第448章 素未谋面的熟人(2 / 2)

程时点了点头:“嗯。不过我做的话,就只能做全金属的,会比较重。因为单独做一个橡胶墨胆不好定制。”

孙敏之也兴奋起来:“好好好。我最喜欢看你工作了。会不会太麻烦。”

程时:“原料齐全的话,也就几天功夫。反正我最近做机床也做烦了,调节一下。”

他回去,把桌上的钢笔拆了,开始设计、绘图。

孙敏之给他打下手:“没想到机床还能做这个。”

程时指着桌上的零件说,“钢笔其实就是个结构简单,精度却要求比较高的小机械。它的设计和制作需要用到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人体工学和精密加工的知识。所以,现在世界上两大钢笔品牌分别来写德意志和漂亮国这两个老牌机械制造强国。”

“一支钢笔,由供墨系统,笔尖和外壳组成。”

“供墨系统是心脏。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是挤压式墨囊。靠按压墨囊挤出内部空气,形成负压将墨水通过笔尖的毛细管道压入墨囊,完成吸墨储墨的过程。这个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储墨量小,需频繁吸墨,且橡胶易老化。”

“高端钢笔用得比较多的是活塞上墨系统。活塞柱前推或者后拉,吸入推出墨水。储墨量大相对更大,密封性强,只要不暴力损坏,能用很久时间。”

“还有真空上墨系统。就是用真空腔体、气压调节杆和密封圈代替橡胶墨囊。按压调节杆的过程跟按压墨囊的过程一样。吸墨效率高、清洁方便,但结构复杂,对密封圈精度要求极高。”

“还有笔帽的密封性与安全性,笔杆材质与重量平衡,抓握的舒适感,都有很大学问。”

“我打算给你做活塞上墨系统。笔尖......”

他停下来,盯着图纸不出声。

孙敏之问:“怎么了。”

程时说:“跟很多材料一样,笔尖都有个不可能三角。同时满足耐磨性,弹性和成本。因为要耐磨性好,就要求有一定强度,不然写着写着就秃了。”

“可是太硬又没有足够弹性。弹性模量要合适,才能让出墨量适宜。比如笔尖受压时可形变产生笔画粗细变化,就能让书写者有更好的额体验。弹性不足比如陶瓷的就总是断墨。纯银的,弹性过强,则难以控制笔迹粗细,易漏墨。”

“还要求抗腐蚀性好。钢笔墨水大多是酸性。”

“同时还要考虑成本,因为它只是一支钢笔。所以要在这三者之间寻找平衡。”

“所以便宜的钢笔一般用不锈钢。贵的就用合金钢,k金,其他贵金属合金,陶瓷,以后还会有高分子聚合物,非晶合金。”

“综合比较之下就是k金笔尖比较适合中文书写。”

孙敏之:“选了k金做笔尖,然后呢。”

程时:“然后把笔尖冲压成0.1mm级薄片在顶端焊接0.3到0.5mm的铱粒。”

“笔尖我可以找精密仪器厂帮忙压制。反正他们也要制造k金零件,设备和原料都是现成的。现在只有一个问题。这个笔尖用的铱粒,国内只有海城的一个厂家能生产。”

孙敏之一笑:“这还不好办,你把厂名和产品类别告诉我,下午我就能叫人送过来。”

忘了她的“钞能力”了......

程时:“行吧,我一边加工其他部分。”

孙敏之去打电话的时候,程时也在给卢再雪打电话。

卢再雪刚好今天在向东市。

程时就带着孙敏之去找卢再雪了。

不是他想带着孙敏之,主要是怕他们都不在,孙敏之又出什么事。

卢再雪和孙敏之都听说过对方的“事迹”,也算是没见过面的“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