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打井(2)(2 / 2)

“你买水泥怎么不叫我去拉?怎么弄回来的?”贺国强用手语问。

“熟人用自行车驮回来的。你明早先把这两包水泥绑在自行车后架,其他东西放水泥袋上捆好。这根六米长的水管我带着,搭班车到总场后,再想办法搭搬运站的顺风车回放鹰台。”

两人来到哑巴家。哑巴拿出打制好的“洛阳铲”给蒋梦言看。

“是这个样子吗?”哑巴有些忐忑地问。

蒋梦言接过来仔细检查,尺寸结构都符合要求。他装上三米长的手柄钻杆,到屋外空地试铲了几下,地上立刻出现一个泥壁光滑的圆洞。他磕掉铲筒里的泥土,让哑巴也试了试,几铲下去,洞深已逾一尺。工具质量没问题。

蒋梦言很高兴:“国强哥,要是去放鹰台农村帮人打井,一天能挣五块钱工钱,你干不干?”

哪有不愿意的!他蹬三轮拉货,日均收入不过一块多。

见哑巴嗯嗯答应着猛点头,蒋梦言又说:“不过得你自己接活干,我没时间陪。还得雇个泥工师傅配合,还愿意吗?”

听说蒋梦言不参与,没人做主,哑巴明显犹豫了。

蒋梦言示意他先别决定:“等打完咱家的井,学会了全套技术,再考虑接不接活。”

交代完,蒋梦言带着“洛阳铲”回到九十六号。他进入空间休息,醒来时现实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半。

可以行动了。

他将“洛阳铲”连同两根三米长的钻杆以及那根Φ32水管收进空间,瞬间回到了放鹰台的房间。

他悄声打开后门来到后院。先取出一根约五米长、口径75毫米的塑料水管放在屋檐下——这截水管下半段周身钻满了5毫米的小孔,是蒋梦言在空间里找到的前世旧物,特意加工过,准备用作井壁的。接着拿出农具厂买的Φ32水管放在一起。最后,空地上出现了一堆红砖和一麻袋黄沙。

尽管动作轻缓,还是惊动了警觉的许奶奶。她的窗口传来低声询问声:“谁在院里呀?”

“奶奶,是我!”蒋梦言轻声应道。

“你不是回城了?咋这么晚又回来了?”

“奶,有熟人的顺风车帮忙拉东西,就回来了。您安心睡吧,我上个厕所就回屋。”

八月十七日,哑巴贺国强骑着蒋家那辆28大杠,驮着水泥和压井配件,不到八点就赶到了放鹰台。看到蒋梦言在门前迎他,大为惊讶。

“你不是说搭上午班车回来?咋就到了?”他用手语飞快地问。

“昨天傍晚运气好,碰上了放鹰台搬运站的回头车,求人家捎回来的。”蒋梦言手语比划着。这弥天大谎,旁边站着的几个姐姐自然看不懂。

蒋雪梅端来一碗鸡蛋汤、一碟酸豆角,又拿了两个馒头放在堂屋大方桌上,招呼哑巴吃早饭。

哑巴稍显迟疑,蒋梦言知道他多半吃过了,但骑车赶了远路,也该饿了,便催他上桌。

哑巴吃饭时,蒋梦言已在后院的枫杨树下量好尺寸,用干石灰粉划好了施工线。那件民国时期的“盗墓神器”静静躺在他脚边。

哑巴吃完过来,蒋梦言捡起铲子开始安装手柄钻杆。蒋雪梅走过来,看着那奇特的工具,疑惑地问:“小七,这就是你的打井家伙?跟公社打井队的钻头不一样啊。能行吗?”

“四姐,请把那个‘吗’字去掉,”蒋梦言自信一笑,“因为奇迹马上就要发生了!”

说完,他在划好的点位上,稳稳铲下了第一铲。

他一边铲着,一边吩咐围观的蒋雨竹和蒋冬菊:“五姐、六姐,你们去于守国家看看。昨天我约了他来帮我们砌井台。要是在家,就喊他过来一趟。”

于守国是邻居家的半大小子,初中毕业后在副业队学泥水匠,手艺虽比不上老师傅,但在蒋梦言指导下砌个井台应该不成问题。

“不去!要去你自己去!”蒋雨竹正看得起劲,断然拒绝。蒋冬菊见五姐带头,也装作没听见。

指挥不动两位姑奶奶,蒋梦言只得把铲子交给哑巴。

“国强哥,照我刚才的样子继续。估计打到三米深就该出水了。我得赶紧去叫泥工来配合。”蒋梦言用手语快速交待完,匆匆出门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