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皇后请罪(1 / 1)
第132章 皇后请罪
「奶奶,我在外头听到了件事!」
素云回来后,急忙来找大奶奶,却见她独坐在窗边出神,喊了两声才惊醒。
素云知道是何缘故,忍不住笑道:「奶奶又在想昨晚上的事?这都想一天了,奶奶若是想见陛下,何不去临敬殿等着?」
李纨红了脸,对她问说:「昨晚上你都看了去?你都看了什麽?」
素云笑道:「回娘娘,昨晚上我不曾看到什麽,离那亭子有几步远,夜里看不太清,只见着娘娘跟陛下在亭子中赏月说笑,不一会娘娘就坐入陛下怀中,做些这样的事~」
说着,她用两根食指碰了碰,代指两人颈项交缠,热烈亲嘴儿。
见她如此形容,李纨羞得耳根子都红了,啐她道:「浑丫头贫嘴贱舌说些什麽?在宫里也这般乱说!」
素云笑道:「我可不是乱说,昨儿好多太监宫女都见着了。」
见奶奶似要恼了,素云忙陪笑说:「奶奶何必太臊,得皇帝宠幸还不好?宫里头不知多少人想要奶奶昨晚那般,被皇帝搂在怀里宠爱,前些日我遇见了两位才人,见她们在院子里扭腰伸腿的,那模样好不臊人,我还羞红了脸,后来才听人说,她们本是掖庭宫的,得了宠幸才被封了才人。」
李纨脸上红晕,半晌才说:「你也想封才人?」
素云一笑,转而说:「奶奶,才刚我听人说,朝廷上有人上奏摺,说请皇帝将皇后放出宫去,免得传出些不好的流言。」
说着,她自己倒笑了。
李纨也笑起来,说道:「外面的官员不知道宫闱事……」
她本想说,张皇后昨晚还被皇帝临幸,哪里还是流言?
可转念一想,朝素云说道:「能当官的都不是糊涂人,他们恐怕早已猜出,只是嘴上不说,顾全陛下脸面罢了。」
素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笑道:「可见皇帝才是最大的,我听宫女们说,那些清官都是为博得一个好名声,才一个个死谏不退。」
说着就去做事了。
李纨独自在屋内。
昨晚上,皇帝与她离开御花园,她本以为,皇帝会带她回临敬殿,可却又转而去了坤宁宫,临幸张皇后,叫她一人回了长春宫。
李纨心里不免失落,甚至有些怨气。
才刚在御花园,命她写艳诗,又拥着她调戏丶亲吻,捉弄得她满脸羞红,情难自禁时,又转头舍弃了她,去临幸皇后娘娘,以致今日遭官员上谏。
这算什麽事?
昨夜里,李纨辗转难眠。
两次与楚延亲昵,她的内心如同被打开的闸门,万种情怀欲宣泄而不得,难以排遣。
素云端了茶水来,见奶奶又出神模样,忽而想到一件事,陛下似已看出奶奶身份,只是有意瞒着她。
昨晚上离开御花园时,兰哥儿喊了两声娘,大奶奶被搂着腰,偎依在陛下怀中,未曾听到,但素云却好似见陛下发现了。
……
临敬殿。
张皇后携宫女,久违的踏进前夫曾起居丶批改奏摺的寝殿。
临敬殿的太监宫女见了她,眼神都有些异样,似乎想不到改朝换代了,前朝皇后仍能来临敬殿见皇帝。
张皇后并不理会这些眼神,表情淡淡的,进了后殿中。
一位丰润貌美的年轻姑娘迎了出来,朝她笑道:「我在屋里不知娘娘来了,还请娘娘勿怪。」
张皇后认得她,薛家女宝钗,昨日里专门去坤宁宫拜见她,生得容貌丰美,唇红肤白,怪不得陛下专门派兵围了贾家,将她与秦可卿等人一并收入后宫。
心中想着,张皇后面上却笑着说:「我如今不是皇后,更不是妃子,哪里需要你来迎?宝姑娘才是皇帝正儿八经的妃子,我实不敢在姑娘跟前摆架子。」
薛宝钗笑道:「娘娘不是妃子,我又何曾是?姐姐进来,妹妹起身迎也是应当的事。」
张皇后笑说:「你我别客气了,进去再说话。」
说着,主动拉了她手,一起进了屋。
握住她手后,张皇后才感觉到宝钗肌肤滑腻,一双玉手柔若无骨,略出了些汗,掌心滑溜溜的,更显她肤若凝脂。
坐下后,张皇后捻了捻手指,看着宝钗的手掌,诧异道:「宝姑娘在屋里出汗了?若是觉得热,可叫宫女来扇风。」又笑道:「你如今受宠,使唤他们不必客气。」
宝钗那张好似银盘般圆润娇艳的脸上,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因笑道:「我最是怕热的,如今已是夏至,一天热比一天,故而出了些汗,我这身子又有些怪,出汗偏爱从手脚先出,想必是和我的病有些干系。」
张皇后问:「是什麽病?」
「也不知是什麽病,多少名医看过,吃了许多药,也不见好,幸得遇见一个秃头和尚,说我这是从娘胎带来的热毒,给了我一个奇方并一包药引子,吃了后才渐好些。」
「真真是稀奇事。」
张皇后笑道,才转过话题问她:「宝姑娘在等陛下回来?若是有事,我先去厢房等着,过一会再来。」
宝钗忙说:「不是什麽要紧事,娘娘留下等,我先回东厢房。」
张皇后拉着她,正笑着想说话,外头传来太监的声音:「皇上驾到!」
两人都忙起身出殿外迎。
楚延刚回后殿,就见两位端庄贵气的美人立在殿门处,竞相辉映,一位端肃威仪的美妇,一位丰美明艳的未出阁姑娘,见到她们后,一时心情愉快。
「你们怎麽在一起等我?来,我们进去再说!」
楚延笑着拉了两人的手,进了后殿,在东次间软塌上坐下,顺势将张皇后拥入怀中,叫她坐在自己腿上,圆翘臀儿压着。
宝钗脸色红润,却不说话,只坐在软塌对面。
「陛下!」
张皇后低声道:「请松开妾身,妾要给陛下跪拜请罪。」
楚延诧异:「你何罪之有?莫非是心念丈夫,不愿跟朕了?」
宝钗听了,不禁抿唇一笑。
张皇后眼神幽怨:「陛下说笑了,妾如今是祸国之后,留宫中一日,就是污陛下圣名一日,何不放妾身出,以免陛下失礼于天下后世。」
楚延看了一眼宝钗,再看了看她,笑道:「宋瑞那篇奏疏我看了,文采不俗,条理分明,想不到他当兰台寺大夫第一天就敢上谏,朕倒是小瞧这些言官了。」
张皇后低声道:「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陛下召幸妾身,宫人皆知,迟早有一日会传出宫外,妾身贱名不足惜,陛下圣名却不能因妾身而毁了。」
见她执着于此事,楚延便说道:「皇帝圣名不在宫闱,而在天下,唐太宗私德有亏,后世人却依旧推崇他为帝王典范。」
仍旧拒绝将她送出宫。
宝钗这时说道:「皇帝陛下乘时而起,提三尺剑定乱世,入京后与将士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市肆不惊。
虽如此,据我看来,世人多庸俗,好在背地里嚼舌根,有损陛下圣名,若要堵天下人之口,何不将娘娘送入城外皇恩寺出家,待过一段子,再召娘娘入宫服侍陛下。」
张皇后忙说道:「宝姑娘所说正合我意!」
楚延一笑,说:「你们到底不明白,不清楚朝廷事,那宋瑞说得再好,也不该他来上谏。」
见两人都看过来,楚延就解释说:「他是前朝臣子,虽如今也是新朝官员,可到底说话不大管用,他若是一上谏,朕就听了,岂不让新朝功勋惊讶?再者,朕是皇帝,臣子上谏朕就立马改了,朕也不必当皇帝,叫他来当算了。」
宝钗起身羞愧着致歉,楚延叫她坐下,抬手抚摩皇后下颌,笑道:「如今你明白了?」
张皇后幽怨道:「妾何时能出宫?」
「等你有出家的理由再说。」
张皇后心中顿时一惊。
皇帝欲杀太上皇?还是要杀她那被囚禁起来的丈夫?
只有二人死了,她才有出宫进寺中念经祈福的藉口。
楚延道:「朕已回了那宋瑞,你在宫中侍奉太后,以全孝义,不必出宫去。」
张皇后公婆都在皇宫,以孝义堵天下人之口。
毕竟外人没法亲眼看到楚延进坤宁宫临幸张皇后,宫廷韵事只是捕风捉影。
张皇后一叹,说:「请陛下准许妾写一封信给谢贵妃,言明此事,妾非是霸占坤宁宫,乃是陛下逼迫也~!」
半是撒娇半是求情,宝钗在一旁看得清楚,皇帝果然心软答应了。
过了一会,宝钗笑道:「陛下,明儿我跟琴妹妹回府,过些日子再进宫。」
楚延点头,「去叫琴姑娘来,我跟你们说会话。」
贾府的姑娘来来去去,都没有长久留在宫里,宝钗也大约看出,皇帝是想将贾家当做离宫,等有空了再去大观园游幸。
一时宝琴来了,楚延松开张皇后,笑着朝她招手。
笑起来有梨涡的少女脸上羞红,尚有些不好意思,但见刚才张皇后也在他怀中,一旁的宝姐姐珠圆玉润的脸上也是有些羞涩,便知她刚才也被楚延亲吻过了。
于是,她也乖巧的坐入楚延怀中,聊了一会后,就与他再度吻在一起。
「哼。」
失宠的张皇后跪坐在软塌一旁,轻轻哼一声,倒是没说什麽。
宝钗看出来了,在后宫之中,这等事倒是常有,皇帝叫几位年轻妃子作陪,饮酒嬉戏,于软塌间狎玩。
史书里所谓「游宴无度,溺于内宠」,原来是这般模样,可见文人墨客写得隐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