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技术路线(2 / 2)
1981年2月18,正月十四,星期三,李松到沪上,羊城这边就接到了李松昨天让保镖拿到的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其实晚上就到了,不过昨晚上这边负责与李松接触的小组负责人去京都了。
去京都的目的就是李松昨天说的那些事情。
火箭技术方面,虽然说资料已经给了内地,但是李松没开口,内地这边就不好偷摸的拿来研究。
主要是李松贡献太大了,而且也大概知道李松的想法。
李松开口了,这边相关专家组赶紧的就把技术分门别类的下达到各个研究所以及部门,要求尽快吃透技术。
主要就是材料技术还有制造技术,难度是肯定有的,但是有现成的技术资料,需要的就是时间,以及不断的试验。
至于李松说的光刻机,光学材料,晶圆厂技术,上级部门紧急抽调了国内顶级的光学研究所的人,前往羊城。
光学材料,在战争中的应用,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小到望远镜,瞄准镜,炮镜,大到各种侦察设备。
至于光刻机,这个国内也有发展,但是国内现在接触式光刻机,而且还是实验室技术,李松拿出来的是投影光刻机技术。
历史上我国在80年代中期光刻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后面被国外封锁了,所以就慢慢的不行了。
这个等拿到技术再找人组建专门的团队来做。
至于晶圆厂,这个也是肯定要做的。
至于说李松的投资,这个肯定要给李松精打细算的,相关的研究机构资金也不缺了。
国内一个行业的研究所,这个拿几百万经费,那么其他的研究所不给了十万八万的,人家没意见?
但是有些东西呢,下面的人又不知道,所以拨款有时候真的很纠结。
而有了李松的钱那就好说了,知道的都知道这笔钱是谁给的,只要不动公家的钱,其他人就不好说什么。
作为领导来说,也是有属下,也是有亲信,更是有一帮子人在背后,所以资金的问题这个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
别的不说,经费到了,大家福利都要好一些,还可以换换办公环境什么的。
这些东西李松只有靠内地才能做下去,因为相关的产业链自己要搞的话,猴年马月去了,反正共享了技术给内地,以后内地有钱了,能不采购自己的商品?
自己只要占据内地市场就足够了。
李松到了沪上,从报纸上看到宝马越野摩托车队进入八强了,虽然李松没有期望车队的成绩有多高,但是能达到这个名次,自己还是很高兴的。
朱玲没在沪上,在三国影视城那边拍戏。
李松来到了苏州,这边是环太湖越野摩托车的主办场地所在的地方。
杨文一直在这里,杨文以前是东方宾馆的经理,后来进入宝马摩托车厂做后勤,后来负责环太湖摩托车越野赛的筹备。
“老板!”
“杨经理,这边事情完了,你就去宝马汽车厂,那边缺一个后勤的副总。”李松看到杨文之后,开口说道。
“谢谢老板!”杨文心里还在担心,自己这边结束之后去哪,摩托车越野赛不可能天天办,也不可能年年办,而自己在摩托车厂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
没想到李松见面就给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宝马汽车厂的规模是摩托车厂的十倍。
再说汽车也比摩托车要高档一些,虽然自己知道国外一些顶级摩托车的价格也是吓人,但是那又怎么样,汽车还是要高档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