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1章 你告诉告诉我,仿出来干嘛?(1 / 2)
('“老马!”坐在陈阳左手边的林主任沉声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现在谁也没说是真品,”林主任的目光扫过马德禄那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人家下面的同志要是能鉴定出来真伪,还送上来干什么?先看看绢本!”
右手边的宋青云则始终紧盯着桌上的绢本,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声响。他侧过头,压低声音对陈阳道:“他叫马德禄,特级鉴定专家,出了名的倔脾气,嘴臭,你不用理他。”
陈阳感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脸颊火辣辣的。他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我……”他刚要开口,却被宋青云轻轻拉住了手腕。
宋青云的目光锐利,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马老,”宋青云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几分安抚的意味,“我们理解您的质疑,但请您先看看这幅画的细节,再做判断不迟。”
林主任适时地接过话头,语气缓和了许多:“是啊,各位专家,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就是为了科学、客观地鉴定这幅作品。”
他特意看了陈阳一眼,“陈阳虽然年轻,但在古书画鉴定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建树。我们先看看绢本,有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再做进一步的讨论,如何?”
陈阳感激地看了林主任一眼,默默闭上了嘴,会议室里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些,大家围着《东丹王出行图》看了起来。陈阳注意到每个专家都拿着放大镜,神情专注地观察着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有人在看马匹的线条,有人在研究人物的服饰,还有人在仔细端详着画面的构图布局。
宋青云凑近画面,眼神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他的手指悬在画面上方,仿佛在追踪着某种看不见的轨迹。耿老则戴上了老花镜,俯身观察着画面的色彩层次。马德禄虽然刚才表现得很不屑,但此时也不得不认真地用放大镜检查着画面的笔触。
片刻之后,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女同志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她的表情显得有些复杂,既有困惑又有惊讶。她先是看了看林主任,似乎在寻求某种确认,然后直接看向了陈阳,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
“这个…”她开口想说什么,但又停住了。
就在这时,唐凤云——一位四十多岁、面容严肃的女性专家打断道:“陈阳,你知道波士顿那幅《东丹王出行图》是在什么环境下保存的吗?”
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质疑,“恒温恒湿环境,每年维护费用就要多少钱?那可是在专业的博物馆环境中,有专门的保存柜,24小时监控温度和湿度变化!”
“而且,”唐凤云继续说道,语气越来越严厉,“刚才方警官已经说过了,这副绢本被随意扔在一处废弃的仓库、麻袋里!”
“我想问问陈阳陈老板,”唐凤云这句称呼一出来,就压根没把陈阳当做文物圈里的人,连职位.....别说职位了,哪怕喊一声小陈,都算对陈阳的认可。
“什么样的辽代绢本,历经八百余年、近千年之后,还能保存如此之完整,你觉得可能么?”
“还有,那种废弃仓库是什么样的环境?里肯定潮湿阴暗,老鼠虫蛀,温差变化巨大,这样的环境下,别说是辽代的绢本,就是明清的字画都难以保存完好!”
唐凤云的声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有人摇头,有人窃窃私语。陈阳注意到自己的师叔宋青云、耿老听完都皱了皱眉,但并没有说话。他们的沉默让陈阳感到一阵孤立无援的感觉。
陈阳深吸了一口气,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他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如果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他的专业声誉可能就此受损。
“唐老师,”陈阳努力保持礼貌,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语气依然坚定:“正因如此,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也认为它不可能是真迹。”
“我和您有同样的疑虑,甚至比您更加怀疑。但当我仔细观察后,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这些细节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这幅画的真实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