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7章 漂亮国早就承认了(2 / 2)

“但是,”耿老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经过仔细对比,两幅画的构图确实相似,但细节处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很微妙,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比如说马匹的姿态,《出行图》中的马匹更加昂首挺胸,而这幅画中的马匹显得有些疲惫。”

“还有人物的服饰细节,虽然都很华丽,但图案和样式有明显区别。”

“画中最明显的就是耶律倍这个人物的表情。《出行图》中的耶律倍是平静的,那种帝王的威严和从容都表现得很好。”

“而《还塞图》中则是忧郁的,那种深深的忧伤简直能穿透画面。”

耿老停顿了一下,看着陈阳和宋青云:“这种情绪上的差异,恰恰反映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刻。一个是出行时的意气风发,一个是归来时的心情沉重。”

听到这里,陈阳抬头看看耿老,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那其他方面呢?比如用绢、用笔、颜料等方面呢?这些技术层面的分析应该更能说明问题吧?”

“绢本……”说到这里,耿老侧头看向了陈阳,眼神中带着一丝考验的意味,突然开口问道,“陈阳,我问你,南宋时期的绢本是什么特点?密度如何?”

“既然你捡漏过宋书,又捡漏过李唐绢本,这些基础知识应该掌握吧?”

陈阳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后世关于南宋绢本的知识,他毫不犹豫地开口说道:“南宋之前,制绢工艺相对简单,都是单丝绢,织造技术有限,绢面相对粗糙。”

“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纺织技术的革新,工匠们发明了品质更高的双丝绢,这种双丝绢可以让丝线更加均匀条干,质地更加细腻光滑,南宋时期专门作为院绢供皇室和宫廷画师使用。”

“而且在织法上也极其有讲究,”陈阳的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经线采用单丝,但每两根经线为一组进行排列,每两组之间特意留出一根丝线的空隙,这样既保证了绢面的平整,又增加了透气性。”

“当经线和纬丝交织的时候,更是精妙至极——一根经线沉到纬线下方,紧挨着的另一根经线则浮在纬线上面,形成错落有致的纹理。”

“纬线的织法同样考究,每织入四股纬丝之后,工匠们会刻意留出一丝的空隙,然后继续下一轮的织造。就这样纵向横向不断循环往复,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律进行,最终织成我们所说的正宗宋绢。”

说到这里,陈阳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神情变得更加专注,他停顿了片刻,努力回忆着更加精确的数据,“至于绢本的密度规格,这可是鉴定古画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书本上记载,正宗的宋代绢本经纬织造得细密而均匀,每根丝线的直径大约在0.1毫米左右,密度极高。”

“按照我研究过的资料来看,每平方厘米的绢面上大约有60到70根经线,而纬线则稍微少一些,大概是50到60根,这样的密度织出来的绢本质地坚韧而细腻,不过我说的这些标准都是指院绢的规格。”

“还有一个细节不能忽略,”陈阳继续补充道,显然他对这个话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小幅作品通常使用最上等的院绢,因为画幅较小,对绢本质量的要求极高,必须保证每一寸都完美无瑕。”

“但是大幅作品就不同了,相比小幅作品所使用的精细院绢,大幅作品的用绢相对来说还要粗一些,这主要是出于成本和实用性的考虑,毕竟大幅画作需要的绢本面积巨大,如果全部使用最顶级的院绢,成本会高得惊人。”

耿老听完之后,微微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对于陈阳的回答非常满意。他缓缓放下夹在指间的香烟,深深地看了陈阳一眼,眼神中充满了赞许。

林主任坐在旁边,也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陈阳,心中暗暗惊叹,要不说人家陈阳能出名呢,这些专业数据开口就来,就跟长在脑子里一样,简直比活字典还要精准。

“小陈,你这知识储备量,真是让我这个老头子都自愧不如啊。”耿老忍不住夸赞道,“像你这样的年轻专家,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可真不多见。”

林主任也在一旁附和:“是啊,陈阳这记忆力和专业水平,确实令人佩服。”

陈阳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耿老您过奖了,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应该掌握的。”

“基础知识?”耿老轻笑一声,“能把基础知识记得这么详细准确的,可不多。”

说着,耿老重新拿起香烟,轻轻弹了一下烟灰,神情逐渐严肃起来:“正因为你们都有这样的专业水准,我才敢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们。”

“当时,根据漂亮国方面递交的鉴定报告显示,这幅宋代绢本,经纬不均,丝线粗细差异明显,部分区域密度仅有40x30。”

这话一出,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宋青云听完在旁边直接皱起了眉头,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这分明不对呀,密度差的太多了,和正宗的宋绢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这也不可能呀?”

他站起身来,有些激动地说道:“如果要是这么粗糙、密度这么低的宋绢,根本保存不下来这么长时间呀?这种质量的绢本,怎么可能几百年完好无损?”

陈阳也点点头:“师叔说得对,宋代的绢本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正是因为其制作工艺精良,丝线细密,质地坚韧。如果真是40x30这种密度,早就朽烂了。”

耿老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眼神变得更加深邃:“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看着窗外,声音有些沉重:“当我们的专家团队看到这个鉴定报告时,所有人都震惊了。这样的数据,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宋代绢本的认知。”

林主任也忍不住开口:“那漂亮国方面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的?”

“他们声称这可能是特殊的制作工艺,或者是地域差异造成的。”耿老苦笑一声,“但我们都知道,这根本说不通。”

耿老微微点点头,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既然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我们就继续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