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以德报怨(1 / 2)

('尽管李明远在公事和私事上都无法获得任何人的谅解,但尹天明对他的妻儿却仍保留着一丝善意。毕竟,李明远工作多年,却未能给家人留下太多积蓄。他的妻子是一名老实本分的小学老师,工资收入虽然还算过得去,但也绝对算不上富裕。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孩子正在读书,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原本,李明远还会看在妻子为他生下儿子的份上,多少拿出一些钱来支付孩子的学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似乎逐渐淡薄,甚至开始对妻子和孩子的生活费用吝啬起来。这让他的妻子感到十分无奈和委屈,毕竟她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操持家务。

然而,世事难料,如今的李明远竟然犯下了大错,被关进了监狱,失去了自由。不仅如此,他的工作也随之丢失,收入自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彻底断绝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变得更加艰难困苦。

而孩子的学费,原本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大负担,现在更是失去了来源。尹天明对李明远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他觉得李明远简直就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对他的行为完全无法谅解。

然而,当尹天明得知李明远的妻儿正处于如此艰难的生活处境时,他的内心却不禁泛起了一丝怜悯之情。尽管他对李明远充满了怨恨,但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因为父亲的过错而受苦。尹天明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对这对母子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党组会的深入探讨,尹天明终于下定决心,要做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这个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慎重选择。

尹天明决定从自己的总裁基金中特别划出一部分资金,专门设立一个名为“困难职工救助基金”的项目。这个基金的用途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资助李明远的儿子完成学业,直至他年满18岁成年。

这一决定无疑是对李明远儿子的一种深切关怀和坚定支持。它不仅仅是一笔金钱的援助,更是一种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有力诠释。通过这个基金,尹天明希望能够为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一线希望,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怀。

这个“困难职工救助基金”项目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尹天明作为企业领导者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更彰显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这样的善举无疑会在公司内部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同时也为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为了确保这个基金能够持续有效地运作,尹天明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不仅深入研究了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还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最终制定出了一套详尽且严谨的规章制度。

这套制度涵盖了基金的各个方面,从申请条件到审核流程,再到资金的使用范围,无一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申请条件严格而合理,确保只有真正需要帮助的员工才能获得救助;审核流程则透明公正,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而资金的使用范围更是明确细致,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精准地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到那些有困难的员工。

从此以后,公司的员工们都知道,只要生活比较艰苦,就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向这个基金提出申请。而一旦申请通过,他们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救助,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这个基金就像一盏明灯,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和光明。

同时,这个基金也成为了公司关爱员工、回馈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它不仅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也展示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个基金,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当李明远在监狱服刑期间偶然间得知这件事情后,他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原本对服刑充满抵触情绪的他,突然间情绪完全失控。他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一样,疯狂地用自己的头部撞击着坚硬的墙壁,仿佛要将内心的痛苦和悔恨全部发泄出来。

他的额头瞬间被撞得鲜血直流,但他似乎完全感受不到疼痛,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嘴里还喃喃自语着:“天明,我李天明不是人啊!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之前那样对待你,可你却以德报怨,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到社会,再来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那悔恨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一般,不停地从他的眼角滑落。每一滴泪水都饱含着他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懊悔和自责,也透露出他对天明的深深感激和愧疚。

从这一天起,李明远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再是那个对服刑充满抵触的囚犯,而是一个积极向上、决心改过自新的人。他坚决服从管教的管理,不再有任何的反抗和抵触情绪。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劳动,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价值,为自己的罪行赎罪。

人啊,往往就是这样,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真正意识到某些东西的珍贵。而李明远,正是在失去自由之后,才深刻地体会到了天明对他的宽容和善意是多么的难得和宝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