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徭役(1 / 1)
官方文书内容:
桐古县衙按照垣黎郡官府要求,徵召兵伍丶发往云边郡!
即日起,各家各户禁止嫁娶成婚丶过继子嗣,以防逃役。违者全家判罚劳役……
「这!」
刘鸿伟仔细研究此次徵兵的要求,发现百壑村至少有一半的家庭要被征走一个男丁。
「不知道有多少农户要家破人亡。」
仙人打架,凡人遭殃。
以云边郡的情况,说是徵召兵伍,其实普通人去了就是炮灰苦力,只能做些搬运粮草物资丶修墙盖房的活。
仙人随意的一道法术馀波,能造成无数普通人的伤亡。
总之,普通人去了肯定九死一生。
「还好有叔叔,我家倒是没事。」
刘鸿伟心里如此想。
他家不仅没事,还能趁着此次机会再兼并些田地。
————
徐孝牛和陈秀莲的婚期已定,选在下个月的月初吉日。
徐家,众人在为婚宴做准备。
「家里这四合宅院小了些,得扩建一下。」
徐福贵刚从县城回来,他去定了一张红漆实木床作为婚床。
他家目前住七口人,已经稍显拥挤。等到徐孝牛成婚之后,房间更不够用。
「积攒的这些银子,存不住啊。」
由于家族宝树的存在,徐福贵的打算是:孩子成婚不分家,为以后的「大家族」做基础。
这时候,刘鸿伟来到徐家。他见院门未关,直接推门而入。
「喂,徐家主。」
「刘家大少爷?你这是……」
「我来通知一声,你家的婚事先别办了。」
「啥?」
此时,徐家众人都在家。
徐孝苟正在房间里,听到声音冲出房门:「刘鸿伟,不会是因为你三弟吧?就算我揍了他,也不能妨碍我大哥成婚吧。」
「刘大少爷,究竟是为何?」
徐家众人都走到院子里。
刘鸿伟取出公文:「这事儿和我家无关,你们自己看就知道了。」
徐福贵接过公文,旁边徐孝牛和徐孝苟都凑上前。
当看到「徵召兵伍」的时候,众人面色齐刷刷变了。
「征…徵兵?」
徐福贵的手微微颤抖。
按照要求,他家两个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丁,必须从其中选一个服兵役。
「话我带到了,你们自己商量。要是动什麽歪心思,后果自负。」
刘鸿伟说完,拿回文书转身离开。
「……」
现场陷入诡异的安静。
许久之后,徐福贵摇头长叹一口气:「唉~~」
他们就是普通百姓,遇到这种事情又有什麽办法呢。
这就是为什麽村里家家户户都生很多孩子,人口却保持稳定的原因:底层人命如草芥,只有多生孩子,才能抵得住各种不可抗力的损耗。
「爹,怎麽办?」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徐福贵身上。
「等几天,听听外面的风声,看别家都怎麽办。」
徐福贵想着总有「逃役」的办法,比如免役银丶更赋。那些富户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去战场当炮灰。
————
官府要徵兵的消息,如同一阵风很快传遍百壑村。
村民们怨声载道。
「朝廷要打仗,关我们什麽事?非要抓我们去当炮灰。」
「打输了我们送死,打赢了我们也没有一文钱好处。」
「我家就一个儿子,就因为我还年轻,我和儿子必须二选一丶出一个人?还有天理麽。」
家中只有一个儿子且年满十五岁未婚,而爹在四十岁以下,就需要父子二人中选一个。
要么爹被徵兵,儿子成家照顾给娘养老。
要麽儿子被徵兵,爹趁年轻再生一个。
「早知道让我儿成婚,就是另一户了。」
「衙门现在不让成婚,想逃役也逃不了。」
「……」
有人私下找到刘耀宗,让刘耀宗更改自家的户籍文册信息,以避免被徵兵。
各村的户籍文册,都在村长手里。
县衙有户籍文册的备案,但很久不更新,上面记载的都是十来年前的情况。村里的生老病死丶婚丧嫁娶之类各家各户的人口情况,村长掌握的最清楚。
然而擅改户籍文册丶逃徭役这种大罪,刘耀宗不敢干。他对外说,衙门有交「免役银」就可以避免服徭役的规定。
于是很多人到处打听。
很快小道消息传出消息:想要避免此次被徵兵,需要缴纳五百两银子的免役银。
五百两银子,对普通农户来说是一笔巨款。
不交钱,家中少一个男丁,以后生活会很艰难。
卖田卖房凑够五百两交了钱,以后生活同样难以为继。
对于万千农户来说,这是个无比艰难的选择。
还有很多佃户丶贫农小户,倾家荡产也拿不出五百两银子。
———
杜海家中。
他从县城打探消息回来,刚进门,王倩和杜勇杜猛围上前。
「孩儿他爹,怎麽样?」
王倩满脸焦急。
「爹,打听到什麽?」
「还好,咱家的情况交五百两银子就行。」
杜海神情轻松。他练了一辈子武,虽未达到先天境界,但在县城人脉不少。
多方打听后,确认传言是真的:缴五百两银子的免役银,即可免除此次兵役。
他家有五十亩租出去的田,还有他教学生们练武这麽多年的积蓄,拿出五百两银子不难。
这麽多钱他也心疼,可换回来的是儿子一条命,他毫不犹豫。
「我这就去取银票,连夜赶到县城,明早给刘县尉送去。」
杜海年轻时和刘耀祖打过几次交道,加上是同村,不至于被拒之门外见不到刘耀祖。
「给刘县尉送?」
王倩不理解。
「这事儿,直接送给刘县尉有好处。」
刘耀祖身为桐古县县尉,统管军事事务和治安,这次徵兵是他全权负责。
之后,杜海拿着五百两银子的银票出门。
杜勇和杜猛松了口气。
他俩虽然武功不俗,可毕竟是十几岁少年,对于有仙人参战丶生死厮杀随处可见的战场充满了本能的畏惧。
桐古县有六十多村子,大的村子一两千户人,小的村子三五百户,还有城区数万户的城民商贾。
和杜海一样,凡是家里能不费力拿出五百两银子的,都在想办法给刘耀祖送钱,生怕送晚了自家儿子被抓走。
————
【冲新书榜,麻烦大家留个评论,投个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