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长孙家分裂,父不知子,子不知父!(1 / 1)
第117章 长孙家分裂,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舅父,可有话教稚奴。」
夜色渐深,晋王府中,李治目光灼灼的盯着长孙无忌。
「唉!!!」
长孙无忌深深一叹,苦涩道:「此事确实是臣之过,忽略了郑国公与英国公是故旧。
「且不知二者谈了些什麽,可我们要拉拢英国公怕是不易。」
「眼下,郑国公触怒了陛下,一动不如一静。」
晋王长史丶谏议大夫褚遂良提出了一个建议。
「舅父以为呢?」
李治还是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坐在榻上。
「褚大夫言之有理。」
「不管是谁,只要是涉及到英国公,必然会引起陛下不愉。」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静待一切过去,再行计较。」
长孙无忌对此情形也无计可施,面容憔悴。
关陇门阀光顾着对付山东士族丶江南士族,朝堂之争日渐焦灼,却忽略了增强己方实力。
倘若他们提前加大砝码拉拢英国公,何至于落入这般尴尬境地,进退维谷之中。
「就依舅父丶先生。」
李治也没发表任何意见,欣然应允了二人的提议。
「殿下。」
「我等这就去绸缪。」
说话间,长孙无忌丶褚遂良已然神色匆匆的离开了晋王府。
二人走后,李治一改方才懵懂无知的样子,露出严肃表情:「郑国公或许只是一番闲聊,英国公没有那麽容易倒向东宫,父皇的反应却超出了本王的预想。」
「看来,大兄在外立下赫赫功勋,确实引起了父皇的忌惮,否则,也不会这般做为。
》
「殿下英明。」
晋王司马李敬玄丶扈从李义府赞同这一判断。
「舅父认为一动不如一静。」
「本王却不能坐视不理,郑国公于大唐而言是擎天柱丶紫金梁。」
「若是这般凄凉,天下人该如何看待我李唐宗室丶皇族。」
「司马,以本王的名义准备一份礼物,祝贺魏叔玉新婚之喜。」
「是。」
李敬玄应声道。
「殿下。」
「太子虽然不在长安,东宫却并非对此毫无办法。」
「我观太子妃娘娘往日行事作风如春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一朝触及底线,便似旱地惊雷般霸烈。」
「陛下此举或许会起到反作用。」
李义府悄然开口。
「嫂子?」
微微一惬,李治还真没想到李义府对太子妃的评价如此之高。
「过了元月便是殿下大婚之期。」
「到那时,殿下以成人姿态出现在天下人面前。」
「不管是否能走到最高处,殿下都必须出面招揽人才,或为关陇门阀,或为寒门士子「赵国公只是臣,而不是君,殿下才是君。」
迎着李治的目光,李义府意味深长地说道。
「本王明白了。」
李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
元月下旬,来自江南道的一行身影出现在了帝都长安。
台州刺史苏之妻从杭州乘船沿运河最南端直达大江,一路朔流而上在鄂州转入汉水,再由丹水一直经武关道出现在了蓝田,策马加鞭进入了长安。
当天,台州刺史苏宣认魏叔玉之妻为义女,由其妻亲自见证,这一消息席卷了整个长安,震惊了无数人。
谁不知道台州刺史苏是太子妃之父,一旦认下了义女,那魏叔玉之妻的身份可就蹭蹭蹭的往上涨,还有陛下亲自赐下的五品县君浩命,京中贵女都不及这位农家女。
一时间,长安达官贵人们对郑国公的嘲笑全都收了回去,许多人更是羡慕不已。
「混帐!」
太极宫中,李世民勃然大怒,洪亮的声音响彻甘露殿。
魏微身为臣子,非但不接受君王的呵斥,反而顶了回来,他只是下了一道诏书,想要让魏微沦为笑柄,却不料被自己的儿媳妇背刺了,不远千里从台州请来了亲生母亲,见证认亲仪式。
无论是从礼法,还是私情上,他都拿魏微丶太子妃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硬生生的吞下这颗苦果。
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可汗丶大唐皇帝自从登基之后,还从未体验过这般憋屈无奈的处境「嗒嗒!」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甘露殿的诡异氛围。
一个小小的身影扑棱着小短腿,麻溜的朝着他冲了过去,一把抱住了他的腿,眨巴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仰望着李世民:「阿耶。」
「新城。」
李世民一见萌萌哒的小女儿,胸中愤怒一扫而空,连忙露出了慈祥表情,赶紧把她抱了起来。
「阿耶。」
晋阳公主李明达随后走进了甘露殿,依旧病,只是苍白的小脸上隐约可见一些血色,这都是近段时间,她服用东宫送来的糕点造成的效果,金鸡米丶玉蜀黍毕竟是一阶灵米丶灵植,滋补效果显着。
「咒子。」
「春寒料峭,你怎麽不在自己殿中修养,跑到这里来了?」
瞧见李明达彷佛被一阵风就能吹到的柔弱样子,李世民心疼的关切道。
「阿耶。」
「我和阿姊好久没见你了。」
新城粉雕玉琢的小脸上露出了一抹委屈。
「好好好!」
见状,李世民赶忙安慰道:「是阿耶这段时间太忙了,没看新城和咒子,阿耶错了。
「父皇。」
「新城想你了,午膳都没用。」
晋阳公主李明达和声细语的说道。
「来人,备膳。」
听到这,李世民顾不得什麽魏微,赶紧吩附下去。
「是。」
片刻后,御前内侍将一碟一碟的精美菜肴端进了甘露殿,李世民像慈父一般陪着新城公主丶晋阳公主用起了午膳。
同一时间,赵国公府。
「你来就是为了说这些话?」
长孙无忌看着长孙冲,这个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嫡长子,心中说不出的苦涩。
做为赵国公府袭爵人的次子长孙涣一脸茫然的坐在下首右侧,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麽「阿耶,收手吧。」
「你忘了姑母临终前对你的嘱托吗?」
「姑母肯定不想看见晋王殿下与太子殿下争夺储君之位。」
长孙冲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咯瞪!』
想到自己的亲妹妹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脸上露出了回忆之色,可没一会儿,眼神就恢复了之前的幽深,犹如古井深潭,让人根本猜不到他在想什麽。
这位赵国公丶尚书左仆射是陛下最亲信的臣子,更是朝中三巨头之一,与太子少师丶
中书令丶梁国公房玄龄;侍中丶太子太师丶郑国公魏徽并列,权力已经让他忘却了过往种种。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麽,我也没听见你说什麽。」
「从你走出赵国公府的那一刻,我会忘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凝视着长孙冲,长孙无忌话语中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阿耶。」
看到此时的长孙无忌像极了一个无情的政治生物,长孙冲有些急了:「你一定要把长孙家都送上绝路方才罢休吗?」
「住嘴。」
长孙无忌脸上浮现羞怒之色,大声呵斥道:「你知道什麽。」
「我的玄祖长孙稚是北魏上党文宣王,祖父长孙咒,北周开府仪同三司。」
「阿耶在北周时,出任司卫上士丶奉车都尉,前隋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丶左勋卫骠骑将军丶左领军卫将军丶右骁卫将军等职,提出『远交近攻丶离强合弱』之策,分化瓦解突厥。」
「阿母是北齐乐安王高励之女,皇族贵女。」
「大业五年,阿耶去世,那一年,我15岁,带着妹妹投奔舅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正是因为我知道那种日子有多麽难熬,我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谋取权力。」
「长孙家的荣光决不能断于我手,我要建立一个显赫的长孙氏,流传下去,代有人才。」
「像天下的世家门阀一样,让长孙氏屹立在世族之林。」
什麽?
闻言,长孙冲第一次对长孙无忌感到陌生。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父亲竟然还隐藏着这样的野心,建立一个崭新的世家门阀。
「你别忘了。」
「你身体里留着的也是长孙家的鲜血。」
「你姓长孙,而不姓李。」
「来人,送客!」
说完这几句话,长孙无忌下了逐客令。
「驸马都尉,这边请。」
下人恭敬地上前伸手示意道。
「唉!!!」
长孙冲暗自在心里叹息了声,不得不离开了赵国公府。
注视着他远去的身影,长孙无忌的老眼中闪烁着一抹泪光,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是在玩火,一个不好便会粉身碎骨,可他已经没得选择了,无论是为了长孙家,还是为了什麽。
「阿耶。」
长孙涣看见长孙无忌站在原地,有些不解道:「你没有生大兄的气,为何不告诉他?
「不。」
微微摇头,长孙无忌语气沉重道:「我更希望冲儿不知道这一切。」
「只有这样,他才能跟府中彻底切割。」
「啊?」
长孙涣楞在了原地,一脸憎逼。
「涣儿。」
「从今以后,府中任何人,包括你阿娘都不许去打扰冲儿。『
「就当长孙家没有这个人。」
看着长孙涣,长孙无忌一字一句道。
「是,阿耶。」
尽管长孙涣不明白,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冲儿!」
「为父只能为你做到这样了。
「无论将来是生是死,你都是长孙家的希望。』
目光幽深,长孙无忌心中暗自沉思着。
关中的风刮到了草原,燕然城中,大都护府。
「呵呵。」
手中拿着东厂番子刚刚递交的讯报,李承乾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好热闹啊。」
「殿下。」
薛仁贵丶裴行俭丶刘仁轨等人都露出了好奇之色。
「长安起风了,这阵风怕是要刮到这里来。」
「三月中旬,北庭大都护府李世就会到任。」
「该准备的事情,必须要提前准备。」
环视众人,李承乾冷声道:「雪已经停了,距离雪融最多不会超过十天。」
「国公丶榆林县公,你们分别领五千骑前往居延都督府丶云中都督府,接引羌人丶
突厥人丶鲜卑人来此。」
「明白。」
张公谨丶宋君明齐齐出身。
「周青丶姜兴本丶姜兴霸丶薛先图丶王心溪丶王新鹤丶李庆红丶李庆先。」
「末将在。」
八名太子亲勋翊卫郎将赫然起身,脸上充满了期冀。
「命尔等各率三千精骑,护送铁勒八旗前往指定的位置。」
眼脸微动,李承乾下达了一道命令。
「是。」
周青等人大声应道。
这道命令名为护送,实为押送,铁勒八旗如果不按照既定安排前往各地的地盘,那这三千骑兵便是荡涤他们的利刃,大唐不需要不听话的狗。
「刘仁轨。」
「你亲自带些人前往燕然都督府,接替王玄策主持都督府事宜。」
「苏烈还没到任之前,由你代行燕然都督之职。」
接着,李承乾目光投向了刘仁轨。
「是。」
刘仁轨心中激动不已,一地军政之主,封疆大吏,哪怕只是当一段时间,那也是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裴行俭丶罗通丶程处弼丶秦怀道。」
「尔等先行经居延丶河西走廊,前往鄯州,听候河西郡王的安排。」
「明白。」
四人对视了一眼,按耐住心中的欣喜,大声应道。
他们很清楚河西便是下一次战争的地方,李承乾的安排无疑是给了他们再一次获取军功的机会。
尤其是裴行俭,他的爵位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河内郡公再往上可就是国公,除非是灭国大战首功,否则根本不可能越过这个瓶颈,只能从官职上更进一步,
羽林将军本就是从三品上,往上便是正三品的中都督丶上都护丶十六卫将军证证。
平灭吐谷浑之后,大唐必然要在吐谷浑故地设立一个都护府,这个都护府品阶相当于西域都护府,只不过面对的敌人不一样,将直面吐蕃。
因而,李承乾之所以安排裴行俭前往河西,就是希望他争夺这个都护之位。
「薛仁贵丶张思政。」
「燕然城及北庭大都护府直辖领地的护卫工作交予你们。」
注视着二人,李承乾最后吩咐下去。
「是。」
二人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八百东宫卫士闲了一个冬天,不单单是人,战马都得到了增强,早就按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