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朱棣,什么是税务局?乱世用重典!(1 / 1)

朝臣们都傻住了。

文武百官们一个个是惊呆不已。

特别是孔孟和一众来自江南的大臣们。

此时的他们,每一个心底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艹!

他怎么都懂啊?

没事读这么多书干嘛?

是女人不香?

还是牌九不好玩?

见鬼了!

孔孟是彻底的懵逼了。

三杨跟太子那是无比的欣慰。

甚至连带看着朱瞻墡的眼底里都透着坚定的信任。

果然,监国还是慧眼如炬呀!

于谦博学赢得了尊重!

国士无双。

“咳咳。”朱瞻墡轻声咳了一声,提醒愣住的百官们,“各位我大明的忠臣们,可还有什么异议?”

文武百官这才回过神来。

孔孟羞愧不已地面朝于谦一拜,

“于大人高学,后学服了!”

“侍郎谬赞。”

于谦也很客气。

都是同事。

孔孟丢人的回到位列中。

也是长吁短叹。

显然是有些后悔了。

朱瞻墡环顾一圈朝臣们,见百官们似乎都没有什么意见后,“于谦听命!”

“臣在!”

“礼部主事于谦今日起擢升为江南巡抚,择日起程巡抚江南各省府州县,督察监管推行新政一事,赐你尚方宝剑,准你先斩后奏。”

“臣于谦,万死不辞!”

就在百官心思各异的眼神中,朱瞻墡敲定了于谦巡抚江南一事。

巡抚对于大明朝这个阶段来说,还不是常驻的官职。

现在还是属于皇帝派到地方的特别代表。

虽然拥有极大的权力。

但在事成之后,一样要回京复命,恢复原职。

当然,在大明的后期天下大乱的时候,巡抚不只是成为了常驻,甚至还有督抚督师这样的超级一方大员。

于谦领命谢恩。

朱瞻墡就提出了今日朝会的第二件大事。

——成立税务局。

“杨阁老,将之前我与你们整理的详细章程都拿出来,分发给诸位大人们看看。”

“遵命,殿下。”

杨阁老从一旁早已经备好的桌子上,拿出一份份已经写好的章程,让公公们分发到了每个大人的手上。

这些章程都是关于建立税务局的事宜。

一整个早上的功夫。

都在商议着税务局的事。

自然全程也都是在朱瞻墡的指导下。

毕竟这玩意是他捣鼓出来的。

三杨不过是帮助完善。

“殿下,这税务局,真是闻所未闻呀?”

“没错,这一点前例都没有啊!”

“其中各地都要设立?”

“这就是一个全新的衙门吧!”

朝臣们还在议论。

对于这样的新奇事物,他们自然听都没有听过。

朱瞻墡也不急。

知道新事物要大家接受,自然需要一番功夫的。

这时,一个户部的官员,不愧是干税收工作的。

他算是琢磨出其中奥妙来了!

只见他激动道:

“我懂了!”

“啊?你懂什么了?”

“快说说!”

“速速说来。”

就听这个官员,一脸喜色地说道:

“诸位大人,你们看,这个政策一旦实施下去,定然是配合新政来作用的,如果这样的税务局在各地开设成立起来,甚至连朵颜三卫都能直接由朝廷来收缴税收!这税银可不就直达国库了!”

“是这个道理,但这后续的政策,你看这个……商户登记……”

此时另外一个官员,则是凑过来,笑着解释道:

“这个我知道,呵呵,你们看,在全国各地设立税务局后,再宣布大明所有的商户们必须在当地的税务局登记造册,在拿到一份官府衙门盖章的营业执照后,才可以被允许经商;——不然就是违法!不准你做生意。”

“确实,这不就是掌握了商户们的名册了吗?”

“嘶,如此一来,这商税不就……可以落实了?”

听着朝臣们的激烈讨论。

朱瞻墡喝着茶,很喜欢看见这一幕。

心情不错!

中午可以让御膳房给百官们做点饭吃。

这时,刑部的官员们,对于其中违法的惩处,则是觉得有些不妥。

“几位大人,你们不觉得有点过重了吗?”

“是呀,如果没有营业执照还在经商的商户,一旦被发现轻则重罚,重则直接是杀头呀!”

“这做生意都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了?”

“杀心过……”

这个刑部大臣话还未说完,就被同事给一把捂住了嘴巴!

几人都小心翼翼地瞅了一眼那自顾自在上方喝茶的监国。

见殿下没有注意到他们,这才松了口气。

朱高炽也在细细研究这玩意。

也觉得刑罚过重了些。

“这自古商贾之流,不管是偷工减料,还是欺行霸市,最为严重的除非上达天听惹怒了君王,不然也没有因此丢了性命的呀!”

朱高炽觉得这一条政策一旦落实,那不是要闹得天下商贾们人心惶惶了吗?

朱高炽觉得不妥!

直接就提了出来。

“监国,我有点话想说。”

“爹,你说。”

朱瞻墡见老爹出来,还是很尊敬的。

哪怕老爹是反对自己。

“这刑罚太重了吧?监国。”

朱瞻墡闻。

心下一叹。

老爹不愧是仁德之君。

这对于他而,确实就是很重的刑罚了。

毕竟在他眼里就是做个生意没有办执照。

“爹,难道你忘记秦之商鞅了吗?”

朱瞻墡问道。

朱高炽自然知道自家儿子提商鞅是什么意思。

改革变法当用重典。

但现在又不是乱世,也不是大争之世。

完全没必要推出如此暴戾刻薄的刑罚。

“你爹我还知道商鞅被车裂呢!”

朱高炽抱着手和蔼可亲地冲着自家监国儿子道。

话不好听。

但满是关爱。

朱瞻墡无语。

有这么诅咒自家儿子的?

朱瞻墡从皇位上一步步走下来,来到自家老爹身边,解释道:

“爹,你看乱世用重典,改革也该用重典,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怕改革变法付诸东流吗?北宋王安石为什么史书里最后只给他安一个变法,而不是什么改革?那不是因为他失败了,谈不上改革!”

“成功了才是改革,失败那就是变法。”

“改革?什么叫改革!那就要——痛改前非,革故鼎新!”

朱高炽一听,也不管其他聚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大臣们。

大臣们此时可都看着他们这对父子!

朱高炽就很干脆地说道:

“人是活的,道理是死的,你这是改革?我看你小子是想拉出来几个明正典型,从而震慑宵小!”

朱瞻墡闻一笑!

还真是。

不过他不会这样回答自己老爹,而是继续深入浅出地解释道:

“爹,咱这就是道理!我痛改前非需用道,革故鼎新需用理,这道理合一才能推行新政呀!我这道和理,那都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父亲会不懂?”

朱高炽瞪圆了眼珠子!

瞧着面前这憋着笑的小儿子。

一时间,竟然也不知道如何反对了。

还真有一番歪理!

见老爹不说话,朱瞻墡顺杆爬,接着说:

“爹,你若要别人重视改革,看得起咱的变法,那就是要见点血!只有看见血了,大家才知道——噢,朝廷是来真的呀!”

“令人望而生畏,才能令人打从心底里信服新政,那些商贾们也才不敢跟咱玩偷奸耍滑的那一套,才会乖乖地去登记造册!”

“遵纪守法,你怕什么?对吧,老爹!”

朱高炽闻,左思右想。

似乎真是这个道理。

这时,杨阁老那也走过来,笑呵呵帮腔,“对呀太子爷,当年洪武大案,用的就是严刑峻法!这才吓唬住了一群年轻的官员们,虽是杀孽过重,但也扭转了当时朝堂上的一股歪风邪气!”

朱瞻墡见状赶紧补刀!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流血的,也是会死人的!爹,这是为天下苍生计,可不能心慈手软,别因为小仁小义,坏了大仁大义!因小失大的事,咱老朱家可不能做。”

朱高炽彻底无了。

左看内阁,右瞧自家儿子。

心中无限怅然。

他们说的是有道理的!

为百姓兴利除害,这才是大德。

兴天下利,除天下害,天下归之。

这也是圣贤们的道理!

朱高炽点点头,“唉,是爹软弱了!”

朱瞻墡笑道:

“爹什么话?本朝以仁立国,又以孝为先,只要一段时间过后,这条刑罚我自然会减轻的,怎么可能一直用一条法律用到死呢?爹,您看,儿子考虑周到否?”

“行,你小子做什么,爹都支持你,不过你小子可得说到做到,日后刑罚要逐渐减轻!”朱高炽也不反驳了,只是希望小儿子以后别忘记。

明仁宗毕竟是菩萨心肠。

朱瞻墡自然理解。

“自然自然,习惯成自然,大家都自然而然习惯了,哪有不放宽的道理?儿子我也学过老子的道德经!”

“嘿,你小子真是伶牙俐齿,你爹我这个太子,也是说不过你了。”

朱高炽都被说服了。

百官们对于这个税务局的事情,也不怎么反对。

自然朱瞻墡就顺水推舟敲定。

大明税务局当天宣布成立。

杨士奇为第一任税务局局长。

具体怎么施行还有落实。

如何成立新的衙门。

这些都在内阁的统率下,按部就班地开始一一落实起来。

朱瞻墡完善一下一些细节后。

也听取了一些三杨的建议。

大明要成立税务局的事情,也在半月内昭告了全国。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