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紫檀屏风(2 / 2)

“照得汉中府属,仰赖圣天子洪福,连年丰稔。然今岁开春,天时不正,寒雨连绵,田亩泥泞,农事暂歇。本府体念民生维艰,轸恤黎庶困苦,特奏请上宪恩准,于城北龙首山困龙涧,开凿‘祥瑞渠’一道!此渠一成,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引水灌溉,惠泽万顷良田;疏通水道,便利舟楫商旅,实乃功在当代,利泽千秋之善政!更可解尔等农闲无食之苦,以工代赈,实为两便。仰府城四乡里长,速速晓谕:凡境内成年丁壮,除身有残疾、重病缠身者外,皆需应征效力!日给糙米一升,铜钱五文,以示朝廷体恤!敢有推诿拖延、怠工逃役者,定按王法严惩不贷!勿谓言之不预也!此谕。永乐十四年三月初十。汉中知府杨文远。”

落款处,那方鲜红刺目的知府大印,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在粗糙的黄麻纸上,也印在了所有看到告示的穷苦百姓心头。

冷雨依旧未停,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汉中府衙门口,巨大的石狮在雨水的冲刷下泛着冰冷的光泽。此刻,衙门口的石阶下,早已不是平日的肃穆,而是挤满了被如狼似虎的衙役从各处驱赶而来的乡民。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难以蔽体,在刺骨的冷雨中瑟瑟发抖。面黄肌瘦的脸上,刻满了饥饿与劳作的痕迹。赤着的双脚,或是穿着破烂草鞋的双脚,踩在冰冷的、混合着污泥和牲口粪便的积水里,冻得青紫。浑浊的雨水顺着他们枯草般纠结的头发流下,汇入脖颈,再钻进同样破烂单薄的衣衫里,激起一片片压抑而痛苦的咳嗽声。他们的眼神麻木,如同被抽走了灵魂,间或闪过一丝被绝望点燃的愤怒火星,但立刻就被衙役手中那冰冷坚硬、沾着泥水的铁尺和水火棍无情地压了下去,只剩下更深的恐惧和认命般的死寂。

“都听好了!耳朵都给我竖起来!”衙役班头王彪,一个满脸横肉、声如破锣的壮汉,站在府衙高高的青石台阶上,居高临下,声音在连绵的雨幕中显得格外尖利刺耳,盖过了雨声和压抑的咳嗽,“知府大人念着你们!体恤你们饥寒交迫,没米下锅!特开天恩,以工代赈,修筑‘祥瑞渠’!这是天大的恩典!是给你们活路!是大人给你们全家老小挣口粮的机会!别给脸不要脸!到了工地上,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卖力干活!谁敢偷奸耍滑,惰怠不勤,或者动那逃跑的心思…”他掂量着手里的水火棍,发出沉闷的声响,狞笑道:“嘿嘿,莫怪王法无情!到时候,皮开肉绽是轻的,小心你们的狗腿,还有你们家里那几间破茅草屋!”

队伍中,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者脚下猛地一滑,一个踉跄,差点栽倒在冰冷的泥水里。他身后一个二十出头的精壮汉子眼疾手快,一把死死扶住。汉子正是老者的儿子,王栓柱。他同样衣衫单薄,精壮的身板裹在一件四处漏风的破旧夹袄里,嘴唇冻得发紫,裂开了口子。雨水顺着他粗硬的头发流进眼睛里,他却顾不上擦,只是死死地盯着府衙门口那两扇紧闭的朱漆大门,以及门内隐约可见的、被雨水冲刷得锃亮反光的石狮基座。那石狮龇牙咧嘴,仿佛随时要扑下来噬人。

“爹…撑住…”王栓柱的声音嘶哑干涩,如同枯叶撕裂。

老者王老汉稳住身体,浑浊的老眼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悲愤,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才喘着粗气,用只有儿子能听到的声音,充满怨毒地低语:“祥瑞…呵呵…好一个祥瑞!我老汉活了六十岁,黄土埋到脖子根了,蝗灾、旱灾、兵灾…啥没见过?这‘祥瑞’…我呸!是要人命的催命符啊!栓柱…你娘…还在炕上躺着,咳得只剩一口气…家里…家里一粒米都没了…”他的声音哽咽,带着哭腔。

王栓柱咬紧了牙关,腮帮子绷出坚硬的线条,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没有再说话,只是扶着父亲的手臂更加用力。冰冷的雨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混合着一种滚烫的液体。他知道,不去,家里的破屋会被这些如狼似虎的衙役拆了顶梁柱,病重垂危的娘亲会被像拖死狗一样拖到冰冷的雨地里等死。去了,或许…或许还能挣回那几升发霉的糙米,给娘吊着命,给爹和自己留一**气。至于生死,在这世道,穷人的命,贱如草芥,从来由不得自己选择。

衙役粗暴的呼喝声、鞭子抽打在***上的脆响、以及绝望的闷哼声混杂在冰冷的雨声中。长长的、沉默而绝望的人流,如同被驱赶向屠宰场的牲口,在凄冷的春雨里,迈着沉重的步伐,向着城北那片被称为“困龙涧”的死亡之地,缓缓蠕动。雨点无情地敲打着他们佝偻的脊背,溅起浑浊的水花。这声音,也仿佛穿透了重重屋宇,隐隐敲打在汉中府衙后堂那面崭新的、象征着功名与野望的紫檀屏风上,发出沉闷而遥远的微响。

府衙书房内。

烛光依旧温暖明亮。杨文远背对着那面巨大的紫檀屏风,正仔细端详着刚刚由幕僚呈上来的“祥瑞渠”初期规划图。图上线条规整,山势水形标注清晰,甚至还粗略画出了渠道走向和闸口位置。沈万金办事效率果然极高,也舍得下本钱请人绘图。

“嗯,尚可。”杨文远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他手指在图上一处标记为“困龙涧主峡”的位置点了点,对侍立一旁、屏息凝神的幕僚周师爷吩咐道:“只是这工期…还需再压一压。布政使陈大人巡视陕南的行程已定,五月前必过汉中。本府要让他看到这祥瑞渠的雏形!看到水流的走向!看到我汉中府的雷厉风行!告诉沈万金,”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民夫…若是不够,就再征!汉中府治下丁口众多,岂会无人可用?银钱物料若有短缺,让他先垫着!府库…待秋税收上来,或是朝廷拨下专项,自会补上。让他放心大胆去做!本府只要结果!”

说完,他仿佛拂去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优雅地转过身,踱步到那面紫檀屏风前。屏风上,“十八学士登瀛洲”的图景在烛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理想。杨文远抬起手,用一方素白的丝帕,极其轻柔、极其仔细地拂去屏风底座云龙纹上,一粒微不可见的、或许是从窗外飘入的浮尘。动作轻柔得如同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又像是在拂去那些此刻正跋涉在泥泞冷雨中、即将坠入地狱深渊的蝼蚁性命。他的目光,越过屏风上那些飘逸的学士,似乎已看到了金光璀璨的渠道,看到了布政使赞许的笑容,看到了自己身着绯红官袍,立于更高庙堂的景象。

城西,悦来客栈,天字一号房。

窗外的雨声似乎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房间内异常安静。没有点灯,只有窗外透入的、被雨水晕染开的微弱天光,勾勒出房内简单的陈设轮廓。房间中央,一个青灰色的身影盘膝坐于蒲团之上,五心朝天,气息悠长深远,仿佛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

正是龙门羽士,赵清真。

他面容清癯,眉宇间蕴着一股出尘的清气,双眸紧闭,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此刻,他并非在沉睡,而是进入了道家“炼气化神”的上乘境界——内视紫府,神游太虚。泥丸宫中,一点真灵光明如大日,照耀着体内经络山河,气息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却又圆融无碍,生生不绝。若有修道高人在此,必能惊觉,赵清真头顶三尺虚空之处,氤氲着肉眼难辨的淡淡清辉,隐隐有天花乱坠、金莲涌现的玄妙异象流转,那是神气充盈、与道合真到了极高境界的外显。

忽然,他眉心极其细微地蹙了一下。并非外界的风雨声侵扰,而是一股极其庞大、极其混杂、带着浓郁血腥、绝望、怨毒、以及冰冷权欲的浊气洪流,如同无形的海啸,猛地冲击着他天人感应的灵觉!

这股浊气的源头,清晰无比地指向两个地方:城北那阴雨笼罩下,正被无数绝望脚步踏向的“困龙涧”;以及…近在咫尺的汉中府衙深处!

尤其是府衙方向,那股浊气最为精纯,也最为冰冷粘稠。它并非简单的怨念,而是交织着一种对权势近乎病态的贪婪、一种视万民如草芥的冷酷、一种用无数白骨铺就登天之路的残忍决绝!这股浊气,如同一条无形的毒龙,正盘踞在府衙上空,贪婪地吸纳着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怨念、恐惧和死气,不断壮大自身!

更让赵清真心神微震的是,在这股滔天的浊气洪流之中,他竟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坚韧的“金煞”之气!此气非金铁之煞,而是人心贪婪、权欲熏心、以民脂民膏铸就虚幻功业所凝聚成的“伪金之煞”!这股煞气,正与府衙深处某件散发着沉郁木气、却又被强行附着上“登天”意念的器物隐隐相连,形成一种诡异而凶险的共生!

“金棺养煞,木气为椁…贪恋人爵,忘却天爵…以假换真,以恶易善…大祸之始,已在眼前…”赵清真并未睁眼,心中却已掠过一道清晰的偈语。他周身流转的清辉微微波动了一下,将那股试图侵染他道心的庞大浊气无声地排开、净化。

他缓缓收功,睁开双眼。眸中清澈深邃,如同倒映着星河的寒潭,洞穿了客栈的墙壁,望向了府衙的方向,也望向了城北那阴云笼罩的山涧。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如同窗外飘落的雨丝,在寂静的房间内消散。

“红尘万丈,孽海滔滔。这‘荣华棺椁’,终究要盛殓痴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