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圣前奏对,朱元璋的震撼(1 / 2)

('“一截镇北虏,一截平南蛮,一截还华夏……”

“四海升平,大明天下同此凉热!”

下阕最后两句,如同九霄雷霆落入凡间,整座承天门都为之震动!

先前描写的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已足够大气磅礴了,可在这最后两句的升华下,硬是把大气二字描写到了绝巅!

将昆仑山裁成三截,一截用来震慑北边的元人,一截平定南方蛮夷,最后一截镇守华夏,保的大明朝万世长存,天下安康!

此词当真只是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啊!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整座承天门的谯楼上,再也没有了任何声音,甚至于是呼吸声!

哪怕那些没读过书的看楼侍卫,也是朦胧中体会到了词中的浩瀚磅礴。

外行人都能被触动,这才是一首好词!

惊骇!

震撼!

不仅是李善长、刘伯温、牛谅三人,就连楼道口的朱元璋也是瞪大双眼,心神俱震。

想不到眼前这年轻人,真作出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词!

而发起刁难的李善长,此刻也是一张长满褶子的老脸上写满了错愕,惊的就差下巴掉在地上了。

作为一个内行人,他当然知道这首词的含金量!

先不说盖没盖过辛坦夫,至少是可与其比肩的!

其难度,就相当于自己随口说了句,你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就把公主嫁给你。

结果,眼前这个叫白辰的年轻人,还真把天上的月亮摘了下来,并送到了你跟前。

怎能不叫人震撼,如何不叫人叹为观止?!!

“你,你,你……”李善长悸动的连话都说不完整,直到连说了好几个你字过后,这才指着白辰道:“你到底是谁?!”

“我吗?”白辰淡淡一笑:“我只是一个想当驸马的士子而已,韩国公大可不必重视我。”

嗡!

李善长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自己好像得罪了一个千古才子。

而这段故事,将来也会被记录在史书上,自己就要成为恶人了!

不,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自己可是开国六公之首的李善长啊!

李善长不死心,还想继续发难。

可白辰却不打算给他开口的机会。

“为显诚意,草民愿为大明献一良策,可固国安邦,国祚长存!”

“就你?你可知妄议朝政的后果?”

一旁的牛谅也忍不住眉头一紧,对这年轻人的口气颇为不悦。

有才归有才,可治国和才学是两码事!

诗情画意,满腹经纶可不见得就能治理好一地,管理好一方百姓。

就拿眼前这承天门下的一众士子来说,他们饱读古书数十载能没有才华吗?

可却连三筐稻谷的成色都分辨不出来。

这便是各有所长的道理。

朱元璋之所以出这三筐稻谷的题目,其意在为了敲打这些心高气傲的读书学子。

让他们明白,做官有做官的道理,可别忘了以民为本,以食为天!

当然了,朱元璋也没指望他们现在就能明白。

毕竟,想要做好一个官,没有数载的积累沉淀是不行的。

你看这朝堂上,三省六部九卿,大大小小的官员,哪一个没有而立之年?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妄言,说有让大明国祚长存的良策。

很显然,白辰刚才那番话,在所有人的眼里,那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李善长正欲上前呵斥,却听见朱元璋幽幽话声传来。

“无妨。咱还真想听听,他能说个啥出来。”

“简简单单一两句话,还能让咱的大明国祚长存?”

不难听出,朱元璋的语气中带有一丝玩味。

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他,自然知道创业之艰辛。

国祚的长短,与经济、民生、军备、吏治、甚至是当权者的手段等等因素有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