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冬天也能种菜(1 / 1)

王秀英并不傻,只是被工人身份迷了眼,很快想明白,「那进厂要钱吗?」

「要啥钱!直接找管事的递烟就成,晌午还能蹭顿红薯面的窝头。」

「合着她是拿俺当冤大头耍。」王秀英气的牙齿打颤,一百块钱都够买半扇猪了,「不行,俺得找她掰扯去。」

老李赶紧抓住媳妇胳膊,「钱给出去了?」

「还没。」

「没有就算了,这回知道她是啥人,以后不来往就是了。」

王秀英甩开胳膊,「要当好人你去当,俺咽不下这口气。」

「不是当好人,而是这事掰扯不清。如果快嘴媳妇不承认要钱,只说好心帮咱找工作,反咬一口倒成了咱的不是。」

王秀英冷静了一些,「那你说咋办?」

老李太了解媳妇了,不让她把气顺了,这事不算完,「快嘴媳妇肯定不止坑咱一家,咱没付钱,可有付钱的呀。等那些给了钱的闹上门,你再把这事一说,到时候看她怎麽在村里做人。」

「嘿,这主意不赖,要不说你们老李家心眼多。」王秀英脾气来得快,去的也快,又把目光放到李哲身上,「老二年纪也不小了,先找个正经工作才能说门好亲事,这回俺得把眼睛睁大了好好挑。」

老李往门外瞅了一眼,劝道,「别老这麽说,让老大媳妇听到不好。」

「嘴长在俺身上,爱咋说咋说,仔细挑媳妇还有错了?」

李哲打断两人的争吵,「娘,工作的事你就别费心了,我自己有想法。」

「你有想法就说,别自己瞎琢磨。」

「我想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重生后,李哲一直在盘算挣钱的事,穷日子他是一天也不想过。

上辈子,父亲意外离世后,李哲为了照顾家庭,辞去了电扇厂的工作,农忙种地丶农闲打工,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

直到2001年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日子才有了起色。

在一些年轻人的印象里,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想吃去超市买就行。但九十年代以前,北方冬季只有三种菜,土豆丶白菜丶萝卜。

其中主要还是白菜,天天炒白菜丶顿顿吃白菜,能把人吃吐了。不是老百姓不想吃其他菜,是有钱也买不到。

北方冬季的最低温度普遍在零度以下,地面冻得邦邦硬,别说种菜了,菜苗都能冻死。

直到九十年代以后,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成熟,北方冬季才能吃上新鲜蔬菜。

「啥东西?」王秀英皱着眉,种菜她不陌生,但冬暖式大棚是什麽东西?

李哲耐心解释,「这是为了解决老百姓冬季吃菜难的问题,国家研究的新型种菜技术。在地里建造一个透明塑料大棚,日光增温丶夜间保暖,让地里冬天也能长出蔬菜。」

「冬天种菜,这不是瞎胡闹嘛。」在王秀英的观念里,种菜都是靠天吃饭,按照季节播种丶收获,天冷了蔬菜就没法生长。

李哲说道,「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几十年前,谁能想到有电灯电话?」

老李种了一辈子地,也是头一次听说,「老二,你说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是个啥样子?」

「大棚通常占一亩地,先向地下挖一米深,用挖出来的泥土建造三面两米厚的土墙,顶部和南面用透明塑料薄膜和草帘子遮盖,白天晒太阳升温,晚上遮住草帘子保温。」李哲担心父母听不懂,只是简单说了个大概。

王秀英想了想,说道,「这不就是个透明顶的大号地窨子?你咋知道它能长出蔬菜?」

李哲编了个善意的谎言,「去年冬天,我去京城打工,正好一家农业科研所招人,我就去了。

他们研究的是冬暖蔬菜大棚技术,人家技术员负责指挥丶记录,我们就负责干活。从播种丶育苗丶施肥丶治病等,我都参与了。

腊八那天还采摘了一批黄瓜,又鲜又嫩丶脆生生的。你们猜一斤卖多少钱?」

李父猜,「三毛钱?」

李哲鼓励,「大胆一些。」

王秀英猜,「一块。」

李哲比划了一个手势,「一斤黄瓜十块钱。」(数据来源,1989年三元朱村越冬黄瓜价格,有明确资料记载)

「啥!十块钱一斤,俺没听错吧。一斤肉才两块多,都能买四五斤肉了,哪个傻子会花这些冤枉钱?」王秀英瞪大了眼睛,

老李也觉得不可思议,「老二,你没记错吧。夏天的黄瓜才八分钱一斤,这差了一百倍还多呢。」

「爹丶娘,有句老话,物以稀为贵。

放在古代,这是要进贡到皇宫里的,有钱也买不到。」李哲趁热打铁,继续说,「我想建个冬暖蔬菜大棚,你们觉得咋样?」

王秀英和丈夫对视一眼,试探道,「建这个大棚要花不少钱吧?」

「对。」李哲记不清现在的物价,无法说出具体花费。

王秀英有些为难,「老二,你想干事业,娘是支持的,但得跟你交个实底。前两年,你哥结婚花了不少钱,咱家现在也就有几百块钱,多了真拿不出来。」

李哲知道家里的情况,这年头不光是自家穷,大家都穷。

「娘,这也不是着急的事,我再琢磨琢磨。」

「对对,好事多磨,慢慢来。」老李接了一句,站起身,「粥煮好了,一会该凉了,咱们先吃饭吧。老三,吃饭了。」

夏天太热,屋里就像个大号的蒸笼,根本没法生火做饭。

老李在树荫下搭了个临时灶台,做饭烧水。

等天气转凉,就去东屋旁边的小厨房做饭,小厨房的灶台连着东屋土炕,晚上睡觉都是热乎的。

堂屋也有一个灶台,连着西屋的土炕,冬天烧热水丶煮粥,屋里暖和了,西屋土炕也热了。

王秀英将大铁锅端进堂屋,放在地面支架上,掀开锅盖,开始盛粥。

村里已经通电,但李家还没有养成用灯习惯,天黑前准时吃饭。

李哲坐到方桌旁,方桌很矮,还没有他的膝盖高,夹菜的时候还得俯身,很不习惯。

他很久没吃母亲做的饭,夹了一筷子豆角放进嘴里,调料只有盐丶酱油,味道有些寡淡。

玉米粥有些粗,喝起来拉嗓子。不吃肚子又饿。

桌对面的小丫头也没动筷子,扁着小嘴,「娘,俺想吃西红柿。」

「外面筐子里有,自己去洗。」

小丫头低声说,「俺想吃白糖拌西红柿。」

「家里没白糖了,等过年买了白糖给你做。」

「娘骗人,过年都冬天了,哪还有西红柿。俺现在就想吃。」

王秀英轻叹了一声,夹了一筷子豆角放到女儿碗里,「夏天太热,白糖放不住。小娜乖,等过年买了白糖,给你蒸糖包吃。」

小丫头咽了咽口水,没再说话,低头喝粥。

看着瘦的像竹竿一样的妹妹,李哲心里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