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培养(1 / 1)

第208章 培养

中午,在李卫东家吃过饭。

李家一行人就到了村北宅基地。

这一片是刚划分出来的宅基地,距离农田较近,只有几户人家盖上新房,大部分还是一片空地。

李哲刚申请的宅基地和叔叔家的宅基地连在一起,在村支书和李家长辈的见证下,写了两份更换宅基地的文书;现在这两处宅基地都属于李哲的了。

一处宅基地宽十二米,长十六米;两处宅基地连在一起,就是宽二十四米,长十六米。

李哲在两片宅基地上转了一圈,感觉面积还是不算大,总共加起来也只有384平米,还比不上京城的四合院面积大。

「爹,我看周围的宅基地还空着,咱能不能花钱再买一两处宅基地?」

老李踩在新宅基地上,想着今年就能盖上二层小楼还挺乐呵,但听到儿子这句话,诧异道:「两处宅基地还不够?再说了,咱不是要盖二层楼吗?」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有些势利,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当你有钱了,不用刻意邀请,身边也会聚集一群人。

「爹,你和我娘一间房,小娜长大了,也要一间房;以后我二叔一家回来,也得需要两间房。我以后生意上的朋友来做客,起码也要准备两三间客房,再加上储藏室丶书房一类的。根本不够……」李哲摇摇头:

「趁着咱现在没动工,周围邻居的宅基地也没动工,您打听打听,有没有人愿意出手,哪怕价格稍高一些,咱们可以买下来连成一片建房。」

老李摸着下巴,觉得儿子说的也有些道理:「我之前问过支书,咱本村的可以购买本村人的宅基地,但周边邻居有没有愿意卖的,咱就不清楚了。」

李哲话锋一转:「新房几月份可以开始建?」

「得等到天气回暖,冻土层化开,估摸着得三月中旬了。太早了,会影响房屋的建造质量,急不得。」老李也跟着施工队干过,算是半个专家。

李哲说道:「距离新房施工还有一个月,趁着这段工夫,您再打听打听,尽量再买一两块宅基地,哪怕咱现在不盖,留着也行。等以后有需要了再加盖。」

老李知道儿子想得远,而且宅基地的价格也不贵:「行,我找人打听打听。」

老李虽然应了,但真要有人趁机要高价,他也不会当那个冤大头;实在不行,就往上加盖呗,能盖两层就能盖三层,那京城里七八层高的房子都有。

李哲掐指算了一下,三月中旬施工,六月底住进去,时间有些赶,叮嘱道:「爹,既然决定了三月中旬开工,那就提前找好施工队,买好材料;另外,施工队可以多找一些人,早点把房子盖起来。」

李哲急于建好新房,自然是担心七月份的暴雨会冲垮老宅,但他不能这麽说,找了个藉口说道:「我听人说新的砖瓦房屋顶厚,隔热好,争取天气热之前,咱们一家就搬进新房住。」

老李笑骂道:「你小子就会给我安排活,这又是扩建十亩大棚,又是盖新房的,我这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个用。」

李振国有些羡慕地说:「哥,老二有本事那是好事,我倒希望辉京长大了能像老二一样有本事。不,有老二一半的本事我也就满意了。」

李哲扭头冲着堂弟说:「辉京,好好上学,咱们家族就缺个大学生了。」李哲在心里补了一句,大学毕业了,可以到我公司打工……

……

初四,清早。

李哲和二叔一家一起返回京城。

二婶和李辉京坐在前排,李哲和二叔坐在后车厢。

后车厢除了叔侄二人,还有八个去京城蜀香居餐厅装修的工人;有他们跟车,连民兵都省了。

装修队领头的人姓马,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个子不高,很敦实,他是隔壁杨马村的,跟李哲舅舅王荣生有些关系,李哲称呼对方马叔。

在车厢里,李哲跟对方聊了会施工进度。原计划是昨天开始施工的,但因为人不齐,只能改到了今天。

马叔搓了搓满是老茧的双手:「李老板,这次拖了一天是我们不对。不过您放心,我们会加班加点地干活,保证按时完工。」

李哲摆摆手:「马叔,早一天晚一天不碍事,只要保证工程质量就成。」

马叔保证道:「这个你放心,我和你舅这麽多年的关系了,肯定不会偷工减料。干咱这一行就是靠口碑,偷奸耍滑的人,干不长久的。」

听着两人谈话,李振国先是有些纳闷,后来才听明白了:侄子不声不响居然又开了一家餐厅!

现在看个体户这麽挣钱吗?他再次有了要辞职的冲动。

很快又把这个想法压了下去。不是个体好干,应该是侄子有本事。

想到这儿,李振国忍不住暗叹一声:大家都姓李,咋就差这麽多呢?

到了京城,李振国一家三口在苏州胡同7号院取了自行车。跟李哲告别后,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卡车直接开到了蜀香居餐厅。卡车将工人和工具都卸到了蜀香居。李哲和谭静雅寒暄了两句,跟车到了365蔬菜店。

卡车停在路边。孙涛从店里跑了出来:「李哥,您今个也来了?」

李哲应了一声,帮着他和王建军将蔬菜搬进了蔬菜店。随后王建军跟车走了,李哲则是留在了蔬菜店。在店里转了一圈,对着孙涛问道:「店里这几天生意怎麽样?」

「挺好的。反季节蔬菜的菜量比之前多,但关店前基本上都能卖完。其他的商品卖的也不少。尤其是秦川杂交牛,每天6点准时卖完。我想着再增加5公斤的进货量,您觉得怎麽样?」

「别急,再维持一段时间。如果一直供不应求,再增加进货量。」

「行,我听你的。」

李哲看对方有些疲惫,说道:「自从开店以来,你就没有休息过。明天你休息一天吧,我在店里盯着。」

孙涛迟疑了一下,摇摇头:「等等再说吧。王婷和陈菊都休息了,现在店里只有林知夏一个人。您现在让我休息,我也不放心。」

李哲想了想说道:「年前你不是说要去蒙娜丽莎餐厅再招一名大学生吗?对方怎麽没有来?」

「回家过年去了,估计得年后才能来。」孙涛叹了一声:「大学生确实有文化,接待客人有素质。但就是吧,工作积极性不太高。」

李哲也想过这个问题:「明天就在店门口贴个招聘通知。要求18~25岁的女性,初中以上学历,全职。会英语的最好,不过不会英语也没关系,咱们可以自己培训。」

「那这些大学生……」孙涛虽然没有明说,但李哲能明白他的意思。

「这些大学生可以做兼职,可以接着用。但也只能做兼职。咱们得培养自己的人,能够长期干下去的人。哪怕你不在店里,也能放心把工作交给对方。」

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知道你能干,但也不能天天待在店里,该休息还是要休息。」

「我知道了,李哥。我一会儿就贴上招聘通知。」这段时间孙涛天天练习英语,虽然还无法做到跟外国人正常聊天,但卖菜还是没有问题的。

就像李哲说的,他们也可以招聘店员,不会英语就专门培训。缺点是店员需要学英语才能上岗,但优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可以长期培养。只要他们学会了英语,要比大学生用起来更顺手。

要知道现在还是放假期间。等开学后,大学生只能在课馀时间兼职,到时候事情只会更麻烦。

孙涛说道:「李哥,咱得招几个人?」

李哲问道:「你怎麽想的?你天天在店里,你觉得几个人合适?」

孙涛伸出了三个手指:「要我说咱们就先招三个。让他们竞争上岗,最终只留下两个。您觉得怎麽样?」

李哲想了想:「那就招三个。也别搞什麽竞争上岗了。如果三个都合适,都勤快肯学,那就都留下来。

如果试用期间,有人出工不出力,或者没办法适应蔬菜店的工作,就按你说的办。」

在李哲看来,三个会说英语的店员,要比三个理货大妈更重要。理货大妈缺了,可以随时招人。

会说英语的店员负责接待客人,一旦离职或者有事耽搁,就会影响店里的生意。

大妈干不了店员的活,但店员可以干大妈的活。

之前之所以会分工明确,是因为大学生的身份。但新招的店员不是大学生,首要任务就是服从店里的安排,哪个岗位缺人都得顶上去。这才是店里真正需要的人才。

「等招了新人之后,你问问林知夏或者陈菊,愿不愿意早来或者晚走一个小时,教授新来的店员英语。店里可以额外付给他们费用。」

孙涛笑着问道:「李哥,那我能跟着学吗?」

「别说是你了,如果三个大妈愿意学也可以。多多益善。」李哲看了一眼手表,说道:「你去忙吧,先把营业的事情安排好。我出去打个电话,一会儿要约个朋友见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