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回报(五千字)(1 / 1)

第223章 回报(五千字)

京城,蜀香居。

有的客人来得早,有的客人来得晚,下午一点钟就有客人吃好,告辞离开。

李哲亲自将他们送到门口,询问他们的就餐体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客人都是自家人,说起话来也没什麽顾忌,给李哲提了不少问题和建议。

送走最后一波客人,他已经记录了整整一页纸李哲返回店里,见谭静雅正指挥着服务员收拾桌椅:「谭经理,今天辛苦了。」

谭静雅扶着细腰,轻叹一声:「有几年没干了,确实有点累,还得多适应适应才行。」她看向李哲,问道:「李老板,客人们吃得还满意吗?」

「总体来说还不错。」李哲肯定了一句,接着问,「您给餐厅今天的服务打几分?」

谭静雅微微皱眉:「我和您的感觉是一样的,总体来说还不错,员工的工作热情很高,但又发现了一些问题。正想找个时间给您汇报一下。」

李哲看了看手表:「等会儿收拾得差不多了,你把王经理丶三位后厨的师傅丶林领班叫到二楼的包间开会。」

谭静雅点头:「后厨正在做员工餐,不如等大家吃完饭再开会?」

「那也行,我也跟着你们蹭顿饭。」李哲笑道,今天招待亲朋好友,酒水喝了不少,饭是一口没吃,肚子也有些饿了。

十分钟后,员工餐做好了。

员工们拿着自己的饭盒盛饭菜一一三菜一汤:麻婆豆腐丶土豆丝炒肉丶炖白菜,外加一碗鸡蛋汤,主食则是馒头和米饭。

李哲也盛了一份饭菜,虽然肉不算多,但味道还不错。

这个年代,这些饭菜在普通人家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饭后,李哲将几人召集到二楼包间。

他目光扫视众人,笑着说道:「今天大家辛苦了,客人对咱们餐厅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这都离不开各位的努力。」他端起茶杯,「来,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伙一杯。」

放下茶杯,李哲接着说:「我说一下,今天评价最高的几道菜。

第一道是双椒鱼头,喜欢吃鱼或喜欢吃辣的人都很喜欢这道菜;

第二道是宫保鸡丁,客人们普遍反映放上黄瓜丁后,口味更清爽,吃起来更解腻,层次感也更丰富。这道改良菜做得很成功。」

这并不是说老式的宫保鸡丁不好,老式的宫保鸡丁也很好吃。但问题是,老式的宫保鸡丁,别管哪个川菜馆都能吃到,但舍得放黄瓜的宫保鸡丁,只有蜀香居才有。

想要餐厅生意好,就得有自己的特色,给别人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

「第三道菜是水煮肉,大家普遍反映这道菜的肉嫩,香辣可口,盘底的菠菜也很好吃;

第四道菜是毛氏红烧肉,客户反应味道正宗,五花三层,肉质酥烂而不腻。这道菜不光是因为吴师傅厨艺好,采购方面也要表扬。」

说着,李哲看向王建军,「食材的把关很重要,就按照这个标准来,只有好的食材配上好的厨艺,才能做出好吃的菜。」

王建军应道:「我会严格把关。」

李哲先对着几道评价高的菜进行了一番表扬,随后话风一转:「今天大家的表现,总体来说值得表扬,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既然说到菜了,那咱们就说菜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漏菜。比如有的桌客人想吃宫保鸡丁,但不知道什麽原因一直没上;还有的客人点的是鱼香肉丝,结果端上来的却是宫保鸡丁。

我想知道,这到底是服务员的问题,还是后厨的问题,或者说服务员和后厨之间的沟通有问题?」

韩师傅说道:「这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都是我做的,只要菜单送到后厨,帮厨就会准备配菜我也会核对菜单,漏菜的可能性不大。」

林巧梅作为领班主动开口:「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咱们餐厅还没正式开业,服务员对餐厅的环境也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客人比较多,可能会有记错桌的问题。」

她补充道:「我建议咱们可以在桌子上放号牌,这样几号桌一目了然,就可以尽量避免上错菜的问题。」

谭静雅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不光服务员会记错桌子,客人有时候也会记错桌号。就比如结帐的时候,服务员询问客人是几号餐桌,客人有可能说不出来或者说错桌号。一旦结帐出了问题事情可能会更严重。」

「那就这麽办?每个桌上都写上清楚的号牌。」李哲敲定了这个问题,继续说道,「还有的客户反映,同一款菜,不同桌的分量有明显差异,三位师傅怎麽看?」

韩师傅说道:「可能是帮厨刚来,彼此之间的配合不是很好。之后我会和两位师傅讨论一下,

确定一个具体的份量标准。」

谭静雅说道:「我今天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相同的菜品,有的会用不同的盘子装。例如麻婆豆腐,有的用深盘,有的用圆盘,盛装的效果也会有差异。以后在菜品装盘方面也要统一。」

李哲翻看了一下笔记本,继续说:「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客户没有吃过川菜,他会让服务员帮忙推荐,但有些服务员本身也没吃过川菜,也不了解川菜,根本没办法给客人推荐,这就会显得很不专业。」

谭静雅点点头,略一思索说道:「我觉得下次餐厅试菜,可以让服务员也参加,让他们亲自品尝一下咱们自家餐厅的菜品。客人再问起来,他们就知道该如何给客人介绍。」

林巧梅主动说道:「明天,我会在这方面进行一个针对性的培训,告诉他们该如何给客人推荐菜品。」

李哲觉得还是有些不够:「服务员的流动性很大,不可能每一位新来的服务员都吃过所有的菜品。而且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推荐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主观想法。

咱们是不是可以在菜单上下功夫。比如说,对菜品进行辣度分类:微辣的菜品后面标注一颗星,中辣的菜品标注两颗星,比较辣的菜品标注三颗星,特别辣的菜品标注四颗星,不辣的菜品后不加星。」

谭静雅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客人点菜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了解到菜品的辣度,也可以减少服务员的工作量。」

「那就这麽定了,王经理,等菜品正式确定,印刷菜单时你记得加上。」李哲叮嘱完,环视众人:「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吗?有问题可以直接说,咱们现场解决。」

谭静雅说道:「咱们这是川菜馆,辣的菜比较多,吃了辣的就会想喝水解辣,而茶水通常是热的,难免会越喝越辣。我建议咱们可以增加一些解辣的饮品。」

「这个想法不错,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李哲发散思维,继续说道,「其实我觉得除了饮品之外,咱们还可以准备一些零食。客人点完菜,在等菜的过程中,可以自取一些零食吃,填了肚子占住嘴,会减少客人催菜的频率。」

「好主意!」

李哲刚刚说完,就得到了三位厨师的一致赞同。这无疑是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众人又讨论了一番,李哲总结道:「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咱们餐厅得做一些整改。等这些问题解决了,咱们餐厅也就能正式营业了。」

2月22日,上午。

蒙娜丽莎餐厅。

李哲提着公文包走进餐厅,跟服务员点了一杯黑咖啡。最近一段时间伙食越来越好,李哲喝拿铁的次数也少了。

二姐得到消息后,从二楼走下来,坐在李哲对面:「来了怎麽不上二楼?跑这儿坐着来了。」

李哲指着对面的咖啡机:「我一进餐厅就被这咖啡的香味吸引了,就没往上走。」

二姐说道:「你喜欢喝咖啡,干嘛不开个西餐厅?这西餐厅不比中餐厅好赚?」

李哲笑道:「我不光喜欢喝咖啡,还喜欢喝茶。而且,我觉得西餐厅在国内的受众还是比较少,不利于后期市场的扩张。」

二姐带着些不认同:「那不一定,改革开放这才多少年,人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以后吃西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且西餐厅偏高端,利润也会更高。我估计用不了几年,西餐厅就不再是涉外人群的专享,到时候经济条件好一些的老百姓和小情侣也会来西餐厅吃饭。」

李哲竖起大拇指:「您这个分析没错,以后的西餐厅客户群体确实会越来越多,好的西餐厅确实赚钱。但跟中餐厅的市场规模比还是会有不小的差距。

咱们两个的路线不同,我看重的是广度覆盖,您看重的是差异化深耕。」

「广度覆盖?差异化深耕?」二姐头一次听,摆摆手笑道,「得,我说不过你,就会拽这些名词,不过,听起来还怪专业哩。」

二姐说到兴头上:「老弟,你说我今年能开一家西餐厅分店不?」

「,你真有这打算?」李哲心里默算了一下,沈亚楠这家店开的时间也不算太长。

「这不是生意好,心思就活泛了嘛。」沈亚楠之前也问过李哲,为何要开一家餐厅。李哲的回答是,餐厅属于反季节蔬菜的销售终端,两者是互补的。

现在反季节蔬菜稀缺,只有李哲一家可以提供。一到冬天其他餐厅根本没有青菜,李哲可以利用反季节蔬菜给餐厅打响名气。

沈亚楠觉得李哲这番话很有道理。之前蒙娜丽莎餐厅的生意也不太好,自从有了李哲供应反季节蔬菜,餐厅的生意才日渐好转。

既然如此,她是否也能利用反季节蔬菜的稀缺属性再开一家西餐厅?她认为是可能的。

李哲认真地想了想:「二姐,如果你真想扩店,那提前准备,下半年再开一家分店。今年冬天的反季节蔬菜虽然产量会增加,但依然具有稀缺属性,还是具有一定的引流作用。」

「老弟,有你这番话,我心里就有底了。」沈亚楠搓搓手,跃跃欲试,「也别等到年底了,我手里现在有些钱,你说现在就立刻开分店成不?」

李哲分析道:「现在都已经二月底了,您要是现在开始准备丶找商铺丶装修丶招聘——估计最快也得三月底四月开业了。

而且可能还会更晚,毕竟西餐厅无论是装修还是服务,可比我那饭馆高档多了,这个您应该比我清楚。到时候,再折腾一两个月,夏菜也该下来了,您分店的优势也就没了。我觉得还是等到下半年更稳妥。」

沈亚楠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的躁动:「也是,那就再等等。」

李哲提醒:「二姐,您要真想开分店,我建议您注册个餐厅的商标,免得别人看您餐厅生意好,也开个名字一样的餐厅,那您不就亏大了嘛。」

沈亚楠若有所思:「说得对,我回头先把商标注册了。」

李哲看了一眼手表,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沓文件:「二姐,这是我搜集到的罐头厂产品的种类和价格,你看看。外贸订单的价格你打听的咋样了?」

沈亚楠也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外贸公司给我的罐头订单收购价格表。」

李哲接过订单收购价格表和罐头厂出厂价进行比较:

肉类罐头:

清蒸猪肉罐头一斤装收购价3元一罐,出厂价2.5元一罐,毛利0.5元,利润率20%。

红烧牛肉罐头3.5元一罐,出厂价3元一罐,毛利0.5元,利润率16.6%-

蔬菜罐头:

番茄罐头收购价2.3元一罐,出厂价1.7元一罐,毛利0.6元,利润率35%。

青刀豆收购价2.8元一罐,出厂价2元一罐,毛利0.8元,利润率40%。

酸黄瓜收购价3元一罐,出厂价2元一罐,毛利1元,利润率50%。

水果罐头:

黄桃罐头收购价2.5元一罐,出厂价1.9元一罐,毛利0.6元,利润率31.5%。

苹果罐头收购价2.2元一罐,出厂价1.7元,毛利0.5元,利润率29.4%—

李哲将收购价和出厂价进行比较后,递给一旁的沈亚楠:「二姐,你看看。」

沈亚楠仔细瞅了瞅比对数据,说道:「不错,你找的这些罐头的出厂价都不高。按照这个价格收购,咱们有的赚。」

李哲点点头:「从这些数据来看,蔬菜罐头的毛利和利润率是最高的,肉类罐头的毛利和利润率最低。二姐,蔬菜公司对于罐头的收购品类有要求吗?」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要求。」二姐的手指点着表格,「其实,从价格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苏联那边天气比较冷,最缺少的其实是蔬菜,所以蔬菜罐头的利润是最高的。

既然他们缺蔬菜罐头,那咱们就多搞一点蔬菜罐头。等他们缺少肉罐头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提高相应罐头的收购价格。这些老苏精着呢。」

李哲问道:「二姐,咱们具体跟哪家外贸公司合作?初期的订单是多少?」

「东方外贸公司,每次的订单数量不少于20吨,回款周期在20个工作日左右。」

李哲想了想:「那咱们第一批交付的订单数就定为20吨吧,您觉得怎麽样?」

「没问题。不过我这边只能拿出2万块钱。」

李哲大致算了一下,20吨罐头是4万罐左右。如果前期只支付定金,等外贸公司支付收购款后,再给罐头厂支付尾款,那样资金压力不会太大。

「可以,剩下的钱我会补全。」

二姐点点头:「那咱们就以收购蔬菜罐头为主,毕竟这个利润最高。」

「我尽量吧。」李哲之所以说尽量,是因为酸黄瓜罐头和青刀豆罐头确实利润最高,但这两种罐头的货源并不是很多。

「二姐,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能做成外贸生意,主要还是您家里的长辈帮了忙。我觉得咱们可以拿出两成利润作为回报。」

在李哲看来,外贸生意做的就是信息和渠道。

沈亚楠的长辈能拿到外贸订单,肯定也动用了自身的人脉信息和资源。

这两成利润,属于合理的回报,

如果李哲一点表示都没有,那就属于不懂事了,这种合作未必能够长久,更不要说做大做强了。

「老弟你有心了。我替那位长辈谢谢你。」沈亚楠并没有拒绝,看向李哲的目光也多了一丝赞赏。

李哲并没有向沈亚楠提及自己还有两个合伙人。这倒不是李哲有意隐瞒,而是沈亚楠也未必想知道。

至于拿出两成乾股的利润给那位长辈的事儿,李哲之前跟金百万和洪三提过一嘴。不过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罐头的收购价,不清楚其中的利润有多高,所以李哲也没有说明确的分配比例。

现在发现这一笔生意确实有利可图,才确定了给对方分润两成的乾股利润。

如果金百万和洪三不同意这个分配比例,那麽这次李哲会自己出这笔钱。不过之后的订单,李哲肯定不会再带他们了。

以李哲对金百万和洪三的了解,他觉得另外两人会同意的,而且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做法。

不过涉及到钱的事儿.谁也说不准。

李哲还是要做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