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自荐(两章合一)(1 / 1)

第226章 自荐(两章合一)

蜀香居二楼包间。

白云笙脱掉红色羽绒服,露出里面的粉色修身毛衣;魏敏穿着一件绿色毛衣,两人一粉一绿,

让包间里多了几分朝气。

李哲也脱掉呢子大衣,将菜单递给魏敏:「今儿个辛苦你了,想吃啥,随便点。」他又转头对白云笙道:「白同志,你也是跟我客气。」

魏敏接过菜单看了一眼:「得嘞,今儿个吃大户,我要个鱼香肉丝丶水煮牛肉。」

白云笙微微皱眉,扁嘴道:「敏敏,吃辣的太多,容易长痘哦。」

魏敏摸了摸额头,还真有些担心:「那就把鱼香肉丝换成椒盐平菇吧。」

白云笙微微摇头,觉得这样也没好到哪去:吃了一样容易长痘。他凑过去跟魏敏一起看菜单:「我来个蒜蓉西兰花吧。」

白云笙说完,将菜单递给李哲:「李老板,我们点好了。」

李哲又添了一菜一汤:一道干烧桂鱼,一道酸辣汤。

服务员韩春燕端着一壶茶水进来,给三人倒上茶水后,拿着写好的菜单离开了。

魏敏喝了一口茶水说道:「李哥,你餐厅的生意这麽好。第一天开业就这麽多客人,感觉我写美食专栏都有些多馀了,真成蹭吃蹭喝的了。」

「魏敏,这你可就想差了。」李哲笑道,

「这专栏你得接着写,我还等着看呢。我这餐厅刚开业丶8折优惠,周围的人来就是吃个新鲜。过了这个新鲜劲儿,能留下多少客人谁也说不准。」

他顿了顿又说,「餐厅是有复购率的,并不是说客人喜欢你家餐厅就会天天来。即便再喜欢,

最多也就是隔一段时间来吃一次。所以多宣传引流还是很重要的。

而且,两位见多识广,餐厅有什麽不足的地方,你们也多帮我提提意见。」

百云笙接过话茬,「我确实去过不少家餐厅。说实话,您这餐厅不管是环境丶菜品还是服务,

都是首屈一指的。生意保准差不了。」

他用手拨动圆桌:「就拿这旋转圆桌来说,人多聚餐确实方便实用。我去过那麽多家餐厅,也就见过那麽两三家在使用。单就这一点来说,您就超过了大多数餐厅。」

魏敏点点头:「以前能去国营馆子吃饭,那都是偷着乐的事。但现在国营餐馆的服务和菜品的质量还真比不上个人餐厅。也就那几家老字号能勉强撑撑门面。」

三人谈话的功夫,包间外响起敲门声。接着,王建军推门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个餐盘:「这是我们餐厅免费的零食,先垫吧垫吧。」

盘子里装的是江米条和爆米花。

魏敏拿起一根江米条,吃了一口:「嘎嘣脆,好吃!」

白云笙拿起一个爆米花塞进嘴里:「这东西我小时候经常吃,有几年没吃了。」

魏敏竖起大拇指:「李哥,你们餐厅的服务真是没得说。」她拿出本子,记录下「餐前零食「这一条:「这东西在其他馆子还真没见过。」

四人闲聊了一会儿,包间的门再次被推开,服务员端着托盘走了进来:第一道菜,蒜蓉西兰花;第二道菜,水煮牛肉。

白云笙先给魏敏夹了一筷子西兰花:「敏敏,多吃菜。不长痘不上火,对身体好。」

王建军瞅了瞅魏敏,又瞅了白云笙,心中暗道:这两人是咋回事?看着不对劲了。不过当着两人的面,他也没好意思问。

吃过一会儿,另外两道菜一道汤也端了上来。李哲指着干烧桂鱼说道:「尝尝这个菜。这个菜是我们店新出的,你们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

魏敏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嘴里:「嗯,味道不错。又香又辣,而且鱼皮带着一股焦香,好吃!」

白云笙提醒道:「你蘸点汤汁,味道会更好。」他品尝了一块鱼肉,微微点头:「是这个味儿。我记得,峨眉酒家应该就有这道菜。我妈老爱吃了,下次我带她来尝尝。」

李哲笑道:「我们这道菜就是学的峨眉酒家。还有这道酸辣汤,特别开胃,饭前饭后喝都行。」

魏敏放下筷子,带着些许不解问道:「人家峨眉酒家为什麽要教你们这道菜?那不是砸自己的买卖吗?」

李哲解释道:「谈不上教。这干烧鱼本身就是经典的川菜。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就让我们餐厅的厨师复刻了一下。」

白云笙问道:「李老板,你们餐厅的菜品不少,为什麽还要学其他餐厅的菜?这菜品太多,是不是也会增加餐厅的成本?」

李哲答道:「是有这个问题存在。但我们餐厅刚开业,也不知道哪些菜会比较受客户欢迎,所以就多准备了一些菜品。

到时候留下客人喜欢的菜,反馈不好的菜要麽改进,要麽就暂时去掉。

再一个,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更换一些菜品,让客户保持一些新鲜度。

当然,那些最受欢迎的招牌菜肯定是不会换的。比如说宫保鸡丁丶水煮牛肉丶鱼香肉丝丶回锅肉丶麻婆豆腐这些菜都是固定的。」

白云笙点点头:「隔一段时间更换一些菜品是对的。要不然,再好的餐厅,也有吃腻的那一天。」

李哲放下筷子,说道:「白同志,我最近想拍摄一部关于蔬菜大棚题材的宣传电影。但我不太熟悉这个行业,想跟你打听打听该怎麽操作。」

百云笙语气中带看询问:「你拍电影的自的是什麽?是为了在影院上映赚钱,还是为了官方宣传?」

李哲给对方添了一杯茶水:「都不是。我这电影不进影院播放,也不是官方宣传。

我就是想在农村露天播放,向周围的农民宣传蔬菜大棚,让他们了解什麽是冬暖式蔬菜大棚,

让他们知道蔬菜大棚有多赚钱。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种蔬菜大棚。等种的人多了,冬天咱老百姓也就不缺新鲜蔬菜吃了。」

「嘿,您这个想法好,我绝对支持。」白云笙摸摸脸颊,

「我这个人皮肤不是很好,北方的冬天天干地燥。一天不吃蔬菜,第二天准长痘一一特别准。

真要是像您说的,老百姓冬天都种蔬菜大棚,那我以后也能吃上便宜的青菜。」

李哲说道:「我就是这个想法。但是农村的信息比较落后,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蔬菜大棚。所以我才想通过播放露天电影的方式进行宣传。」

白云笙赞同道:「这村里人没什麽娱乐节目,真要播放露天电影,他们准去看。不过,在电影拍摄前,还需要经过审查。只有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查才可以进行拍摄。」

「怎麽个审查流程?」李哲问道,这个年代信息闭塞,隔行如隔山。

「一般情况下,需要向电影审查机构报送电影剧本进行备案和审查。审查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还需要再次报请电影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相关部门会发放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不过,如果只是在农村露天播放,就不需要电影片供应许可证了,审批部门的级别也会低很多,县市一级的文化局或许就能审批。」

李哲追问:「那像我这种题材的电影容易通过审核吗?」

白云笙答道:「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电影题材容易通过审核。就比如说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等特殊题材,通过的机率非常高。

蔬菜大棚题材虽然跟这两类不沾边儿,但却关系到民生和菜篮子工程,也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我个人觉得,你和政府部门或农业相关部门合作,更有助于审核通过。」

李哲想了想说道:「我们当地镇政府支持我种植蔬菜大棚的。而且我和京城市蔬菜公司未来也有合作计划,他们也希望能尽快扩大蔬菜大棚的种植规模。我也有过跟他们要一些扶持的打算。」

白云笙来了兴致,身子往前凑了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你先把电影的剧本搞出来,再找到镇政府和京城市蔬菜公司合作,拿到一些扶持和相关证明,

证明是三方一起合作拍摄这部宣传电影。然后再将剧本送到审核部门,这样通过的机率就很大。」

李哲问道:「那拍摄的费用需要多少?」

白云笙笑了笑:「拍摄电影的费用不是固定的,多的有多的用法,花费个几十万也是有的;少的有少的拍法。如果不上映,不要求质量,其实几千块钱就可以搞定了。」

王建军插话道:「这差距咋这麽大?」

白云笙解释道:「像农村题材或者企业宣传片这类电影啊,制作极为简单。大多是内部放映或农村宣传,设备也都是租赁的家用录像机或老旧的16毫米摄影机。人员呢,可以兼职或临时雇佣,

演员几乎没有酬劳。成本主要集中在设备租赁丶耗材(包括录像带或胶卷)和少量的杂费。通常几千块到一两万就可以搞定。」

说到自己的专业,白云笙打开了话匣子:「中等成本的故事片,一般都是地方厂的小制作,面向地方影院发行。有基础剧情和专业演员,这些演员大多是地方剧团的演员。摄像丶摄影丶布局和后期制作都会更精良,经费大约在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再往上就是高成本的商业片,有知名的导演演员参与作品,采用专业的电影摄影机,全套的灯光音响设备,大规模的布景。这费用就高了,经费能达到20万到100万。」

李哲说道:「我要拍的这部电影就是在农村宣传,我觉得第一种就挺好的。咱老百姓就是看一个剧情,图个热闹,了解个新鲜事儿。那些花里胡哨的背景丶灯光丶音乐没必要。」

李哲作为一个后世人,当然知道好的电影肯定是要砸钱的。但问题是他这电影又不上影院,又不指望着赚钱,达到了宣传目的就行了呗,自然是钱花的越少越好。

「白同志,我身边没有会拍电影的人。想找个电影行业的多面手,既会摄像又能导演,还能制作后期的。你认识这方面的人才不?帮我推荐一个。」

「噗。」白云笙笑了,「李老板,你也太会省钱了。你是打算让一个人拍一部电影?」

李哲摆摆手:「那不至于。我会给他安排一些助手。他只要负责指挥就成。」

「哎呀,这种全面性的人才还真不好找。首先得会写剧本丶绘画丶分镜,会使用摄影器材,还有现场指挥的经验,知道怎麽拍摄丶怎麽收音丶怎麽换场景—这种综合性的人才确实不多见。」

说到这,白云笙停顿了一下,下巴微微扬起,「不过嘛,你眼前刚好就有一个。」

魏敏笑了:「老白,合着说了半天,你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我真不是自夸,打小就在片场长大,还在京城电影厂工作过一段时间,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拍摄,里面的事我门清。我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伯乐。」说到这儿,他望向李哲,

「李哥,只要你相信我,我保证尽全力帮你把这部电影拍好。而且不要一分钱的费用。」

王建军有些纳闷:他总是听李哲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人咋这麽积极?「白同志,你免费拍电影图个啥?」

白云笙答道:「我就是喜欢拍电影,而且别管这部电影的成本高低,那都是我拍摄的,都属于我的作品。这就够了。」

李哲觉得,自己可能还没白云笙大,这货已经叫上哥了,显然是对拍电影这件事上心了。只是还不清楚对方的能力。

李哲也不着急,经费在自己手里,合适的就让他拍,不合适了再找个专业的。先试着来呗。

他试探道:「白同志,你会写剧本?」

白云笙歪歪头,「哎哟,什麽叫会呀。我16岁就开始独立创作剧本,我写的剧本都有一扎厚了。改天我拿来让您瞅瞅。」

李哲心想:我看你那个干啥。「咱们还是聊聊蔬菜大棚的剧本吧。」

白云笙拿出一个本子:「李哥,你说一下对电影的要求。比如说你想拍摄电影的目的丶大致的剧情丶故事,或者想表达的内容,以及电影的风格。」

李哲认真思索了一番:「我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要宣传蔬菜大棚,就是想让观看电影的村民们知道种蔬菜大棚能赚钱。同时尽量把这部电影拍的好看一些,吸引来更多的村民观看。

我已经把电影名儿想好了一一《大棚爱情故事》。我觉得电影名字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电影的整体风格。」

白云笙点点头:「听到你说的这个名字,我就知道你想要的电影是什麽类型的。」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你想拍摄的是一部以蔬菜大棚题材为主的丶轻松幽默的农村爱情故事题材。」

李哲说道:「你说的没错,我希望可以增加一些戏剧冲突,让村民们有讨论的想法,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另外,种植蔬菜大棚才是主线,爱情只是辅线。

不需要有什麽轰轰烈烈的热恋,就需要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白云笙露出赞许的目光:「李哥,你是懂电影的。」

魏敏调侃道:「老白,不就是拍部电影吗?咱不用这样。」

白云笙白瞪了他一眼:「一边去,我跟李哥说正事儿呢。李哥,你想什麽时候正式开拍?」

「今年七八月份吧。建造蔬菜大棚和种植反季节蔬菜是有季节性的。太早了没必要,太晚了就迟了。」

百云笙拍了一下巴掌:「哎哟,这马上就3月份了,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了。这拍电影要准备的东西多呢,咱们得抓紧时间才行。」

李哲问道:「白同志,你写剧本大概需要多久?」

白云笙愣了一下,思索良久:「这个不好说。如果有灵感的话,一周可能就写完了;如果要是没有灵感,可就要费点事儿了———.」

白云笙确实自己写过剧本,但问题是他从小就生活在城里,连农村都没见过,更别说蔬菜大棚了。这让他有些无从下笔!

魏敏一眼就看穿他了,笑骂道:「屁个灵感,你就是不知道怎麽写呗。」他又望向一旁的李哲:「李哥,你让他写剧本还不如让我写。」

李哲反问道:「那你想怎麽写?」

魏敏摊摊手:「我现在也不知道—」

李哲「.....」

得,又一个不靠谱的。

魏敏摸了摸鼻子,「我觉得吧,写剧本跟记者写稿是一样的。没有实地采访,光凭想像是不行的,写不出来那个味儿。李哥,你要是能多给我一些蔬菜大棚的资料,或者亲自带我去蔬菜大棚看看,那我就知道该怎麽写了。」

白云笙打了个响指:「李哥,带我去你们种大棚的地方看看吧,再跟我说说你种大棚的经历。

我保准一周之内能写出剧本。」

魏敏说道:「李哥我也去了。我早就想见识你的蔬菜大棚,做个实地采访了。」

李哲看了一眼手表:「那就走吧。送菜的车一会儿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