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说不清了(1 / 2)

('“张大爷,车钱。”

“好嘞。”

其他人也纷纷自觉地交钱,这是生产队的老规矩了。

周逸尘见状,也从兜里掏出了五分钱,递了过去。

谁知,张大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顿时一板,大手一挥,直接把他的手给推了回去。

“哎!小周医生,你这是干啥!”

张大爷瞪着眼,佯怒道:“你救了俺老汉这条命,坐个车还要啥钱?你这不是存心打俺的脸嘛!”

车上的其他村民也都笑呵呵地看着,觉得理所当然。

周逸尘却很坚持,把钱又一次递了过去。

“张大爷,话不能这么说。”

“您是为咱们生产队赶车的,这马车是队里的公产,收的钱也得入公账,是为队里创收。”

“一码归一码。”

“我不能因为您高看我一眼,就平白占了集体的便宜。”

“这个规矩,不能在我这儿破了。”

一番话,说得在情在理。

车上原本还笑呵呵的村民们,脸上的笑容都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

看看!看看人家周医生的觉悟!

张大爷被他这番话堵得是哑口无言。

他愣愣地看着周逸尘,半晌,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又有些欣慰地接过了那五分钱。

“你这娃子……”

张大爷摇了摇头,感慨道。

“真是个讲究人!”

他把那枚硬币小心地放进钱袋里,心里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又默默地拔高了几分。

有本事,还不骄不躁,守规矩,懂道理。

这样的年轻人,以后指定有大出息!

感慨了一声,张大爷的马鞭在空中甩了个清脆的响鞭。

“驾!”

老马嘶鸣一声,迈开蹄子,拉着吱呀作响的板车,缓缓向着松岭县的方向驶去。

车轮滚滚,压过清晨带霜的土路。

车上的人被寒风吹得缩了缩脖子,但气氛却因为刚才那一幕,变得热络起来。

“周医生,你这趟去县城,是要买啥东西啊?”

先前那位王大娘搓着手,好奇地开了口。

这话一出,车上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周逸尘笑了笑,也没藏着掖着。

这事本就瞒不住人。

“公社的梁书记奖励了一张自行车票,我寻思着去县里把车买了。”

“自行车?”

车厢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在这个年代,自行车可是不折不扣的“三大件”之一,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乖乖!那可是大件儿啊!”

“周医生就是有本事,这才来多久,自行车都买上了!”

羡慕的眼神,夹杂着一丝惊叹,齐刷刷地投向了周逸尘。

“不愧是城里来的,就是有钱。”一个汉子小声嘀咕了一句,话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羡慕。

周逸尘听见了,却不以为意,只是温和地解释道:

“主要也是为了方便。”

“有了自行车,以后大伙儿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上门也快一些,不耽误事。”

这话一说出口,先前那点若有若无的酸意,瞬间烟消云散。

原来是为了大伙儿方便啊!

车上众人的眼神,立刻从羡慕,变成了纯粹的感激。

看看人家周医生的觉悟!

“还是周医生想得周到!”

“是啊是啊,咱们向阳大队有福气了!”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开了。

周逸尘的目光,落在了王大娘脚边的一个柳条编的筐子上,那筐子编得细密又结实。

“大娘,您这筐子编得可真好。”

王大娘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脸上笑开了花。

“嗨,这算啥,咱乡下人,闲着没事就爱鼓捣这些玩意儿。”

赶车的张大爷也回过头来,咧嘴笑道:“小周医生要是对这个感兴趣,回头我教你!别的不敢说,编个箩筐簸箕,俺老汉的手艺,在咱们队里可是数一数二的!”

“是啊,周医生,编东西不难,手上多过几遍就会了。”另一个大叔也热情地附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