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后宫暗流与前朝风云(1 / 2)
('后宫新怨
明武帝凯旋而归,后宫之中却并非一片祥和。贤妃虽为太后,地位尊崇,但她心中始终对权力有着别样的渴望。此次明武帝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威望日隆,这让贤妃隐隐感到自己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淑妃一向与贤妃面和心不和,她趁着明武帝回宫,在宫中大肆宣扬皇帝的功绩,甚至在宴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夸赞明武帝:“陛下此次亲征,实乃我大唐之幸,如此英明神武,定能让我大唐万代昌盛。”贤妃听了,嘴角微微抽搐,心中冷哼,却又不好当场发作。
与此同时,新入宫的丽嫔凭借着年轻貌美和伶俐的口才,很快吸引了明武帝的注意。她常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才情,陪皇帝谈诗论画,让明武帝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得到了片刻的放松。淑妃看在眼里,心中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她有意与丽嫔交好,想要借助丽嫔的恩宠来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
丽嫔初入宫廷,不谙其中的复杂争斗。她以为淑妃是真心对她好,便与淑妃来往密切起来。贤妃得知此事后,心中暗喜,她觉得可以利用淑妃和丽嫔之间的关系,来削弱淑妃的势力。
前朝纷争
朝堂之上,虽然改革在稳步推进,但仍有一些保守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暗中勾结,企图寻找机会扳倒明武帝的改革派。
户部尚书陈大人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直反对改革中关于税收制度的调整,认为这会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他联合了几位大臣,准备在朝堂上再次提出反对意见。
一日早朝,陈大人出列奏道:“陛下,如今改革推行的税收新政,让许多世家大族不堪重负,长此以往,恐会引发社会动荡。臣以为,应恢复旧制。”
明武帝眉头紧皱,他早已料到保守派不会轻易放弃。“陈爱卿,朕推行改革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富强,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税收新政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益的。”
改革派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支持明武帝。礼部侍郎李大人说道:“陛下圣明,税收新政使得国库收入增加,能够更好地用于国家建设和百姓福利。若恢复旧制,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
双方在朝堂上争论不休,气氛十分紧张。明武帝看着争论的大臣们,心中明白,要想彻底推行改革,还需要解决保守派的问题。
阴谋初现
贤妃得知朝堂上的纷争后,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她暗中派人联系了陈大人,表达了对他的支持,并承诺在后宫为他提供助力。陈大人正愁没有更多的支持,得到贤妃的承诺后,便更加有恃无恐。
他们商议出了一个阴谋,打算在民间制造谣言,说改革是违背天意的,会给大唐带来灾祸。他们还买通了一些江湖术士,让他们四处宣扬改革会导致天灾***。
一时间,京城内外谣言四起。百姓们开始人心惶惶,对改革产生了怀疑。明武帝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他下令彻查谣言的源头,一定要严惩造谣之人。
淑妃和丽嫔也听说了民间的谣言。淑妃担心这会影响到明武帝的声誉和改革的进程,她决定和丽嫔一起劝说皇帝采取措施稳定民心。
两人来到明武帝的书房,淑妃说道:“陛下,如今民间谣言盛行,百姓们都很恐慌。您得想个办法平息这些谣言才是。”
明武帝看着淑妃和丽嫔,点了点头。“朕已经派人去查了,一定要找出幕后黑手。”
丽嫔也说道:“陛下,不如向百姓们说明改革的好处,让他们了解改革是为了他们好。”
明武帝觉得丽嫔说得有道理,他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朝会,向百姓们解释改革的意义。
朝会风波
朝会当天,京城的百姓们都聚集在广场上,聆听明武帝的讲话。明武帝站在高台之上,大声说道:“各位百姓,朕推行改革是为了让大唐更加繁荣富强,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税收新政是为了让国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救济灾民。那些谣言都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大家不要相信。”
然而,就在明武帝讲话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改革就是违背天意,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明武帝的侍卫们立刻将喊话的人抓住。经过审问,得知此人是陈大人买通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