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老秦人的风骨(1 / 2)

('方铭猛地拍案,茶盏被震得"咣当"一声翻倒,褐色的茶汤在案几上肆意流淌,如同这些年蓝田百姓流不尽的血泪。

"冯大人!"他的声音因压抑的愤怒而微微发颤,"田家这些年强占民田、逼死人命、奸淫掳掠...这些百姓的冤屈,难道就因为是'饵',就活该承受吗?!"

冯劫神色不变,缓缓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溅到官袍上的茶渍。待方铭说完,他才轻叹一声:"方明远,你可知王上为何选你来蓝田?"

窗外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吹得县衙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那声音清脆却刺耳,像是无数冤魂的呜咽。

"正是因为..."冯劫突然按住方铭的肩膀,"王上知道你会为这些百姓讨回公道。"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看看这个。"

方铭展开竹简,瞳孔骤然收缩。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来,被田家残害的百姓姓名、时间、罪行...足足有三百余条。

"这是..."

"黑冰台这些年暗中记录的。"冯劫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王上从未忘记这些百姓。只是..."他望向咸阳方向,"有些事,不得不为。"

方铭攥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猛地转身,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

"冯大人!"他的声音低沉而压抑,像是暴风雨前的闷雷,"您说得轻巧。那些被田家逼得家破人亡的百姓,那些投井自尽的女子,那些被活埋的佃农...他们可曾自愿成为这盘棋局中的弃子?"

冯劫静静地注视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官员,目光中竟带着几分欣赏。他缓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街巷。

"方明远,你可知我大秦为何能一统六国?"冯劫突然问道,手指轻轻抚过窗棂上斑驳的痕迹,"正是因为老秦人懂得什么叫'舍小保大'。"他转过身,目光如炬,"你去问问街上那些百姓,若早知是为了揪出六国余孽,他们可愿意忍这十年?"

方铭正要反驳,忽听衙门外传来嘈杂声。两人循声望去,只见昨日那个瞎眼的老妇人正拉着孙子,颤巍巍地跪在县衙门口。她手中高举着一块粗布,上面用血写着"谢恩"二字。

冯劫轻叹一声:"看见了吗?这就是老秦人。他们或许不识字,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国大义。"

方铭沉默了。他想起审讯时,那些百姓虽然哭诉冤屈,却无一人质疑朝廷。这种近乎本能的忠诚,让他胸口发闷。

"这就像那个该死的火车难题..."方铭喃喃自语,一拳砸在柱子上,"救一个人还是救一群人?选哪边都是错!"

冯劫没有听清方铭的喃喃自语,只是走近,将手搭在方铭肩上:"对王上来说,这不是选择题。"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极其严肃,"他要做的,是既救眼前人,更要救天下人。为此,有些代价...不得不付。"

冯劫看着方铭紧锁的眉头,忽然轻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壶烈酒,斟满两杯。琥珀色的酒液在晨光中泛着微光,酒香瞬间弥漫整个厅堂。

"方铭,喝一杯。"冯劫将酒杯推到他面前,"老秦人的酒,最是解愁。"

方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灼烧着喉咙,却让他混沌的思绪为之一清。

"逝者已矣。"冯劫摩挲着酒杯边缘,声音低沉有力,"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一个交代,让活着的人看到希望。"他指向窗外,"你看那些百姓,他们等的不是你的愧疚,而是一个公道。"

方铭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县衙外,百姓们已经自发地排成长队。有人捧着诉状,有人抱着血衣,甚至还有人抬着亲人的牌位。他们的眼中没有怨恨,只有期待。

"至于朝中那位..."冯劫突然压低声音,"王上早有安排。"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诛九族的诏令已经拟好,就等田四的供词画押。"

方铭闻言一震,酒杯在手中微微发颤:"这么快?"

"快?"冯劫冷笑,"王上等了几年?"他突然凑近,身上淡淡的沉香味混着酒气,"你只管把蓝田的事办漂亮。"要让全天下都看清楚,这就是祸国殃民的下场。"

冯劫整理衣冠:"记住,给百姓公道不是靠愧疚,而是靠行动。"他拍了拍方铭的肩膀。"

方铭深吸一口气,郑重拱手:"下官明白。定会让蓝田百姓亲眼看着,这几年的冤屈...终得昭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