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六王毕,四海一(1 / 2)

('对燕国的战争,犹如秋风扫落叶般迅猛。王翦率领的秦军铁骑自函谷关东出,铁蹄所至,燕军望风披靡。

第一场大战发生在易水之畔。那日大雾弥漫,燕军依仗地利,在河岸列阵以待。谁知秦军竟连夜搭建浮桥,黎明时分,蒙武亲率精锐骑兵踏雾而来。燕军阵脚大乱,被斩杀者数以万计,易水为之赤红。

捷报传回咸阳时,方铭正在教扶苏调试新制的水车。少年公子听到战报,手中的铜勺"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这么快?"扶苏难以置信地望着信使。

方铭默默拾起铜勺,心想这还只是开始。果然,三个月后,又传来秦军攻破燕下都的消息。燕王喜带着太子丹仓皇北逃,连传国玉玺都遗落在宫中。

隆冬时节,最后的决战在辽东展开。王翦故意网开一面,诱使燕军主力出城野战。当燕国铁骑冲入雪原时,早已埋伏多时的秦军弩兵万箭齐发。史载那一战"雪白血红,燕卒尽殁"。

来年开春,最后的消息传来:燕王喜被俘,太子丹传说死于乱军之中。曾经"慷慨悲歌"的燕国,就这样在历史的长卷上画下了句点。

方铭站在咸阳城头,看着凯旋的秦军押送俘虏入城“看来太子燕丹假死脱身,去往墨家了。不知道六指黑侠什么时候被阴阳家的六魂恐咒杀害。"方铭想着。

"你怎么了?"身旁的惊鲵注意到他的异常。

方铭深吸一口气:"没什么...只是想起牢里的荆轲。若他得知燕国如此结局,不知..."

惊鲵罕见地接了话:"他应该能够想到。"

方铭诧异地转头,却见惊鲵已经别过脸去,只留下一个冷峻的侧颜。

当夜,方铭辗转难眠。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方铭望着月光,忽然想起兰池宫里那个可能已经出生的孩子。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而他这个"变数",究竟能改变多少既定的轨迹?

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惊鲵的身影在屋檐上一闪而过。方铭知道,她又在守夜了。

----------------------------

就在王翦大军刚刚踏平燕国都城、将士们还未来得及卸甲休整之际,一队齐国使臣已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秦军大营。为首的丞相后胜跪地献上齐国舆图和传国玉玺,宣布齐王建愿去王号,举国归降。

"不战而降?"王翦握着战报的手微微发抖,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竟一时语塞。帐中诸将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曾经"带甲百万"的东方霸主,会如此轻易地放弃抵抗。

消息传回咸阳时,方铭正在工坊试验新式织机。当信使高喊着"齐降!天下一统!"冲进来时,他的木梭"啪"地掉在地上。

"这么快?"方铭喃喃自语。按照历史,齐国确实是不战而降,但比预期早了整整半年!

咸阳宫前,捷报的钟声响彻云霄。百姓们涌上街头,有人欢呼,有人痛哭,更多人茫然地站在原地——持续五百余年的列国纷争,就这样突然落幕了?

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咸阳宫前,旌旗猎猎,黑甲如林。

嬴政身着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立于九阶高台之上。他的身影在朝阳下显得格外高大,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却掩不住那双如炬的目光。台下,文武百官肃立,万千秦军将士持戈静候,咸阳百姓挤满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我嬴政,统六国,一天下!"

嬴政的声音如雷霆炸响,在咸阳城上空回荡。他的话语简短有力,却字字千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