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 四人相谈(1 / 2)

('未来的几天里,方铭一直躲在小圣贤庄的房间里没有出去,因为那些儒家弟子太热情了。无事可做的方铭就只能在房间里看看小圣贤庄内的儒家典籍。

这天傍晚,霞光透过窗棂,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方铭放下手中的竹简,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连续几日闭门不出,连空气都变得沉闷起来。

"该用膳了。"惊鲵端着食案轻步走入,黑色的紧身衣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面纱之上的双眸如秋水般平静。

方铭抬头,正要说些什么,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大司命斜倚在门框上的身影立刻绷直,红黑相间的长袖无风自动。

"方先生可在?"一个清朗的少年声音在门外响起,"子房先生派弟子前来,邀先生今夜于后山竹林小酌。"

方铭与惊鲵交换了一个眼神。自从那日他在儒家讲堂脱口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横渠四句后,小圣贤庄的弟子们便对他产生了近乎狂热的崇拜。

"告诉子房先生,我稍后便到。"方铭最终还是应下了邀请。

待传话弟子离去,大司命冷哼一声:"张良此人毕竟是韩国人,大人还是小心为妙。"

"无妨。"方铭整了整衣冠,"有你们二位在身边,想必安全无虞。"

惊鲵默默递上一件外袍,低声道:"夜幕将临,山中寒凉。"

方铭接过外袍时,指尖不经意触碰到惊鲵的手背,那一瞬间的冰凉让他心头微颤。

半个时辰后,方铭在惊鲵与大司命一前一后的护卫下,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后山竹林走去。夕阳已经沉入山后,天边仅剩一抹暗红。路旁的竹林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有无数隐形的身影在其中穿行。

"方先生!"一个惊喜的声音突然从路边传来,方铭还未来得及反应,三个身着儒袍的年轻学子已经从竹林间冲出,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真的是您!我们等了好几天了!"

大司命身形一闪,红袖如血般横在方铭面前:"退下。"

学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杀气震慑,不由自主后退几步,但眼中的热忱丝毫未减:"方先生,您那日说的'为往圣继绝学',究竟该如何践行?"

方铭暗自叹息。在现代社会,这几句话不过是耳熟能详的名言,但放在这个时代,却成了振聋发聩的惊世之语。他正斟酌着如何回应,山路高处传来一个温润如玉的声音:

"几位师弟,强人所难非君子所为。"

众人抬头,只见张良一袭白衣立于石阶之上,月光为他镀上一层银边,恍若谪仙。他手持一盏灯笼,面带浅笑:"方先生是我今晚的客人,诸位若有疑问,不妨明日课堂再议。"

学子们虽有不甘,但在张良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目光下,只得躬身行礼退去。

"多谢子房兄解围。"方铭拱手道。

张良提灯走近,灯笼的光在他俊美的脸庞上投下柔和的阴影:"方先生言重了。这几日庄内弟子对先生的推崇,良也有所耳闻。"他目光扫过惊鲵与大司命,"不过今晚月色正好,不知可否请二位姑娘暂留此地,让我与方先生独处片刻?"

大司命眯起眼睛:"张先生这是何意?"

方铭抬手制止了她:"无妨。你们在此等候,我与子房兄走走便回。"

惊鲵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终究没有出声,只是微微点头。

张良引着方铭沿石阶而上,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精巧的六角亭矗立在悬崖边,亭中石桌上已备好酒菜,只见伏念以及颜路也早早的在此等候。远处,月光下的海面泛着银光,涛声隐约可闻。

"好一处观景胜地。"方铭由衷赞叹。

四人落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