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章 学宫考试(1 / 2)

('"大人请看——"老人转动最外圈的木环,"按最新进度,讲学堂、寝舍和膳房这三处最紧要的,霜降前必能完工。"他指着几面红色小旗,"藏书楼因要等西域运来的防潮琉璃瓦,恐怕要到立冬。"

方铭眉头微蹙,手指点在进度盘中央:"取暖系统呢?这是一项全新的设计,一定不能出错。"

"正在同步铺设!"一个满脸煤灰的年轻工匠挤上前来,展开一卷热气管道图,"地龙陶管已埋设七成,锅炉房三日就能起灶试火。"他忽然压低声音,"就是您说的那个'温度调节阀',公输家的师傅们还在..."

"五日。"人群后方传来清冷的声音。惊鲵不知何时已站在陶管样品旁,指尖轻抚着某个青铜构件,"听别的师傅说,墨家机关城最后三位制阀师傅,明日抵达。"

方铭微微颔首,目光扫向远处正在浇筑的广场。那里几十个匠人喊着号子操作夯具,节奏整齐得如同军阵。

"五个月后,这里——"他忽然提高声音,指向脚下台阶,"要举行大秦第一次入学考试。陛下将要下诏,各郡推荐的学子都要过来。"手指又划向西北角正在搭建的楼阁,"而那里,将是编撰各科课本的场所,当然,还有咱们!"

工匠们闻言骚动起来。公输磐激动得胡须直颤:"老朽...老朽那不成器的孙子也能..."

“凡通过考核者,不论出身。"方铭斩钉截铁地说。

夕阳将方铭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刚刚立起的日晷基座上。他忽然转身问:"一年内全部完工的把握有多大?"

公输磐与几位老师傅交换眼神,突然将进度盘最内圈一转,露出隐藏的黑色小旗:"可以!!”

"方大人,您方才说的'入学'..."一个满脸石灰的年轻工匠鼓起勇气开口,手里的瓦刀还滴着泥浆,"可是像稷下学宫那样的论辩选才?"

方铭拍了拍刚立起的明伦堂廊柱,震落几缕尘埃:"不,比那更公平。"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露出整齐的格线表格,"所有学子同场应试,不论出身。五日考毕——首日《秦律》,次日算学,第三日策论,第四日实务,末日本经。"

人群中有倒吸冷气的声音。一个穿着补丁儒袍的老文书颤声道:"那...那岂不是连黔首子弟也能..."

"正是。"方铭指向正在铺设的青石广场,"那里会摆三百张同样的考案,蒙恬将军特制的'压简铜虎'镇纸,确保无人能偷换答卷。"他又指向东侧新建的号舍,"所有考生食宿在此,连膳食品类都相同。还有:试题活字版,每科三套。考前随机组合。"

公输磐恍然大悟:"难怪您坚持要在藏书楼下设印坊!"老人突然忧心忡忡,"可各县学子程度参差..."

"所以首年仅限咸阳及周边百里。"方铭接过惊鲵手中的活字版,指尖抚过凹凸的文字,"其余郡县按人口推举——大县五人,中县三人,小县两人。"他忽然抬头看向南方,"频阳县虽小,因是试验新政之地,特许三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