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章 王小小还可怜他们苦,苦你大爷,组织给你们多大的优惠(1 / 2)

('王小小他们走在一条土路,两者被一道铁丝网清晰地隔开。

西边是生活,东边是战备;西边有烟火气,东边有硝烟味。

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座孤岛的全部世界。

家属院的最前面,有一座稍大些的房子,门口挂着简单的木牌“军人服务站”。

那里是家属们领取信件、购买凭票供应的少量日用品。

对面是只有十几排低矮的砖石平房,一排三户人家,不过都用了石头搭了院子。

屋顶压着防止台风刮走的石块,整齐地排列着,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每个院子里面,都有一小片被家属们精心打理过的菜地,种着些耐活的蔬菜,毕竟这里夏季台风经常来串门。

万幸这个岛能打井,还有淡水。

这里没有渔村,更没有闲散的居民。

小叔把他们送回家,就去部队了,说是今晚值班不能回来。

十三婶煮了一大锅面条,十三婶给她和军军用盆装面。

红红花花军军小瑾吃完,躺在床上就睡觉觉了。

十三婶也要回卫生室上班。

王小小坐在院子里,三间小平房,才30平方,长10米宽三米的房子,分成三间。

院子还比房间大,其实不敢建大,怕房子被台风吹塌。

条件比起他们的家属院差多了。

王雅坐在院子里。

王小小问:“姐,西边家属区不大,打眼望去,就是那个小山有树,这里烧什么”

王美:“每年有400斤的煤,我会去山里拾柴火,省一点400斤煤也过得去。”

王小小没好气的说:“明天我教你做柴火砖,这样可以省柴火和煤。还有,我想办法给你们做一个炕,冬天这里湿度极高、海风大、体感温度远低于实际气温。这种湿冷比北方的干冷更难熬。”

王美看着小小:“你呀!小时候面瘫可爱,怎么长大了沉这一张脸,这么可怕。”

“姐,补给船多久来一次。”

“不台风天,一周来一次。我们这里每月会免费给家属主粮20斤(5斤细粮15斤粗粮)半斤油2斤肉。”

王小小站了起来,家属院是由军官及其家属员组成的。

岛上才这么点大,这群兵在坚守,这群兵是最可爱的人,其实要把一半的可爱分给军嫂,这个时代还没有军嫂这个称呼,后世评价军人,勋章有你的(军嫂)一半。

她小叔是这个团团长,算是这个岛上大官之一了吧!

这里真的官兵一致。

王雅瞥了一眼墙上的老时钟,利落地抄起长钳和铁桶,脸上漾开一丝难得的轻松:“小小,你歇着,我赶海去。这岛别的不说,赶海可是大户,滩涂肥得很,潮水一退,蛤蜊螃蟹多得能绊倒人,管够!”

王小小看着时间,他们才睡了3个小时。

她拿着麻袋追上她姐。

王小小来到滩涂,人不多。

“姐,这里。赶海的人不多?”

“这个小岛能有多少人?这个岛条件苦,放宽了政策,连长以上都可以随军,但是就一个团,连级以上能有多少人?就是岛上赶海资源丰富,不然根本……”王雅没有说下去。

王小小也一边挖贝壳,看见螃蟹也捡:“蛮好的,我缺海鲜,我下周去大伯五伯,红红花花留下来,他们来赶海,军军和你做柴火砖,这周我给你们铺好炕,月底我来接他们。不过,我们来拾海鲜,会不会抢这里的资源,岛上的人会不会不高兴。”

王雅还没有说话,附近竖着耳朵听的嫂子们,笑呵呵说:“不会,我们也捡不完,我刚来,天天来捡,寄回家,被嫌弃,我的邮费不便宜。”

“半年寄个五斤回去就行了,也就放汤好吃点,不顶饱”另一个大婶说。

王小小看着婶子们的确拾海鲜小半桶就回去了,只有她姐拾了满满两桶。

王小小拾了一个麻袋。

回到院子,王雅利索地分出当晚要煮的一大盆蛤蜊、螃蟹、贝类。

然后将剩下的贝类一股脑倒进大锅里焯熟。

海水的咸腥味混合着蒸汽,弥漫在小小的院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