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可还有佳作?(1 / 1)
第15章 可还有佳作?
周员外击掌三声,丫嬛们鱼贯而入,捧着盏着餐具分置各案。
「不拘格式,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皆可,诸位长者负责品评,最佳者得上品歙砚一方。」
陆北顾注意到那方砚台就摆在主案上,石色青黑,砚池处天然形成冰纹。
以周家的财力,此物既然能摆在这里当文宴彩头,想来是挺值钱的。
毕竟,周家可是买扑了安乐溪周围酿酒业的。
——想必这也是对方为什麽要以『酒』为题的缘故。
后世赤水河是国内最重要的酱香白酒产地,有很多赫赫有名的白酒品牌都发源于此,譬如郎酒。
而之所以此地酿酒业如此发达,乃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导致的.河谷高温丶无霜丶潮湿的小气候,再加上清澈的水质和长得极好的糯高粱,可以说整个天下没有比这里更适合酿造酱香白酒的地方了。
在如今的大宋,郎酒的前身也就是以二郎滩优质大曲酿造的「凤曲法酒」,就已经是极负盛名的美酒了,给他们放在桌上的也正是此酒。
众人举起酒杯后,陆北顾细细品了一口「凤曲法酒」。
此酒入口醇厚绵柔,舌尖先是尝到一股甘甜,继而微微发烫,似有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入腹中。
再一咂摸,回味悠长,与他喝过的青花郎竟是有几分神韵相似。
他不由暗叹,这般好滋味,难怪这酒能闻名蜀地,甚至远销开封。
「味道如何?」身旁长案的卢广宇问道。
「着实是好酒!」
「我家便在二郎滩,这几天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来寻我,或是一起读书或是冶游,到时候我带陆兄去游览储酒的天宝洞。」
「好,那就到时候劳烦卢兄了。」
这时周员外的致辞也到了尾声。
「诸位尽可开怀,今日文宴,不设时限,但求佳作。」
席间众人,有的埋头乾饭,有的在苦思冥想,更有饮了几杯美酒随后诗兴大发,开始挥毫疾书的。
卢广宇凑过来低声道:「陆兄,你可有腹稿?」
「腹稿没有,腹饿倒是真的。」
陆北顾诚恳道:「至于写什麽,倒是有些想法总之先看看大家的水平吧,若是珠玉在前,那也不必非要抢人风头。」
他想的很明白,周家办这场书会文宴,目的无非就是让事先准备好了的周明远扬名。
人家给吃给喝又给书看,自己该拿的好处都拿了,爱出风头就出呗。
然而,在陆北顾尽情享受美食的时候,文宴却生了变故。
一些已经写好了作品的读书人,将交由书童朗读,内圈的这些贵宾负责品评。
而周明远更是精心准备了一首题为《凤曲法酒》的诗。
「凤曲凝云液,玉璧秘法传。
火灶燃赤髓,金波泛紫烟。
一饮通真境,再酌透青天。
香彻瑶池宴,群仙醉忘年。」
这首诗称不上什麽惊世佳作,但看得出来是周明远自己用心写的。
整体而言读起来还算不错,再加上周明远的身份这层关系,众人听罢顿时纷纷喝彩。
可放下笔的计云,这时候却发出了不合时宜的嗤笑。
「计小郎君这是何意?」周明远有些恼了。
「无甚意思。」
计云一语双关,至于是说对方的诗没什麽意思,还是说自己没其他意思,那就看个人理解了。
随后,计云掸了掸手中的宣纸。
这是他刚才忽然想起幼时听过的乡野奇谈,又结合近日所读的志怪小说,灵感迸发所写就的。
书童接过去开始当众朗读,众人这才知晓内容。
竟是一篇以酒为题的志怪小说。
「《酒魈记》
蜀南有醴泉①,隐士善酿,瓮贮青岩下,每岁寒露启封,酒香透林,百鸟旋聚。
一日,有褐衣客叩门,目赤似火,指爪生苔。笑曰:『闻君有瑶池浆,愿以重宝易之。』袖出玄圭②十枚,映月皆化顽石。隐士默然捣曲,客愠而退。
次夜雷雨大作,见褐衣客复至,隐士忽抚掌笑:『正待贵客品鉴新醅』,指岩下瓮,其封符朱砂未乾。
客闻酒气即熏熏然,未尝深思,遂狂饮三斗,俄尔酒液自七窍涌出,凝如琥珀,竟与足底青苔胶结难分,现原形,乃古松瘤所化木精也。
旦日视之,不见木精,瓮中惟余蟠根酒渍,异香经岁不散。有樵人云,深涧时有鼾声如雷,盖松脂遇泉复凝其魄焉。」
文笔虽不华丽,故事也简单,但胜在情节有几分诡谲之意,又暗合「酒」之主题,读来颇有几分前唐《酉阳杂俎》的趣味。
再加上这是临场写就,而非酝酿许久,计云的才情就更让人高看一眼了。
几位内圈宾客一一品评。
「此文虽非正统,却别有趣味,倒像是唐传奇的遗风。」
一老者扫了几眼,也是笑道:「有趣!这酿酒师倒是聪明,以酒瓮制住前来夺酒的精怪,颇有几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味。」
「细思之间倒是有几分恐怖.」有人嘀咕了一句,毕竟为啥酒那麽香呢?说不得都逮了多少个精怪塞进瓮中了。
「今日文宴,本就是为切磋文思,何必拘泥?此文作为小说却也切题,不如暂时列为首选,如何?」
周员外沉吟片刻,终究不愿拂了这些贵客之意,只得勉强点头应允。
可看了眼怒火中烧的儿子,他的心头也是升起了几分不满。
自己花费许多来办这书会文宴,目的就是帮儿子扬名,如今却白白为另一位大商人的儿子做了嫁衣,换谁心里能舒服?
不过这能怪谁呢?事先都准备那麽久了,却还是被人临场发挥比了下去。
所以对于周员外来说,眼下已经不是让儿子扬名的事情了,花多少钱甚至都不再重要,而是要开出更高的赏格,寄希望于在场的众人里有人能站出来压计云一头,让他心里舒坦舒坦。
「今日既然诸位文性颇高,若得最佳者,可另往藏书楼任选三本藏书带走。」
大宋重文且承平日久,因此市面上古籍的价格不仅不比同时期的古玩低,甚至往往犹有过之。
周家这漱玉楼里,魏晋古籍肯定是没有的,但前唐的还真不少,若是有心图财那麽选三本前唐古籍转手一卖,怕是就能白赚数十贯。
周员外环视全场,朗声问道。
「可还有佳作?」
——————
①醴泉在四川眉山县西,有二源,皆发于蟠龙山与松江会合处,后注入长江。
②玄圭,亦作「玄珪」,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