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战在即(1 / 2)

('若非亲历,难以相信一篇檄文能激起如此波澜,正如昔日陈琳之笔令曹操苦恼,足见文字之威力。

这几日,诸葛亮神色凝重,闭门不出,避免与江东文臣正面交锋。

他心中确有歉意。

刘备、关羽、张飞亦受牵连,终日困于军营,唉声叹气,不敢轻易外出。

是夜,刘备等人正商讨对策。

尽管诸葛亮连连失误,刘备仍无人可用,只能依靠他。

毕竟,他是名震天下的卧龙先生。

“孔明,我军于江东屡屡受挫,吴侯也已多日未与我们联系。

我们应如何应对?”

刘备无奈问道。

自回柴桑,孙权便不再理会他们,连借驻鄂城之事也无回音,显然反悔。

刘备不敢责怪孙权。

毕竟,鲁肃之事,责任在他们。

孙权未加惩罚,已是宽容。

“主公,亮有一策,或可解眼前之困。”

诸葛亮沉默良久,终抬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刘备。

关羽、张飞相视一眼,勉强克制怒火。

刘备手悬半空,勉强挤笑,望向诸葛亮:“何策?”

诸葛亮似未见刘备疑虑,缓缓道:“世间无永恒敌友,唯有永恒利益。”

“哦?”

刘备眼前一亮,此言甚妙,正中下怀。

“军师所言极是。”

刘备故作惊讶。

眼中重燃希望,望着诸葛亮。

“哈哈……这话非我所言。”

诸葛亮苦笑摇头。

“若非军师,那是何人?”

刘备满含期待,望着诸葛亮。

若得此奇才相助,他又何至于此困境?

“此乃水镜先生那不成器的**之言,我曾与他论学,他当时提及此语,暗藏诸侯争雄之理,我铭记至今。”诸葛亮言道。

“水镜先生的**?”

刘备一愣,旋即恍然,这不就是当初投曹被贬为庸才之人吗?竟有如此见识。

可恼!

竟投了曹操。

刘备心中五味杂陈。

“然也,此人虽无大才,却有小智,此言甚合我意。”诸葛亮颔首。

“罢了,不提他了,军师速说妙策。”

既已投曹,刘备不愿多想。

“主公,我军现状堪忧,东吴亦不乐观。”诸葛亮轻摇羽扇,恢复常态。

“鲁肃虽因我被曹军所擒,东吴亦失察人之明。周瑜为大都督,掌江东兵权,其言重于孙权。江东文官张昭等力劝孙权降曹,与孙权对立,难以同心。故孙权虽为东吴之主,实则形同傀儡。”

即便江东文武无异心,孙权又能安于位否?更兼孙昭在侧。

此刻孙权亟需盟友,以稳内政,控江东。主公乃最佳之选,即便江东文武对我等恨之入骨,孙权亦不会加害。

诸葛亮成竹在胸。

“那为何回柴桑后,孙权不再理睬我们?”刘备惑然。

此乃做戏给江东文武看,诸葛亮答,否则,纵为吴侯,亦难承江东文武之重压。

刘备顿悟。

孙权此举,意在向江东文武示其对鲁肃被擒之愤。

“军师,我等又当如何助孙权?”刘备续问。

“等!”诸葛亮自信满满,不出两日,孙权必召我等相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