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此战败北,我之过也(2 / 2)

为此,

孙权日夜奔波,为阵亡将士处理后事,并向其家属赠送粮食布匹,以争取民心。

三天后,

孙权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卧床不起。

此消息一出,江东震惊,文武官员皆感惶恐,担忧孙权一旦有事,江东将陷入动荡,先祖打下的基业恐毁于一旦。

百姓也开始心生愧疚,

认为战败非孙权之责,而应归咎于主张迎战、抵抗曹操的周瑜等人,尤其是周瑜的指挥失误,应承担主要责任。

于是,百姓的愤怒转向周瑜。

不久,周府门外便堆满了石块。

在那个时代,鸡蛋、菜叶等是珍贵食物,百姓不愿浪费,故未投掷。

周府附近臭气熏天,无人敢近。

周瑜似有自责,并未命人清理。

直至孙权病愈,立即派人清扫,周府才免于沦为废墟。

一日正午,

孙权亲至周府门前,

望着清理后的痕迹,眼神锐利。

他命侍从通报,不久,面色惨白、疲惫不堪的周瑜急忙迎出。

“参见主公!”

周瑜躬身行礼。

“公瑾不必多礼,快请起。”

孙权上前扶起周瑜,神色严肃地说:“数日不见,公瑾竟如此憔悴,令我心痛。”

“我已派人请名医,待他们到来,我必亲自送他们来为公瑾诊治。”孙权接着说。

周瑜心生感激,连忙拱手道:“多谢主公厚爱。”

孙权的话,如同甘霖,滋润了周瑜枯竭的心。

周瑜心中重燃希望。

“另外,那些闹事的百姓已被捕获,如何处置,由公瑾决定。”

孙权忽言。

周瑜面色稍变,旋而长叹:“主公,百姓愚昧,并无大罪,望主公宽恕,赐其生机。”

“好,依公瑾之意。”孙权点头,紧握周瑜之手,面带哀色,“走吧,今日乃黄老将军祭奠之日,你我共往。”

“这……”周瑜稍做犹豫,“主公稍候片刻。”

“无碍,公瑾可先。”孙权点头应允。

须臾,孙权身披战甲,头盔闪耀,唯额间缠白布。

“主公,启程吧。”周瑜道。

二人策马前往柴桑黄盖居所。

晨时,曹操已遣人送归黄盖,孙权遂决定即刻前往吊唁,并筹备归葬事宜。

至黄府,府内白灯笼高悬,仆役、士卒、侍卫皆以白帕束发,宗族亲人则披麻戴孝,围绕灵柩,或跪或立。

二人入,众人起身行礼。

“参见主公。”

“今日乃悼念之日,莫以主公称我,我不过江东子民孙权,特来吊唁黄老将军,诸位勿多礼。”孙权亲自扶黄氏族人,众人倍感温情。

随后,众人视周瑜。

长辈虽有叹息,仍拱手道:“见过都督。”

后辈则面露怒色,斥道:“周瑜,你还有脸来此?我伯父之死皆因你之计,速速离去,此地不欢迎你。”

“正是,身为大都督,你不该出现于此,速速离开。”

周瑜欲言又止,神情黯然,终未发声。

“住口。”长者厉声道。

后辈虽不甘,却也只好噤声,怒视周瑜。

“我仅欲为老将军烧些冥币,烧毕即走。”周瑜至灵柩前,深鞠一躬,良久方起,取冥币投入火盆。

泪水自周瑜脸颊滑落。

“公覆之死,我心如刀绞。”

“公覆放心,此仇必报,我誓除曹贼,为你雪恨。”

“此战败北,我之过也,公覆在天之灵,看我如何战胜那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