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学识渊博,谋略过人(2 / 2)

百姓不知刘备之艰辛,只见其上任后,粮食难觅,饥饿难耐,城中管制甚于曹军之时。

这与他们心中仁厚的刘皇叔形象大相径庭。

私下里,百姓对刘备冷酷无情、不顾民生的咒骂声四起。

刘备对此既怒且无奈。

诸葛亮只能无奈叹息:“百姓愚昧。”

接着,他又四处奔波安抚民众,并率军平定作乱的匪患。

方才,他刚刚处决了数十名聚众闹事的地痞,此刻急忙来向刘备汇报。

“主公,此法不可持久,若要安定民心,还需另寻良策,否则时间一长,必有变故!”

诸葛亮忧心忡忡地说。

刘备心中自然明白,却也束手无策。

面对数十万可能饥寒交迫的百姓,刘备焦虑万分,唯恐他们生乱。

尽管麾下有七万多士兵,但相比之下仍是微不足道。

更何况,一旦对百姓动用武力,他的声誉将毁于一旦。

他想起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最终失去民心,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相比之下,汉高祖的做法显然更为明智。

刘备无奈地摇头,转向诸葛亮:“军师可有良策?”

“其实,我也暂无良策。”

诸葛亮摇头,刘备不禁感到一阵沮丧。

“不过,在查阅典籍时,我偶然发现了一种可行之法。”

诸葛亮忽然说。

“真的?”

刘备闻言大喜,连忙抓住诸葛亮的手臂,“军师快说,是何妙计?”

“以工代赈!”

诸葛亮只说了四个字。

刘备听后一脸困惑,疑惑地看着诸葛亮。

“主公可记得新野?”

诸葛亮问。

“自然记得。”

刘备点头,疑惑地说,“军师为何提及新野?难道此法与新野有关?”

“正是。”

诸葛亮微笑点头,“我查阅新野记录时,发现曹操仅用三月便重建了新野,确保家家户户有房有田,甚至还有余粮。”

“我当时也很惊讶,经过一番调查,终于明白其中的原因。”

三月?

刘备同样震惊。

新野十几万百姓被曹军带走时,皆是饥寒交迫。

城池破败,民居几乎化为灰烬。

仅是满足这些百姓的基本温饱就已艰难,重建更是遥不可及。

诸葛亮难以理解,曹操如何在三月之内达成此等壮举。

“此法颇为新奇,据说是曹操麾下谋士所创。”

“但我查阅古籍时,也在多部农政著作中见过类似之法。”

“此人学识渊博,谋略过人。”

诸葛亮感叹道。

他似乎无所不知。

谋略超凡,对农耕之事亦颇为精通。

“军师,不必再提此人了。”

“既然方法可行,尽快实施吧。”

刘备不愿多谈,催促道。

“遵命。”

接到刘备命令,诸葛亮不顾疲倦,连夜召集江夏官员商议。

直至次日清晨,会议方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