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1 / 1)

若是连宋彰都保不住,何况他这个县令?

就这麽巧,玉山县这边也是银矿矿工造反,牵联下来,别说玉山县,广信府知府都要受牵连。

蔡晟瞬间决定,此事绝对不能上报京城,只能止于玉山县。

蔡晟目光微闪,当即放缓了神色:「潘庙祝,他们的要求我会尽量满足,但有些事情不是我能做主的,这样,你替我与宋大林约个时间,我们详谈如何?」

潘筠挑眉:「蔡县令要和宋大林谈?在哪儿谈?」

「县城!」蔡晟说完一顿,退一步:「当然,他若不敢来,选在城外也可,但地方得我选。」

潘筠颔首笑道:「好,我会转达宋大林,蔡大人,我听说钦差大人到了,招安这样的大事,您不与钦差大人商议一番吗?」

商议个屁。

蔡晟急匆匆赶回县衙,直接就告诉于谦:「下官已经招安宋大林和王小井,叛军之危解矣。」

于谦缓缓抬起眼来看他:「哦?已经商定了?」

「是,商定了。」

于谦问:「他们有什麽条件?」

「他们岂敢有条件?」蔡晟道:「他们是被邓茂七蛊惑造反,下官几次上山宣讲,他们心中后悔,已知有错,只要衙门肯饶他们一条性命,他们便知足了。」

于谦幽幽地道:「这却是本官没预料到的,既然愿意投降,他们何时放下武器过来?」

「以免他们误会,我是想让他们就地解散,只让宋大林和王小井来县衙负罪便可,其馀党众不过是被他们鼓动的小喽罗,不值一提,大人以为呢?」

于谦缓缓点头:「倒也没错,那宋大林和王小井何时来投?」

蔡晟紧张的道:「下官会再与他们约时间,短则三日,长则五日。」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大人决定何时启程?」

「本来是想在此处停留三日的,既然叛军一事有望招安,那本官便留在此处,等着招安结束再走,反正最多五日,本官等得起。」

蔡晟傻眼了,不都说,于谦在每个地方最多停留两日吗?

体察民情,选定当地官员赈灾,再开库赈粮或是买粮赈粮。

从京城运来的粮食不多,但从京城带来的白银不少。

于谦在来时便与山东丶河南一带的粮商联系,直接从两地购进粮食运到灾地。

而当地官员只要有粮便可赈灾,根本不用于谦亲自盯着。

条例都在那里呢。

地方官员在此时也不敢贪污,毕竟,于谦事后还要再体察。

蔡晟自己也没想过动这批赈灾粮,他现在只盼着于谦快点走。

所以才特意把招安时间推到三天之后。

三天之后,到底是招安,还是直接杀死宋大林和王小井,又都是他一人说了算。

于谦见他脸色难看,便问:「怎麽,有难处?」

蔡晟连忙挤出笑容:「没有,没有,没有难处……」

于谦:「既然没有难处,就去把县衙的帐册都搬来吧,蔡大人也仔细的说一说玉山县各处的受灾情况。」

蔡晟咽了咽口水,小声道:「大人,县衙的帐册只有最近一段时间的,前面的帐册因为叛军入城,烧杀抢掠,府库和文书库等都被一把火烧了。」

于谦轻轻地问:「都烧乾净了?」

蔡晟心高高提起,小声地回道:「是,烧得很乾净。」

于谦气笑了,扭头和卢远道:「既然他说烧乾净了,此事就交给卢千户吧。」

卢远低头应下,点了两个锦衣卫,又划拉一圈,点了三个衙役一起跟着,出门。

蔡晟瞪大双眼目送他们离开。

于谦幽幽地道:「卢千户是北镇抚司的千户大人,蔡大人即便没见过锦衣卫,应该也听说过他们的手段,只是帐册烧了而已,找回来便是。」

他道:「之前的县尉丶主簿丶文书和胥吏都还有活着的吧?」

蔡晟膝盖微软,强撑着才没跪下。

他上任的时间短,而前任明仁在此经营多年,他还没来得及收服县衙这些人。

叛军入城时他在城外,县尉带衙役抵抗,当时就重伤,差点死了。

要不是王费隐出手,县尉此时坟头草都冒芽了。

他是明仁的人!

自他上任后就几次和他作对,当天晚上县衙归他管,保不齐他手上就有点什麽东西。

蔡晟后悔,事后他光顾着去广信府搬救兵,忘了去抄他的家了。

蔡晟捏紧了衣角,心神出走,以至于谦叫了他好几声他都没听见,还是吴师爷悄悄推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他连忙回神:「大人说什麽?」

于谦面无表情的道:「说一说玉山县受损的情况。」

这个蔡晟熟。

事情发生后,为了控制局面,他走村串户,是实实在在去干活了的,加上知道于谦要来,他提前做了功课。

就是昨天晚上,临睡前他都还在背资料呢,完全想不起来他是何时喝的酒,竟然还喝醉了,醉了一夜一天,还放跑了王小井的家人。

蔡晟先从受灾的总人口说起,然后提起他们这次赈灾的成果。

可以说,玉山县除了最初的混乱之外,后续的赈灾搞得不错,因为他们前有各个地主士绅们捐的粮食,后有潘筠送来的大量赈济粮。

潘筠没来前,地主们虽然骂骂咧咧,抠抠搜搜,却还是出了不少钱粮,且听从县衙的号召,不管是不是粮商,有没有粮店,都往外卖粮食。

且在钱老爷的主持下,粮价都是平的,未曾上涨。

所以潘筠的粮食到之前,大家虽然饿肚子,虽然没住没穿且吃不饱,但饿不死。

除了小十一这样躲在屋里不被人知的小孩,在钱老爷等人的主持下,还真没人饿死。

因为不知于谦何时进的城,且打听到了什麽,蔡晟不敢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

他重点表扬了钱老爷和三清山。

且因为知道后续还要再和潘筠合作,他重点提了一下三清山潘筠。

于谦问道:「潘筠一共运来多少赈济粮,救济了多少人?」

蔡晟:「这个……县衙只做辅助,潘筠并未将粮食交给县衙发放,所以没有具体的数字。」

于谦问道:「自受灾以来,县衙府库出了多少钱粮,这总该有记录吧?」

蔡晟咽了咽口水,连忙点头:「有有有。」

他和吴师爷捧上一本薄薄的帐册。

于谦翻开,笔墨犹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