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安排(1 / 1)
朝廷给的赈灾粮和赈灾银,于谦给他们留下一些,不过他不完全放心交给蔡晟来管理。
蔡晟估计在玉山县待不长了,为了拿到招安的功劳,保住自己的脑袋,他花出去不少钱。
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在于谦走后脑残的对赈灾物资下手,或者说,他不出手,但可能镇不住下面的人。
所以为了能让灾后重建顺利些,于谦把县尉丶主簿和潘筠及县中有名望的地主乡老们都请了来。
他将钱粮交给县衙,由县衙主持灾后重建工作,但潘筠和地主乡老们作为见证并监督。
也就是说,潘筠他们有权查看这笔钱粮的帐册,时刻关注它的去处。
钱老爷挤到潘筠身边,悄声道:「这可算是百年一见,没成想,我这辈子还有查县衙帐目的时候,这位钦差大人可真开明。」
潘筠:「于青天也不是白叫的。」
钱老爷微微点头。
有两个老人弓背过来,眯着眼睛看潘筠:「这就是三清山的潘庙祝?」
钱老爷立即热情的回应:「周老,杨老,这就是潘庙祝,王观主的师妹,山神弟子!」
一个老人凑到潘筠面前仔细看了看,点头:「好呀,好呀,年轻后生俊得很,这心也善,像她师兄,还能干,更像了。」
另一个老人则是问潘筠:「你拿出来这麽多钱粮赈济乡民,你们观里还能维持吗?」
这些人年纪比王费隐还大,应该是属于大师兄的父辈,甚至是爷爷辈,潘筠不敢怠慢,很是恭敬,躬身回道:「吃饭没有问题。」
老人们放下心来,长出一口气:「有的吃就行,老话说,否极泰来,今年上半年我们玉山县倒楣,天灾人祸不断,到下半年就好了,待到明年会更好的,你让费隐别急,该有的,总会有的。」
潘筠乖巧的应下:「大师兄看得甚开。」
「他亏财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也当习惯了,」老人道:「到头来,还是山神最庇佑我们的玉山县的乡民。」
几位老人就计划重建工作完成之后去三清山给山神上香。
潘筠欢迎至极。
于谦轻咳一声打断他们的话,走过来问道:「清点得怎样了?」
潘筠道:「已经照册清点完毕,没有问题。」
于谦:「如此,玉山县灾后重建的工作就拜托各位了。」
众人连忙回礼,表示没问题。
潘筠问道:「于大人,公告?」
「我刚命人张贴出去了。」不仅如此,于谦也趁着众人都在,将招安叛贼的事公布了,至此,命令既出,驷马难追。
被邀请来做见证和监督的地主及乡老们面色复杂,叹息一声道:「挺好,玉山县免一乱,多谢钦差大人。」
众人纷纷谢过于谦。
于谦指着潘筠道:「此事,潘道长是首功,若不是她从中调解,招安一事不会这麽顺利。」
众人听了,对潘筠更是赞赏不已。
蔡晟默默地站在一旁没说话。
于谦道:「这一次,招安之所以能谈得这麽顺利,也有蔡县令的功劳,若不是他说服知府,满足了免除二钱银税等条件,宋大林也不会那麽快答应。」
面对蔡晟,乡老们则不太能笑得出来。
叛军之乱,说到底,不还是他惹出来的祸端吗?
还是钱老爷八面玲珑,笑呵呵地朝蔡县令行礼,带头感谢蔡县令。
公告贴出,还有衙役敲着锣广而告之,不多会儿,整座县城都高兴起来。
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往外飞。
正在城楼上发呆的方参将听到下面的欢呼声,不由的起身走到城楼边往下看。
就见城内的百姓跟捡了钱一样跑出家门,开心的挥舞着手臂,三三两两当街跳起舞来。
他的百户也很高兴,一脸兴奋的跑上城楼:「将军,县衙公告出了,招安已成,玉山县今年新增的劳役和银税都取消了。」
方参将点点头:「看来,于钦差要走了。」
「将军,我们什麽时候走啊?兄弟们在这里都快闷死了,吃的也不好。」
方参将:「等明日宋大林的人都散了,后日我们就走。」
「那可太好了,」百户眼角一瞥,有些无语:「将军,他们的人要走了。」
方参将探头看了一眼,两个农民穿着草鞋,短衫,挑着两个空筐出城,今天早上,他看着他们进城的。
他哼了一声道:「估计是进城来确定消息的,让他们走吧。」
百户「哦」了一声,暗中打了一个手势,让底下的守门士兵放人离开。
举县欢呼,招安的消息传到哪个村庄,哪个村庄就兴奋起来,村民们纷纷跪地感谢潘筠丶感谢于青天丶感谢山神。
嗯,山神且排在了最后。
不过山神一点也不在意,数不尽的功德金光九天倾泻而下,到半空中时分了两半,一半飞向潘筠,一半飞向三清山。
潘筠神清气爽,走路都带着风。
一直到第二天,她都特别高兴。
一大早,一行人就并乘前往三湖村。
从县城到三湖村距离不短,快马得跑一个半时辰,所以今日他们都骑马。
这一次是于谦安排人手,他就很诚心了,直接就带几个锦衣卫便出发;
驻军方面,他请了一个百户带上一小旗士兵跟着;
蔡晟想要多带几个衙役他都没答应,不过,他把县尉和文书给叫上了。
蔡晟待不了多长时间了,玉山县得留几个知道内情的人。
文书就带着笔墨纸出发了,他打算将这一历史画面记录下来,将来记到县志里面去。
县志一定会记录这件事的,县尉文笔不及他,只能用他这个文书的文章。
他的名字将与玉山县县志同存,这怎麽能不算是千古留名呢?
文书乐得龇牙笑。
县尉提醒他:「别笑了,妙和都看你三次了。」
潘筠骑马跟在于谦身侧,这是和方参将借的马,她高声问到:「于大人只带这麽点人,就不怕?」
于谦:「我相信宋大林是守信之人,再说,我不过一小小的侍郎罢了,朝廷有十二个侍郎,我若是死了,再派一个来就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