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开海禁(1 / 1)

第775章 开海禁

众人琢磨了一下,不得不感叹设计之人的奇思妙想:「如此一来,押运白银的过程中损耗就变小了。」

锦衣卫适时道:「这是潘筠设计的。」

待看到银砖正面刻着大大的「君恩」两字,王振都不得不在心里佩服潘筠。

唉,她怎麽就是潘洪的女儿呢?

这样的人,就应该跟他做朋友才对。

他一点也不想跟她成为敌人。

皇帝看到「君恩」二字,亦忍不住嘴角上翘。

王振立即弯腰奉承皇帝:「君王之恩,泽被四方,番邦之地亦感念陛下恩德。」

陈循却看到银砖侧面还刻着字:「侧面似乎也有字。」

皇帝侧过来看,便看到侧面刻着「民生」二字。

陈循立即跪下道:「君恩,民生,大森乡银山实乃上天赠与陛下的礼物,天亦要陛下看往海外,使我大明威服四海,恭贺陛下!」

大臣们纷纷跟着跪下恭贺皇帝,不要钱的好话砸他一脑门。

年轻气盛的小皇帝被夸得哈哈大笑起来,豪爽的一挥手,当即命道:「就依众臣所言,广开海禁,命内府与工部一同开采银矿。」

大臣们齐声应下,连日来争执打开海禁的地方和白银分配额得到解决,双方各退一步,皇帝同意打开广州丶泉州等六地的海禁,并设立市舶司。

至于其他沿海地方,因考虑到防线安全等问题,暂时不开。

同时,才因为咆哮大殿,失于臣礼被关在牢里的潘洪被放出来,官复原职,然后被派去招待琉球使团去了。

皇帝确定了,潘洪还真是又臭又硬,比潘筠还讨厌,所以他不想看见他。

「待招待完琉球使团,找个地方把他外放了吧,朕现在看见他就头疼。」

王振笑着应下,还提了好几个地方:「江南富庶,因风灾水患和闽地叛贼流窜,好几地缺人,陛下觉得在江南给他挑个地方如何?」

皇帝皱眉:「他是常州府人,怎能回江南?」

「避开常州府便是,浙闽一带也可以,正好海禁打开,潘筠功不可没,近来常居浙闽一带,何不将潘大人外放到浙闽,也让他们父女团聚?」

皇帝想到他爹,心底一软:「潘筠离开京城时和朕失去父亲时一般年纪吧?」

王振:-他是想把潘洪弄到江南去,但不是想让皇帝怜惜起潘家父女啊!!

皇帝却已经陷入自己的感情想像中,想到登基以来的艰难,父皇若还在世,百官必不敢如此怠慢糊弄他他心一软,点头道:「潘筠不是常来往于泉州和福州吗?开春之后在这两个地方附近选个知府给潘洪。」

王振:「.—·陛下,潘洪现在只是鸿胪寺右丞,外放为知府,是不是升得太快了?」

「快吗?」皇帝挥手道:「潘筠有功,朕不想见她,只能赏她父兄。」

王振扯了扯嘴角道:「但潘洪未曾做过地方首官,突然外放为知府,只怕于民政无益皇帝却觉得这都不是问题:「潘洪为人清正,做知府,守着条例来总不会出错的。」

皇帝已经决定了。

王振从不会在明面上逆皇帝,反对的意见只会提一次,皇帝只要坚持,他立刻就顺从。

背后,他自有别的办法达成目的。

比如,泉州和福州附近都没有知府缺。

只要出缺,他立刻安排人顶上,到时候空出知州这样的位置来,皇帝自己就会退而求其次。

调职一事毕竟只是他们君臣间私下的谈话,皇帝不下令,他自然不会往外泄露消息,

所以各地知府缺很快补上,这是吏部和内阁的决定,与他何关?

王振嘴角微翘,见屋里有些暗了,便让人将灯点起来,然后温声劝道:「陛下,会昌伯今日寿辰,刚给太后磕头请安出宫去」

皇帝一听,当即起身:「朕也去看看母后,你让御膳房准备些寿桃,让人送去会昌伯府。」

王振笑着应下:「知道陛下定要赏赐会昌伯,臣早早让厨房准备了,这就派人送去。」

太后脸上有忧虑之色。

皇帝素来孝顺,见状便问道:「可是舅舅有难处?」

太后看向四周。

皇帝就让人退下,只留了王振在身边。

太后这才叹道:「我听说,有人弹劾会昌伯府海贸走私,庇护海寇?」

皇帝淡淡地道:「只是御史风闻奏事,还有人弹劾王骥勾结海寇,截杀使团呢,都是捕风捉影,母后不必忧虑。」

太后沉默,是不是捕风捉影,她自有判断。

前年麓川之战刚开打没多久,便有御史死谏,百官喊着国库没钱,最后是会昌伯进宫了一趟,皇帝便从内府拨了十万两给国库,御史死谏的风波才平息一些。

大军在外,户部也不得不筹措军粮给西南送去。

会昌伯不止一次给皇帝送钱,有两次,钱就是通过她的手交给皇帝的。

孙家家境一般,在她入宫之前,她父亲就是一个主簿。

便是她做了贵妃,又做了皇后,最后做了太后,孙家依旧比不上那些旧勋贵和世家豪商。

他们家也没那麽经营的人才。

只是靠俸禄丶种地收租和几个铺面租金,哪里来这麽多钱?

太后一直知道,孙家大多数钱来自于地方富商的孝敬。

她是民间之女,知道商人难做,一门生意要做大做强,势必需要权贵做靠山,否则生意很可能会被夺。

她给家里的劝告一直是,不做劳民伤财之事,庇护富商,使其不受其他权贵迫害,于她来说算正经收入。

但她没想到,这些富商有可能是走私,还可能和海寇勾结。

太后紧盯着皇帝,这件事皇帝知道吗?

她紧盯着皇帝,犹豫片刻,还是没问出口,而是问道:「出使倭国的使团可安全回来了?」

皇帝笑道:「他们过两日便回到京城,母后要是对倭国风俗感兴趣,可以招他们进宫说说话。」

太后松了一口气,点头:「好。」

顿了顿,她问道:「御史弹劾会昌伯的事——

「朕会让人查清楚,还会昌伯一个公道的,」皇帝拉着她的手笑道:「母后,今日曹吉祥派人送回来二十万两白银,全是从倭国银山炼的,您真应该跟儿子去看看,那银子雪白,潘筠让人做成了银砖,一块足有三十斤重,沉得让人拿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