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故事(1 / 1)
第139章 故事
「多少?50万人的强征计划?」
何芸被震惊的站了起来。
「你说的是真的?日本人真要强征50万人的军需?」
「差不多吧。」顾砚声思索着说道:「不过不是日本人,而是日本人养的一条恶犬。」
何芸二话不说,拿起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算了起来。
算了算就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做到。」
她抬头说道:「全上海有多少库存我不知道,但是全上海有多少工厂一清二楚,光看工厂规模和上海人口每日消耗的对比数据计算,盈馀绝对不够再支撑50万人的消耗。
50万人,按照每天一斤大米算,一年总共是18万吨。
我估计上海十万吨都不可能有,上海恢复生产才多久?
绝对不可能有这麽多存粮。
抽走了,上海直接就断粮了,抽光了,上海都要饿死大把人。
哪怕就算只抽一半,可能都不够。」
「缺这麽多麽?」顾砚声听的若有所思。
缺货不是什麽意外的说法,但如果想要完成长谷的计划,那同样也变成不可能了。
何芸果断点头:「不会错的,数学不会骗人。」
既然粮食不够,那棉纱库存可能也不够。
但是顾砚声操纵陆博文去收购,使劲买,赶着商人冬季囤货想卖高价,也就收来七八千包。
现在50万人的衣服,这帮人要的是两万包。
道理同理,应该更困难。
晚上,顾砚声去参加罗君强的晚宴,就在江边找了个酒楼。
要了个包厢,客套几句,进入正题。
率先发言的是财政局的工商科科长,他被财政局长带来一起吃饭。
工商科科长看向罗君强说道:「接到命令,我回去查了下资料,由于去年经历过严管期,生产数据其实并不那麽准确,所以我查阅了民国二十五年的生产数据作为依据,向各位领导汇报。」
罗君强点了点头:「说。」
「是。」工商科科长顿首恭敬说道:「首先是棉纱。
上海是生产棉纱的大省份,全国有六成的棉纱在上海生产。
当时一年的棉纱产量是26万件标准件。」
「标准件是什麽概念?」罗君强询问。
科长顿首:「一件181公斤,大概能够满足100套军服的所需。」
这麽说罗君强就明白了,「嗯,你继续。」
科长说道:「所以啊,我们要满足50万人,这就需要5000件棉纱,如果算四套,那就是两万件,加上被褥的话,那就是三万件到三万五千件棉纱。
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一年的产量能有26万件,现在经历了战火,有一些产能肯定是损耗了,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只要个两万件,那我觉得才是原本一成的量,应该也没什麽问题。」
科长说完对着众人笑笑,然后回到罗君强脸上,笑容幅度更大:「不知道罗副市长认不认同。」
顾砚声本来在小酌,闻言古怪的看了看这位科长,然后看了下财政局长,经历了战火,有一些损耗,这个一些,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
财政局长原本是傅肖庵的人,傅肖庵不声不响挖了好大一个坑。
「有理有据。」罗君强伸手点了点,对着财政局长夸赞:「你这工商科长逻辑清楚,摆事实讲依据,我看这种人才,就是以后南京需要的人才榜样。」
财政局长微微一笑:「罗市长,他可是我的左膀右臂,这人我可不能给你。」
「没跟你要人。」罗君强微笑:「我只是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一成的量,跟我估计的也差不多,对上海的各位商人而言,让他们拿出来,痛肯定是会有些痛的,但是说穿了,就一成,真要是不给,顾处长,卢局长,还得麻烦你们两位,让他们认清事实。」
卢英喝着酒呢,跟像走神刚回神似得,「啊?哦,当然,罗副市长放心,警察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一准抽出警力来随同办案,你说怎麽办就怎麽办。
「好。」罗君强微笑,看向顾砚声。
顾砚声都不用他说话,痛快点头:「法律依据我来找,保证有法可依。」
「很好!」罗君强笑容灿烂,「那没什麽问题的话,希望明天,我就能听到各位传来的第一份捷报,提前为你们庆功,乾杯。」
「乾杯。」
酒宴散场,罗君强招呼道:「今天这麽开心,我请大家去玩,租界舞厅不错,大家一起去,算我的。」
「我就不去了,家里婆娘管得严。」卢英当即拒绝。
财政局长第二个拒绝:「罗市长,我还得回去再确认下名单,这关系到接下来的行动,可不能出错。」
顾砚声说道:「罗市长,这件事您还得斟酌一下,最近上海铁血暗杀团行刺多,人多眼杂不安全,您在重庆认识的人不少吧?」
罗君强酒都被吓醒了一半,「说的有道理,那还是下次吧。」
「好好,罗市长再见。」
先把人送走,顾砚声盯着卢英微笑:「卢局长,今儿早上他会叫我过去,是你的建议吧?」
躲不过,卢英无奈的一笑:「顾处长,有难同当嘛,就当帮我一把,下次有事我义不容辞,行吧?」
「你说话倒是直接。」人家这麽直爽,顾砚声倒不好说什麽。
走人。
罗君强没了兴致,回去后去酒店见周部长。
「部长。」
「感觉怎麽样?坐。」
罗君强坐到沙发上,喝了口茶:「事情开始办了,目前看来他们还是挺合作的,不是那麽情愿,但顾忌到我们这边,也没有过分推脱。」
周部长嗯了一声:「上海的事情比较复杂,军需的事情你要盯紧,军需不止这一次要,我们年年都要,这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把军队拿到自己手里的问题。
有粮才有军,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军权和财权,不能落到陈璧君的手里。
汪先生是个有志向的人,但是他老婆,只有野心,这话我们外面不能说,你是我的人,我才跟你说,对她要防着点。」
「是,我明白。」
「还有件事。」周部长想了想说道:「到时候南京那边新政府成立,我打算把你先放在上海,上海是块富饶之地,没有我们自己人不行。
但同样,如果只是你,根基就太浅,容易被本土派设置障碍,导致政令不通。
上海本地官僚里,以你所见,觉得有没有可取的人才?
我带去南京,让他脱离本土,你继承他在上海的势力,他在南京也不敢多嘴,你们实际上能各取所需。」
罗君强仔细想了想道:「要说在上海根深蒂固的我一个都看不上,他们就是太深了,我就算想挖,也不太好挖,还不如自己打开局面。
可要说人才,确实有一个。
我今天跟警察局长卢英聊天,卢英跟我介绍,司法处处长顾砚声能力很强。
我当时跟卢英说,让他配合我徵集物资,他手握警察部队,应该当仁不让。
但他跟我说,硬封不是办法,一来,容易在上海激起各界的怨气,二来名不正言不顺,不够体面。
然后他就给我推荐了顾砚声,说顾处长很有能力。」
周部长当然记得顾砚声,光看宴会就知道,顾砚声在上海绝对是有牌面的人物之一,但是厉害在哪里,这是不知道的。
不由眉头一挑:「你说说看。」
罗君强诉说道:「据卢英说,这个顾砚声的成名一战就是他上任第一战。
当时日本人要他想办法,解决外商货船不受管控的问题,他出招了,出了新的条例,导致全租界的外企联合起来反对他,并且是联合了SH市区内的所有商人,一起搞他!
来一手囤货居奇,要彻底断掉SH市的所有食物来源,逼他认输。
那几天,上海物价飞涨,市民是真的买不到粮了,市面上所有的库存没人卖,所有货全被扫了,您想想,当时那种情况,压力大不大?他一个新上任的处长,怎麽解决?
换个人这不得吓尿了?
而且,这个队伍里,市长傅肖庵跟那帮商人也是站一头的。
市政府里还有人搞他。」
「四面楚歌。」
周部长听的来了兴趣,「那这事情怎麽解决的?」
罗君强笑了笑,「不是我卖关子,您绝对想不到,他就用了一张纸,一张伪造的纸。」
「什麽纸?」
「日军大本营发给上海宪兵司令部的密电,日军要在上海强征棉纱和粮食,就这麽一张纸,丢在了租界的股票交易所,吓得当天股市就崩了,全上海还屯什麽货?噼里啪啦的货全甩出来了。」
罗君强说着说着,发现周部长的神情好像不是那麽对劲。
「部长,怎麽了?」
周部长微微思索,「你刚才说什麽?吓得当天股市就崩了?」
「对啊,商人能不怕麽?」
周部长呵笑一声,「这卢英不一般啊,借你的嘴,告诉我这一点,日本强征棉纱和粮食,导致上海股市崩盘,我们现在也在强征,你不觉得卢英告诉你这个故事,有别的用意麽?」
罗君强笑容微微收敛,「部长你说的有道理,是我反应慢了,卢英是在告诉我,上海经济可能会垮?那怎麽办?」
「继续。」周部长平静道:「垮不至于,现在上海的经济不照样好好的麽?波动而已,而且已经有前车之鉴了,还能垮到哪里去?你不要忘了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完不成,上海的经济跟你我又有什麽关系?」
「是啊,先有鸡再有蛋。」
说完小插曲,周部长微笑道:「继续说故事,后来呢?既然有前车之鉴,那我们就以史为鉴,多学习学习。」
「后来?」罗君强续了下思路:「后来不是凭一张假密电把上海股市搞崩了麽?但这还不是最绝的。
最绝的是,有传言,顾处长在出手之前,买了一堆的期货空单,一张纸,既把商人打趴下,还从他们身上狠狠赚了一笔。
这还没完,反手他又去联合傅肖庵,拉高股市,再赚一笔。
上海这些商人就像他手里的狗一样,被他溜来溜去。」
「天下英才济济。」周部长想了想,笑了,「看他这麽年轻,居然股市也懂,一张纸四两拨千斤,确实有水平.
司法行政部长的人选已经有了,而且那是广东帮的地盘,陈公博那个小气鬼是不会让你插人的,就是个次长都不好拿。」
第二天,队伍在市政府门口集合。
警察,司法处稽查科,还有财政局工商科,税务局税务稽查,现在组成联合执法小队,等待命令。
罗君强和顾砚声卢英再聚。
罗君强问道:「对于具体怎麽行动,两位有没有什麽建议?」
卢英微笑:「罗市长你安排,我配合就可以。」
「顾处长呢?」
「我?」
顾砚声笑了笑道:「我觉得吧,这件事情得快,执行的慢了,有些商家转移资产怎麽办?我们说到底是要收到东西,而不是封了他们的厂。
所以我觉得乾脆一点,我司法处上门封门,警察站岗防止他们捣乱,税务随便出点他们偷税漏税的证明,就贴大门上,什麽时候交钱,什麽时候解封,逼他们交钱。」
「行啊。」罗君强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又快又好,顾处长,就按你说的办。」
「好,文彦,你带队,按照商家名单一家家封过去,动作要快。」
「是。」
顾砚声低声说了句,「先把日资企业的全给我封了,无一例外,全封,每家要两个月的产能。」
文彦眼睛一抬,瞳孔震惊,但这事,先生说的肯定是对的。
「是,保证完成。」
「卢局长,多派点人配合,要带枪。」顾砚声叫到。
卢英一挥手,让手下跟着文彦走,这才走到顾砚声身边笑:「顾处长,怎麽这麽主动?」
顾砚声嗤嗤笑笑:「有朋自远方来,我当然要招待,上海这块地,是我们的地盘,时间拖得越长,就会越乱,快刀斩乱麻,是不是会好一点?」
既然长谷仁川有要求,顾砚声没理由不满足。
卢英眉头微皱想了想,眉头舒张,说的没错,越快越好,哪怕是乱,乱一下子总比一直乱好。
文彦带队,第一张司法处的封条啪的贴在了三井纱厂的大门上,原因,偷税漏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