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金川门前望北军!东宫梦里忆朱棣(2 / 2)

【然而命数的浪潮猝然袭来。】

【翌年暮春,体弱多病的朱标因风寒诱发旧疾。】

【他于奉先殿病榻咳血,尚握着未能呈上的迁都文书。】

忽然,天幕转场——!

曾经意气风发的储君朱标,此刻面容惨白,卧病榻间。

他的唇色如纸,双目无神,昔日光芒早已褪尽。

此时此刻,他已至油尽灯枯的地步,命悬一线!

朱元璋、朱樉和朱棣等人围坐病榻左右,神色紧张焦灼。

朱元璋眉头紧锁,眼中写满了对长子的忧心。

朱标缓缓睁开眼帘,微弱如丝。

众人立刻围拢前去。

“标儿!”

“大哥!!”

朱元璋、朱棣等人赶至榻前,目不转睛。

“图……”

朱标艰难启口,气息微弱。

随即有人搬来地图。

“笔………”

他已无力再言。

朱棣跪坐榻前,捕捉到哥哥的呢喃,焦急呼喊:

“快,把笔拿来!”

旋即,朱标握紧笔杆,聚起残存力气。

在地图上,他圈点出三处要地。

那正是秦王、晋王和燕王所封之地。

朱标于地图上作了注记,但未及解释其意,笔已从指间滑落。

他的双眼也随之缓缓阖上。

屋内顿时传出哀嚎呼喊。

“大哥!!”

“标儿!”

伴随着镜头外凄凉的旁白缓缓响起: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太子朱标撒手人寰。】

【太子骤然病逝,如石沉潭底,激起的涟漪改写了整个大明的命数。】

【次年蓝玉案刀起血落。】

【朱元璋或未曾料到,那些他清除的武将,正是抵挡燕王铁骑的最后防线。】

【金川门下,建文帝遥望北军旗帜时,是否忆起朱棣昔年入京,必至东宫问安的情景?】

【那位被史家称为仁厚有余而威不足的储君——】

【倘若泉下有知,看着亲弟与爱子为皇位反目成仇,又是怎样锥心刺骨?】

【而当后世修撰《明史》之人,以“孝康皇帝,内外兼修”评其一生时——】

【数百年前南京春雨淋漓,仍在石巷间留下了斑驳泪痕。】

轰隆——!!

朱元璋只觉脑中一声炸响,耳边顿时嗡鸣不止!

他的视线牢牢锁定在天幕浮现出的那一行字。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皇储朱标溘然长逝!】

那是他的标儿啊……竟然……不在了?!

征战多年,历尽生死考验的朱元璋,竟在此刻心神大乱!

朱标是他的嫡长子,更是他倾注最多心血的孩子。

朱元璋千方百计教养太子,打算把亲手奠定的天下交付于他。

然而万万想不到,天意弄人,命数竟如此残酷。

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储君,竟因病早早离去!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像是被千钧重锤击中,呼吸顿时凝滞!

另一边,朱标同样望着最后一幕的画面,眼神之中,透着一丝惊惧。

他的瞳孔缓缓放大,神情明显动摇——!

任是谁,面对自己之死,又怎能保持冷然?

纵使是太子朱标,也未能例外。

他从未想到,结局会如此悲切收场!

以这种形式得知自己的离世,他的内心一时间也难以承受。

“孤……竟然只剩一年寿命?”

他喃喃低语。

“大哥!”

在一旁的朱棣和其他几位兄弟,亦齐刷刷看向他。

在场的众人,神情皆透着难以掩饰的忧惧——和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