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李道长(1 / 2)

('天亮了,雪停了。

大阴山脚下有两个相邻的镇子。

一个是清河镇,另外一个是乌桥镇。

清河镇东边邻着大阴山,西边邻着乌桥镇。也不知道怎么个缘由,清河镇上空终年被白蒙蒙的雾气弥漫,见不得其中真容,且人烟稀少,甚是诡异。

而乌桥镇则是不同,因为有黑山寨的缘故,倒是繁华热闹。多是些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渔夫,农夫,采药人和猎户。

天才刚刚发亮,渔夫们见了雪停,便赶着去淮河捕鱼,期待有个不错的鱼获。而猎人和采药人也都纷纷拿着工具进山,期待着能采了药,打了猎物,方便过冬,迎接即将到来的年节。

一辆很奢华的马车,晃晃悠悠的驶出乌桥镇,车轮倾轧积雪,上了官道,朝着县城方向赶去。

坐在车儿板子上赶车的是个十三岁大的少年,脸蛋儿虽有些稚嫩,却不乏刚毅之色,他穿着蓝色棉袄子,一边熟络的赶车,一边朝碎嘴念叨。

“师父,咱大清早的就往城里去,坊市这会儿都还没开市呢。”

少年话还没说完,一只枯槁的手便从马车里伸出,用拂尘的手柄敲了少年脑袋。

随着帷幔掀开,一个穿着黄袍的老道走了出来,跟着坐在车儿板子上,“此番进城,不为采买,而是见人。”

这老道,正是李元龙。

少年委屈的瘪了瘪嘴,“什么人这么大面子,得劳驾师父您老人家大清早入城?李文清那个愣头青嘛?”

少年又吃了个脑瓜崩,“愣头青是你能叫的?人家好歹是个县丞。虽然真是个愣头青……”

少年很是不快,暗忖:明明是你说人家是愣头青的,你说得,我就说不得?

嘴上却很有礼貌,“那便是知县大人,亦或是三大武馆的馆主?或者……讲武堂的教头?”

李元龙一甩拂尘,颇有几分世外高人的姿态,“我见那些人做什么。”

“那师父要见的是何人?”

李元龙叹了口气,“陈家那小子。”

少年恍然,“原来是上次师父连着三日去给陈家做法的那个疯魔病小子啊。师父见他做什么?”

李元龙道:“前日陈寅傅带着重礼上门给我贺寿,请求我将陈家小子带到寨子里学本事。”

“可那小子普普通通的,没法子修习咱们寨子的本事啊。”

“我收了礼,总归要给人家办事。能不能过测验,那就另说。”

少年心中开始盘算:师父有两个徒儿,杂役十几人。自己是小师弟。大师兄常年在外,不管事。如此自己便得了便利,可以对十几个杂役呼来喝去,日子过的潇洒。若是多来个陈家小子,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威胁啊。

很快,圆柱便在心里头念叨:那小子不过个普通人,肯定过不了测验,没法子学本事。是我多虑了。

李元龙瞥了他一眼,便晓得他想什么,哼道:“圆柱,你想啥呢?”

被唤作圆柱的少年赶忙应答:“师父,我在想陈家小子若是来了寨子里,我应该多多照顾他,多予他方便,方不辱师父贤名。”

李元龙抽了抽嘴角,“当真?”

圆柱堆出一脸人畜无害的灿烂笑容,“徒儿自小受师父熏陶,尽得师父真传,绝不会说谎。”

师徒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话,很快便驾着马车入了城。

路过谢府的时候,李元龙闲散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此地鬼气森森,怕是有人遭了殃。圆柱,速去谢府看看。”

圆柱跳下马车,一溜便没了人影。

过不多时折返回来,“谢府满门被灭了……”

李元龙丝毫不觉得诧异,“可瞧出是何方鬼物所为?”

圆柱道:“多半是李老太爷他女儿。”

李元龙满意颔首,“速去陈府,可别叫陈府也遭殃了。毕竟收了钱的……”

圆柱道:“若陈府遭了殃岂不更好?师父白收一大笔银子。”

李元龙狠狠弹他脑门,“为师岂是这般贪图便宜之人!?”

圆柱颇为不服,暗忖:你贪的还少嘛……别的师父只收徒儿半数利钱。你倒好,寨子每月给自己发的利钱,得七成上交……

不过圆柱也只敢在心里这般想,嘴上却不敢表露半点,只顾加快赶车。

到了陈府大门口,圆柱发现有持刀护院站岗,还有几个持刀护院围着院墙来回巡逻,防止有人翻墙。

圆柱瞧了眼陈府院子上空,惊疑起来,“陈府上空鬼气刚散,陈家竟然逃过了一劫,真是稀奇。”

“少说两句。”

李元龙呵斥两声,随即跳下马车,找到护院说明来意。护院立刻去通报,不多时陈寅傅就迎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