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沪财崛起(1 / 1)

同一时间。

华信证券沪都分公司。

它坐落在世纪大道1568号大厦3层,毗邻陆家嘴金融广场,再往东南方向走五公里,就是赫赫有名的金融交易广场。

半点不夸张的讲,这里就是华国版的华尔街,无数金融领域从业人员聚集于此。

随着下午3点A股收盘,华信证券基金经理陶宇昂长舒一口气,看向身旁工位的岳书雪道:「雪儿这周港股那边怎麽样?」

两人不仅同在沪都财经大学毕业,还一同进入了华信证券,并且私底下还是情侣。

本来以陶宇昂的校内成绩是不够资格进入华信证券的,是岳书雪动用了家里面的关系,为他争取到了实习机会。

经过九年的打拼,陶宇昂也逐渐在华信证券站稳脚跟,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了2.6亿华国币,而且还都是和基建概念相关。

「港股上涨趋势很好,月线三连阳,有望继续上攻。」

岳书雪淡淡一笑。

「资金增量呢?」陶宇昂又问。

「现在市场普遍认为会回到2007年的高点,资金都在争先恐后进来,我这周的三个基金共新增2400万资金。」

「南下资金这麽多?」

陶宇昂有些意外。

「是啊,我也很诧异,可能投资者觉得港股涨幅会更大吧。」岳书雪加以猜测。

华国一共拥有三个股市,分别是内地的A股,港岛的港股,以及宝岛的台股。

港岛和宝岛都在华国南方,资金通过「港股通」往南走,自然就被称为南下资金。

而港岛和宝岛的资金,它们通过沪股通丶深股通进入A股,就被称为北上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北上资金的主力往往不是港岛和宝岛股民,而是国际资本。

举个例子,一个美国人想要投资A股,他并不能直接到内地办理银行卡进行投资。

而是需要前往港岛或宝岛办理银行卡,将资金转入摩根大通丶高盛丶瑞银等外资券商帐户,再走深股通或沪股通对A股市场投资。

由于北上资金常年胜率都在65%左右,它也一度被市场称为「聪明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投资指标。

……

陶宇昂听见自家女友业绩暴涨,也发出邀约道:「正好是周末,今晚去清吧小酌一杯?」

「可以啊。」

岳书雪悻然接受。

他们该做的都做完了,就差一个结婚证。

「哦对了。」

岳书雪突然想到了什麽,又开口道:「你知道吗?我们母校这届学弟学妹非常优秀,只用了20个交易日,就有人达到了42.4%收益率,破25%的更是有将近30人。」

「42.4%收益率?」

陶宇昂惊了,瞳孔都在地震。

20个交易日,42.4%收益率,平均下来的每日收益率是2.12%,单论收益率的话,这份成绩已经是业内顶尖。

要知道哪怕是华信证券顶级交易员来操盘,他也不敢说自己能在20个交易日做到42.4%收益率。

「他们没作弊吧?」

陶宇昂压低声音询问。

破25%收益率有将近30人,这已经完全超越了华央财经丶对外经贸丶西南财经等顶级金融院校。

「我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所以才和你说一声。」岳书雪同样把声音压低,因为周围还有别的同事。

模拟盘想作弊很简单,只要有学生能拿到市场内幕消息,或者家里资金雄厚,实盘拉升一只小市值股票就可以做到操控。

因为模拟盘紧跟实盘,实盘拉升一只小市值股票,所需要的资金并不需要太多,满打满算1000万就可以做到。

陶宇昂紧皱眉头,顿感心神不宁。

如果这次沪财学子的《华信模拟盘大赛》成绩水分极大,他们两个举荐人搞不好要挨批。

「我给王兴邦教授打个电话问问,希望是我们多虑了。」

「等下班再说吧。」

「我知道。」

他们虽说手中有些权力,但并不能一手遮天,如果什麽「垃圾」都往华信证券里面塞,很容易会被连坐。

因为「内推」的本意,是想通过内部员工做担保,引进优秀人才,减少HR的工作量和面试成本。

为什麽说内推能引进优秀人才?

能进入华信证券,这本身就说明推荐者有一定的实力。

其次内推默认是「连坐制度」,如果有人想通过这个途径塞一些亲朋好友进入公司,很容易连累自己也丢掉工作。

因此在内推前,推荐者就已经是HR的角色。

……

沪都财经大学。

投资学教师办公室。

王兴邦弯了两三年的腰杆终于挺直,他高兴地向金融学教授们分享学生的成绩道:「你们猜猜,这届应届生有多牛?」

不等其他教授开口,他自己就揭晓答案道:

「第一名,42.4%收益率,她只用了20个交易日!」

「还有30个学生,收益率都在25%以上!」

随着数据说出,宏观经济学教授马守途满脸不相信,质疑道:「老王你不会老年痴呆了吧,42.4%收益率我可以理解为打板运气好,但30个学生在25%以上收益率,你这就有点扯淡了。」

「就是就是,瞎扯。」

「别说我们沪财了,华央财经那帮高考状元来了,也不可能20个交易日,有30人达到25%收益率。」

「没发烧吧老王?」

金融教授们纷纷附和。

有的教授还是行动派,伸手去摸王兴邦的额头,想知道后者是不是真发烧了。

「啪——」

王兴邦打掉伸来的手,选择用实际行动证明。

他随便来到一个办公位,打开电脑登陆163邮箱,打开放在中转站保存的收益统计文件。

「你们自己看吧,我王兴邦从不说谎。」

随着文件被打开,金融教授们都跟见鬼了一样。

「我的天啊,这届天才这麽多?」

「投资学崛起了啊,这批学生一旦进入各大证券公司,不出三年时间,我们B+专业等级起码能到A,甚至是A+!」

「是吃了时代红利,还是他们真有这个本事?」

「管他时代红利还是什麽,模拟盘收益率就是实力象徵,我得截图发给华央财经丶西南财经那帮金融教授看看。」

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教书育人的教授来说,学生有出息,他们脸上也有光。

只有当过老师的才知道,桃李满天下的感觉有多爽。

随着「成绩单」通过网际网路,发送到华央财经丶复担大学丶西南财经丶江浙大学等顶级院校教授邮箱,这群年过半百的金融教授集体开始不淡定。

「沪财吃药了?这麽猛。」

「今年沪财投资学的应届生有点厉害啊,居然比华央财经丶西南财经的应届生还高收益率。」

「42.4%收益率,这何婧可真够变态的,以前怎麽没听说过。」

「沪财崛起,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