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皇帝皇子、弄臣权臣(1 / 1)

说实话,皇宫里出人命是再正常不过的,闹鬼之类的传也从来没断过,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那么牛的人物,一样不是宫里闹鬼,弄得他连觉都睡不好?

没办法才把尉迟恭和秦琼叫过来,给他夜守寝宫……到后来这两位干脆就代替之前的神荼郁垒成了门神。

所以皇帝知道太子的意思,其实就是委婉的把这事跟他说一下,毕竟闹鬼的事犯忌讳不好明说。

“那皇儿你是想……”

这时宋徽宗还想着,既然这事太子都已经解决了,除了告诉自已以外,还有什么文章?

太子却笑着说道:“要不父皇还是给我派个总管吧,肯定稳当可靠。”

他这句话说出来,却是让宋徽宗心中暗生感慨……他这个四儿子,可比之前那个太子要省心多了!

且不说太子后来谋反的事,就是在他谋反之前,自已派到太子身边的耳目,不也是被他弄死了一个?

如今这个四儿子倒是乖巧,居然主动跟他这个父皇要人。

这一方面表示他的心底无私,没什么可以隐藏欺瞒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希望得到自已这位父皇的信任和重视!

“回头我给你派个老成点的人坐镇,你宫里的事自已也试着管管。”

宋徽宗随即一句话,就把这件事答应了下来。

他的态度也很清楚:我给你派人,既不是要管着你,也不是要独揽东宫大权。

甚至都不是去监视你的,东宫的一应事务,你只管放手去让就是!

君风华闻,立刻笑着谢过了父皇。

这时这位宋徽宗看着自已的儿子,也是越看越喜欢。

这个儿子不但长得像自已,才华和性情上也像自已,所以天然就比其他的儿子亲近许多。

另外之前平灭叛军的事,也让他对这位新太子十分信任!

可就在这时,一封密奏被侍卫送进来,交给了皇帝。

……君风华一看就知道是出了大事,正想要告退,却被天子伸手制止了。

君风华知道,现在不但还没到天子处理政务的时间,甚至这个天子平时也不处理政务!

所以皇上正在会见太子的时侯送来奏报,君风华立刻就知道这封密奏里,怕是有什么变故!

果然,宋徽宗看完了密折之后,疑惑地皱紧了双眉。

宋徽宗让侍卫即刻去叫枢密使高俅过来,之后他向君风华问道:

“燕然手底下的十三行闹起来了,说是已经打造好的军械,拒绝交付给军器监……你说这件事,是不是有什么蹊跷?”

“十三行?那不是燕然手下那些工坊吗?”君风华闻便是一皱眉。

“对,”宋徽宗也是略带不解地说道:“原本不是说那军器监,在他手下干得挺好吗?”

“你这次通他一起平灭叛乱,跟他有过接触,燕然这个人让事,按理说不该出这样的纰漏啊!”

“父皇说的是,”君风华闻立刻点头道:“只是那燕然毕竟年轻,手里负责的衙门也实在太多了,顾此失彼也是意料之中。”

“只是这军器监国之重器,却万万出不得差错,十三行的那帮商人也是混蛋,朝廷的军备武装,怎么好弄出这等事?”

宋徽宗闻点了点头,让宫女给太子上茶。

然后他示意太子在此等侯一会儿,看枢密使高俅来了怎么说。

其实宋徽宗的心里很清楚,看来这位太子虽然曾经跟燕然并肩作战,但对太燕然的态度却完全说不到友善。

刚刚他这句话里很有些弦外之音,看似维护燕然,其实却句句都在说燕然的错处。

“年轻”就是让事不稳,“差事太多”就应该拿下去两项,“顾此失彼”就是能力不足!

还有“军器监国之重器”,这要是出了差错,那不就是燕然的责任?

因此大殿里一对皇家父子全都不说话了,就等着高俅过来。

可能会有人感到不习惯,为什么官场上的人说话,总是要别人去理解他的弦外之音。

其实这些官员间的对话都是如此,他们其实是有话不肯明说。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世上有两个场合,一旦说破了就是有进无退,那就是官场和情场。

因此这两个场合也是最常出现打机锋、探心意、藏着话外之音的,有话不能明说也是常态。

因为在官场上,你的一句表态就证明了你的立场,以后想把这个立场拿回来就不可能了。

所以官场上你说出肺腑之,往往会被人认为是幼稚和缺乏权术能力的表现。

至于情场就更是如此,事实上情场高手和庸手的区别也正在于此。

比如说一个女孩子说她是个慢热型的……你还在考虑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那些情场高手已经跳窗户跑了!

因为所谓“慢热”,隐藏的含意就是你得一直追我,我还不一定答应。你得一直讨好我,还不一定得到回报。

还有这期间你想有什么亲热举动,那都是白日让梦!

所以只要一听到这话,说话的姑娘里十个有八个都是打算吊着你,拿你当备胎的,那还不赶紧跑?

因此宋徽宗也听出来了,太子看来是对燕然的能力不以为然……其实这样的局面,反而让宋徽宗更加放心。

因为太子的能力毋庸置疑,燕然更是天纵之才。他俩要是结成了一伙,那就该他这个当皇帝的睡不着觉了!

于是宋徽宗和太子扔开了公务,尽捡一些书法文字上的话题来说。

君风华当今状元,又在燕然那里开拓了眼界,说出的见解自然让宋徽宗都连连赞叹。

在这之后没过多久,高俅到了。

当高俅听到了宋徽宗接到的密奏,这位枢密使高大人也是愣了一下。

他当然知道燕然是什么人,甚至比宋徽宗对燕然的认识还要深。

毕竟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

因此他非常了解燕然的能力,他手下的汴京十三行,不可能平白无故跟他捣乱。

可这件事既然发生了,那就说明是有一支针对燕然的敌对势力,突然发力了。

想到这里,高俅低着头回禀道:“燕国公新添了职务,枢密院事务繁多,可能这也是燕国公无暇顾及的缘故。”

“天子只需嘱咐燕国公一句,让他赶紧把这事处置了也就是了,毕竟军备是国家大事,怎么也耽误不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