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再赴美国(2 / 2)
他清楚地记得,google在2004年上市时,市值便已超过230亿美元。
到2004年底,其市值迅速突破500亿美元。
而进入2005年后,google市值更是跨越了千亿美元大关。
这种恐怖的上涨速度,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和统治力的极度看好。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前世,google能够豪掷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
对当时市值已超千亿的google而言,这笔交易仅占其市值的约1.5%,并非无法承受的天价,却能为它拿下未来的视频赛道。
陆阳看着两人脸上难以掩饰的震惊,并不觉得意外。
这种反应恰恰说明他们完全理解“google收购youtube”这件事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时代,google凭借其垄断性的搜索引擎,牢牢掌控着全球互联网最核心的流量入口。
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只要能与其扯上关系,估值和前景都会获得巨大加成。
这正是查德·赫利团队难以拒绝google橄榄枝的根本原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之前,搜索引擎就是绝对的流量之王,是几乎所有线上服务的起点。
掌握了这个入口的google,其地位如日中天,价值自然无可估量。
很快,陆阳一行人便入住了早已预订好的酒店。
根据查德·赫利邮件中的信息,google方面给出的考虑时间相对宽裕,因此陆阳并不急于立刻前去会面。
长途飞行的疲惫袭来,他决定先好好休息。
第二天,在充分休息、调整好时差后,陆阳才动身前往youtube目前的办公室。
查德·赫利早已在公司等候他的到来。
然而,令陆阳略感意外的是,红杉资本的代表并未在场。
查德·赫利察觉到了陆阳目光中的疑惑,没等他发问便主动开口解释道:
“红杉资本那边……他们同时也是google的早期重要股东。对于google发起这次收购,他们持非常支持的态度。”
听到这个解释,陆阳点了点头,并未感到意外。
红杉资本支持google是再自然不过的商业决策。
作为google的投资者,红杉资本在google所拥有的权益和利益,远远超过其在youtube这家尚未完全成熟的初创公司中的持股。
目前的youtube估值与google的千亿帝国相比,犹如巨树下的幼苗,毫无可比性。
对红杉而言,在这道“保大树还是保幼苗”的选择题前,答案显而易见。
这种基于纯粹商业利益的考量无可指摘,甚至连查德·赫利本人也表示理解,毕竟风险投资的本质就是逐利,而且红杉的做法并未直接损害youtube股东的利益。
“陆,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查德·赫利没有过多寒暄,很快切入了压在他心头许久的正题。
听到这个问题,陆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查德,你问我怎么看,具体是指哪一个层面?是问我们是否应该接受google的收购要约?还是指,如果接受,我们该如何谈判,该提出哪些条件?”
查德·赫利叹了口气,坦言道:
“陆,这两个问题,我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关于google提议收购youtube这件事本身。”
陆阳略作沉吟,清晰地说道,“我的立场是尊重你以及创始团队的整体判断和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