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知其然(1 / 1)

第308章 知其然

八月的第二天,百晓生的路演团队登上飞往纽约的航班。

从申城飞往纽约需要14个小时,这是俞兴第一次坐这麽久的飞机,难免有些紧张。

熊潇鸽因为想借着这次机会聊聊电车定位的问题,这次跟着一起提前飞往美国,他见到俞总有点坐立不安便安慰道:「俞总,路演没什麽的,你不用紧张。」

俞兴吸了一口气:「我对路演不紧张,我就是对飞机紧张,我们要在天上飞那麽久啊,万一……」

熊潇鸽难得的脸一黑:「俞总!还能聊吗!」

俞兴歉意一笑,深呼吸调整心情。

天气晴朗,适宜出行,越洋航班顺利起飞。

片刻之后,平稳的飞行消解了紧张的情绪。

百晓生这一趟几乎算是「全家福」,机构股东的IDG丶红隼丶今日资本的三位BOSS都在飞机上,而董事长丶总裁丶副总裁们也是绝对的核心。

此外,与今日资本丶百晓生都颇有渊源但现在属于闲散人员的刘建凯也跟着来了。

徐欣有一阵子没见到自己曾经的副总裁,今天一见就颇为吃惊,往日不说风采逼人,也属投资悍将,这会怎麽毫无神采?

她简单聊了几句,没有细问,眼见俞兴缓过来便向他询问:「刘建凯这是怎麽了?他的状态不对啊。」

俞兴回头看了眼后面座位上的祥林刘,简洁的答道:「玩币玩的。」

徐欣知道刘建凯在搞什麽比特币,此刻再瞧他双目无神的模样,只有两声啧啧。

她看到红隼的刘琬英坐在俞兴旁边翻看文件,知道这两人的关系,但一直以来就很好奇红隼资本的运转,攀谈几句听到不显山露水的回答,只知道这位近期的注意力在移动网际网路之上。

徐欣按住好奇心,馀光又瞥见那边的刘建凯,笑着调侃道:「刘总,做我们这行最忌讳的就是和客户产生感情,你看上一个被俞总羁绊的刘总已经坐在后面了。」

恰好,这两位都姓刘。

刘琬英只是微微一笑:「徐总,咱们现在是真的同一架飞机,俞兴一直跟我说,特别感谢徐总的投资。」

徐欣翻了个白眼,压根不信这鬼话。

她摇头叹道:「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投资这种事很凭运气,不管项目和人都是这样,就好像看到水里有东西,但你要怎麽分辨它是毒蛇还是黄鳝之类的?」

刘琬英眨眨眼,扭头求助俞兴:「俞总,到你了,这道题怎麽答?」

俞兴琢磨几秒,近期也有代入到徐氏投资风格里的动作,互换立场后答道:「很简单,你把手伸过去,被咬到中毒了就是毒蛇,没中毒就是黄鳝。」

投资有风险,钱过去了之后究竟能不能成,唯有结果才可以定论。

刘琬英愕然。

熊潇鸽大笑。

徐欣没想到俞兴还真跟上了自己的思路,叹息道:「俞总啊,我看你这个人的思维就很危险。」

俞兴笑眯眯的自爆身份:「嗯,我是毒蛇嘛。」

刘琬英尽管知道是在调侃和玩笑,听着这麽一句还是不自觉地心中一紧。

「说到毒蛇,百晓生这次上市还是挺急促的。」熊潇鸽摇了摇头,「那个过山峰的做空有很大影响,奇怪,我现在都想不明白,过山峰是怎麽知道阿里支付宝问题的。」

徐欣说道:「听说阿里内部还查了一阵,感觉像是内部泄密,但最后无疾而终了。」

「嗯,支付宝的端倪确实像内部透露,但过山峰怎麽接触到的……」熊潇鸽皱眉,又说道,「支付宝比较稀奇,这个空头别的出手倒是很精准,像那个华夏高速频道,这估计是从调研芬众传媒里延伸出来的,都属于GG领域。」

俞兴插嘴道:「也许是从OTCBB转板上市的方向注意到的,熊总,我记得你提过这一回。」

熊潇鸽想了想,不赞同这种思考,否定道:「不会,俞总,你不清楚这类空头的运作和调研,它当年做空芬众传媒一定是大量调研了这个行业,很可能是那个时候也同样注意到华夏高速频道,而且,我怀疑过山峰之所以盯上它的最直接原因就是……」

他顿了顿,认真的公布答案:「华夏高速频道的运营主体是『福州芬众传媒』,这家公司和过山峰第一次出手做空的芬众传媒不是一家,不是子公司,没有股权联系,只是重名,但很可能是过山峰调研的时候注意到了,然后才有后面的做空。」

徐欣眼睛一亮,点头道:「这个猜测挺有道理。」

俞兴和刘琬英对视一眼,默默听着这两位热情的讨论过山峰。

熊潇鸽分析和讨论的意犹未尽,但还是知道自己这一趟的一个目的,笑着对安静了一会的俞总问道:「俞总,我听说你不认可零点有数和益普索对汽车市场的调研?」

俞兴点点头,知道他想聊什麽,只是自己这会不想争辩,于是询问前几天还找自己但后来没了动静的徐欣:「徐总,你应该带人跑了市场吧,你觉得做家庭用户的定位有成功可能吗?」

徐欣沉吟再三,有些不情愿但终究还是说道:「我带人跑了跑4S店,找买车的人面对面聊了聊,又找人从几个品牌那里拿了一些已经有车的用户的联系方式,这个……奔着家庭去的六座SUV或许还真有可能。」

她一共跑了三天时间,前两天在申城,第三天去临安,晚上还有一些电话调研。

不得不说,还真存在家庭出行的痛点需求,尤其是多孩家庭。

一个没有在行业舆论中出现的场景是,很多家庭的孩子照顾是由父母来的,而他们一旦跟着出行,传统五座就不够用了。

只是……

徐欣补充道:「但我不清楚这样的需求能否支撑六座SUV的销量。」

然而,这一句没有打消熊潇鸽的惊讶。

他看着徐总,纳闷道:「徐总,你怎麽叛变了啊?之前就你最有意见啊!」

徐欣皱眉强调道:「我亲自带人跑了市场,我说了不知道这些需求能不能撑住销量,我只能说,确实客观存在一部分的家庭出行需求。」

她和熊潇鸽继续就自己的调研争辩了几句。

俞兴瞧见这都不用自己出马了,笑道:「一部分的需求也是需求,这就是找市场的细分啊,我知道过去压根没有卖得好的六座SUV,但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

「至于能否撑住销量,一二线城市的家庭再往下分一分,如果真能切中他们的痛点,一年至少十万辆是行的吧,如果以初步的成功来取得认可,形成品牌惯性,就取国内排名前十的城市,那些人口就足以满足一个车企的成功了。」

汽车市场压根没有成功的六座SUV,这也是两家专业调研机构给出判断的一大内在依据。

同时,也是熊潇鸽和徐欣得知情况后有强烈反应的原因。

熊潇鸽皱眉道:「要是这个细分定位能成功,为什麽BBA不做这一块?」

「因为它们已经足够成功了,它们只要取潜在客户群体的公约数就行了。」俞兴思考着说道,「它们可以让用户适应品牌,没有六座SUV,不被满足的需求就将就着呗,也不是不能过,而且,国外家庭和国内家庭在带孩子方面也有不一样的传统。」

熊潇鸽抿嘴不语,怎麽细分着细分着又开始逻辑自洽了?

「为什麽企鹅不第一时间大力转型移动即时通讯?因为它的PC足够成功。」俞兴还是拿彼此都认可的例子来说,「为什麽诺基亚不第一时间革新智能系统?因为它的塞班足够成功。」

熊潇鸽想了又想,还是叹道:「风险太大了!」

徐欣这时候反而不同意:「既然存在需求,那只要满足这部分需求,也就能取得成功,这是本质上的问题。」

熊潇鸽反问道:「你能想像国内市场出现一款成功的增程路线的六座SUV的电动车吗?」

徐欣也反问:「他做中高端的电动车就是敢于想像,这方面过去难道就有成功的了?IDG什麽时候这麽保守了?」

熊潇鸽没想到徐欣现在反而颇为坚定的跑去另一边,又被她语气怼的有些情绪起伏,但也没发火,忍了几秒后幽幽的说道:「上等马不想和下等马说话了。」

徐欣大怒,伸手就解安全带。

刘琬英见她有点急眼了,连忙劝阻。

俞兴乐呵呵的喝着果汁。

刘琬英给了个眼色,不想后续十个小时的行程都是僵硬的气氛。

俞兴放下杯子,宣布道:「第一款车型立足家庭,定位是家庭旗舰,它如果能成功,那我们的第二款车型就是立足于细分的商务市场,定位是商务MPV旗舰了。」

徐欣不解安全带,熊潇鸽也回头了。

两个人一起看着完全不符常规的俞兴。

俞兴扭头对刘琬英说道:「可以了吧。」

徐欣忍不住问道:「你真的假的?你真这麽想?」

「徐总,既然你能相信六座SUV能取得成功,那为什麽不相信商务MPV可以成功呢?」俞兴施施然的说道,「反正,中高端的增程电车是开先河,六座SUV也是开先河,那继续在细分里开先河,不至于惊讶吧。」

熊潇鸽觉得自己脑子有点木了:「俞总,你自己的钱也投里面呢!」

俞兴点头道:「是啊,所以,细分的车型能积累利润和技术,然后再杀入竞争激烈的领域。」

徐欣和熊潇鸽都不想说话了。

这种事不光需要想,也需要实地调研,但确实乍一听就反直觉。

俞兴反而聊出了兴致:「一旦我们能在细分赛道上取得成功,凭藉我们深入供应链的模式,我们至少能有三五年的稳固优势。」

「或者说,只要第一款车型立住,我们的自我造血能力就很强了。」

「我们测算过成本,假设单车成本是30万,一年卖5000辆和5万的成本差距能达到30%,所以,我们一定是围绕着需求来做文章,而不是延续目前汽车市场上的传统。」

熊潇鸽仰面又揉了揉脸,想着家庭旗舰和商务旗舰的定位只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直刺心头。

「对了,昨天我接到了一位来自电池公司的高管电话,相谈甚欢。」俞兴见两位投资人的反应都比较凝重,乾脆提到另外一件事,「他是ATL公司的曾玉群,有进军电车电池的想法。」

曾玉群,宁德时代的创始人。

熊潇鸽和徐欣都反应平平。

「你觉得他搞电池能搞好?」徐欣平淡的问了句,「他打电话给你是干什麽?」

「比亚迪有自己的电池技术,它之前就是做电池的,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是松下,日本最重要的两家锂离子电池技术供应商就是松下和三洋,今年松下又把三洋给收购了。」俞兴说道,「它们能做电车电池都是有原先的技术积累,曾玉群至少在这方面是一样的,他自己是专家,ATL公司也是苹果公司的电池供应商,这个项目看起来很靠谱。」

熊潇鸽问道:「听你的意思,你要投资他了?」

「我倒是问了一句,但他那边还不缺钱,暂时也没有融资计划。」俞兴笑道,「我就说,以后有融资需求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徐欣想着俞兴举例的比亚迪和松下,认真了一些:「他为什麽找你?」

「我这边是国内电车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了。」俞兴很自然的说道,「而且,我们团队现在是国内最了解相关供应链的,所以,他和我聊的比较多。」

徐欣微微一怔,感受着俞总说这话的理所当然,沉吟两秒:「你们是最了解供应链的?」

「是啊,我们过去半年时间就干了这一件事,从上到下的全部考察了一遍。」俞兴点点头,没有谦虚,很自信,「最了解,没有之一。」

熊潇鸽听着这话,想到供应商会议那天的事情,感慨道:「这倒也难怪上次那个郭川那麽惊讶,他说你们极快的给他提供了汽车悬挂的什麽方案,什麽阀的。」

俞兴笑着说出具体的名字:「开式阀泵的分配阀。」

他又随口解释一句:「那个主要是用来动态分配压缩空气的路径和流量的。」

熊潇鸽听着这句解释,因为俞总先前谈到车型定位的不悦感忽然消散,半年时间一件事……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