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交流(1 / 1)

第344章 交流

巨头的斗争火花四溅,不管俞兴丶熊潇鸽丶徐欣又或者乐淘丶唯品会乃至蘑菇街丶美丽说,都蠢蠢欲动的想要角逐利益。

阿里的回应没有太迟,它在两天之后便给予同样的动作,顺带着还宣传了一把今年1月11日刚刚改名的「天猫」,用猫的形象对应企鹅。

不多不少的10亿现金预算,真刀真枪的开启烧钱大战。

俞兴既为这种看不到头的烧钱而叹息,也很快把毕胜请来京城,又喊上锺志凌,继而想到一面之缘的SHEIN希音创始人许仰天,乾脆把他也请了过来,想多听听内行人的想法。

恰好,兴冲冲过来的许仰天也是这麽想的……

他今年要拓宽希音的产品和市场,但确实还没什麽经验,之前在网际网路会议上幸运的搭上IDG,这次又碰见已经在国内把营收做到10+亿的毕胜,自然是问题百出。

毕胜其实和许仰天一样是跨界,不过,已经跨了一年多,虽然有些纳闷俞总怎麽喊了这麽一个小虾米来,但也只觉可能是两人投缘,没有吝啬自己的想法。

「像我们乐淘,主要就是帮助品牌商解决库存的问题,这是我当初调研的时候碰见最主要的问题,许总既然想做服装行业,做国外的女装市场,虽然我没到国外调研,但想必会有共同问题的。」

「高库存和易滞销是我们合作夥伴经常面对的痛点。」

「不过,相较于国内的激烈竞争,许总已经有做海外的经验,没准还真能出奇制胜。」

毕胜对于许仰天冷门的选择也没有看低,反而觉得很有研究价值。

俞兴听到这里,插了一句:「这麽听起来,还是供应链有优化空间啊,买卖,买卖,一头是求,一头是供,高库存都是供大于求,现在移动网际网路要发展起来,这方面能不能相应的进行数位化改造?」

许仰天今年以来就在研究快消品牌ZARA,点头道:「ZARA就是多款式和小批量的应对库存问题,我感觉我们国内的产业链也挺成熟了,是能发挥成本和运营优势的。」

毕胜立即赞同道:「许总这话有理,我有同感!」

两人聊着聊着倒是很快投缘。

至于俞兴想听的毕胜这个业内人士对国内电商市场的变化……

「俞董,这个电商市场,两大巨头能带来的变化,我是看不懂啊,我只能小心守着我这里的业务。」毕胜很实诚,「你问我,我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锺志凌这时候则说道:「碳矽数据做了几款软体,现在的趋势还不错,但GG营收很难支撑长久的发展,我和兴哥都觉得电子商务或许还能搭一搭。」

毕胜眨眨眼,看看钟总,又看看俞总,知道之前聊过蘑菇街丶美丽说和流量的问题,可是,巨头纷争的变化真挺复杂。

他思考一会,真心的说道:「碳矽数据公司又不急,等等呗,我真没想过这些,俞董,你要有事想让我上,那你直接跟我说,我以为今天就是来吃饭喝酒的。」

俞兴有些好笑,也有些无语:「得嘞,那我们等等变化,有事就喊你上。」

毕胜深以为然的点头,乐淘网就是深耕特卖模式,至于说,如果市场真存在更有利的变化,俞兄弟会和自己聊的,他还能害乐淘不成?

这阿里,那企鹅,这退市,那增发,巨头的摩擦和竞争就让俞兄弟这种人去琢磨就行了!

喝酒吃饭,吃饭喝酒,席间瞧着毕胜轻松的模样,俞兴左想右想,即便有IDG和今日资本暂时具有默契的观察和沟通,还是得让红隼的境外资金进来。

自己的钱最可靠。

资金在电商小项目的使用上很有性价比。

至少在未来几年可以给碳矽数据公司搭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团队。

俞兴心里存着最低目标,与小英联络的时候顺便又商量了一个职能上的变更,以后就由助理祁妙涵来带人负责国内部分行业的调研工作。

这位助理去年年底提交的调研还挺像模像样,而投资机构进行这类工作也属顺理成章。

三月时间过得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基本都放在巨头身上,像「最新热点」的用户体量默默突破300万这种事压根不会产生什麽波澜。

「最新热点」除了用户总量的增长,这个月还完成了一笔与网易的签约,获得内容上的授权。

这种合作比想像中顺利,一是有新浪和新浪微博的合作在先,二是最新热点作为微信的资讯入口,它展示内容来源网站的方式也算一种第三方渠道的拓展。

不管新浪还是网易,又或者其它正在沟通的内容提供方,最新热点给出的商业理由都是「类似于渠道分发的项目性质」。

俞兴觉得这有助于打消他们的顾虑,但实际来看,他们压根不觉得「最新热点」有过多的商业价值。

相反,他们都觉得碳矽数据可能还会卖给阿里。

毕竟,最新热点是微信唯一的第三方入口,而俞兴在巨头之争中也扮演了不俗的角色,相较于阿里与企鹅的竞争,一个新兴的内容资讯网站确实不值一提。

四月十号,俞兴视察临港的工厂建设,对于超预期的进度颇为满意,随后就带着碳矽集团的庄冠霖丶胡峥南等人一起飞往京城,参加四月份的京城车展。

碳矽集团的样车还在设计之中,自然没有车展展位,这一趟只是过来瞧瞧行业里的情况。

不管是网际网路还是汽车行业,春节一过,相关的活动都挺多。

作为碳矽集团的创始人,也作为新能源颇受质疑的尝试者,俞兴抵达京城之后和主办方打了招呼,还被要求发言,但这都婉言谢绝了。

他参观奥迪丶奔驰丶宝马今年的新车型,也走访细看了长城丶吉利等即将上市的国产车,一路都在和胡峥南等人聊这些车型背后供应链的问题。

俞兴绕了半圈又路过长城,指了指展车,说道,「H7要是能干好,那是大进步,听说用料很不错,是宝钢的第三代高强钢,还有VAMA的1500MPa级热成形钢,但VAMA的国产化至少得过了明年,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碳矽集团的团队轮廓正在成型,作为创始人和CEO,俞兴除了找钱丶找人,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了解供应链的运转和进展,这一趟看过的车型,心里也大概有个七七八八。

像VAMA,它是前年刚成立的合资企业,外资是安赛乐米塔尔,国内是华菱钢铁,前者提供技术资源,后者通过上游子公司提供热轧基板,并参与合资企业的决策。

碳矽供应链管理公司有接触VAMA,也知道它的国产产能时间线,算起来是和H7有冲突的,但又听说两边有合作,不知是怎麽规划处理。

胡峥南还没说话,旁边传来惊疑声。

「咦,这位是……」长城的总经理王凤瑛是在人群里聆听潜在消费者的讨论,没想到会听到几句对供应链的聊天,打量几眼后有些迟疑,「是碳矽集团的俞总吗?」

她知道申城出现一个新的电动车项目,也知道是从网际网路转过来的创始人,但没打过交道,有些认不清脸。

俞兴没想到旁边有人认识自己,惊讶之馀伸出右手:「是我,我是碳矽的俞兴,你是?」

王凤瑛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她是长城的总经理。

俞兴是第一次见到王凤瑛的模样,但知道她在长城除了总经理,还有副董事长丶总裁等多个身份,既主导经销商网络,也做垂直整合供应链的工作,在业内有「铁娘子」之称。

王凤瑛很懂供应链,相互认识之后就谈起她近期听到的动静:「听说碳矽集团在狠抓供应链,针对电动车做了不少新工作,汇川技术是大胆启用的外来户啊。」

俞兴刚要聊聊这个,却见王凤瑛让了半步。

「俞总,这是我们的魏总。」她介绍走过来的自家董事长魏建君,「魏总,这是申城做新能源汽车的碳矽集团的俞兴俞总。」

魏建君是过来找王凤瑛说事的,听见这个介绍,瞧了一眼俞兴,点点头,问了句:「是要做全球最好车企的俞总?你们做车很厉害啊,没走呢就要先跑起来了。」

王凤瑛有点尴尬,没想到魏总上来就这麽说话,但这又确实是他的风格。

俞兴的反应很平淡:「魏总,新能源不是完全相同的赛道,我看长城今年也做了电池项目,大家以后有机会是可以合作的,至于最好车企,那是媒体乱说的。」

魏建君见他这麽回答,也觉自己说话有点唐突:「媒体是容易乱说乱写,我就说呢,嗯,这个合作以后看机会。」

俞兴点点头,纠正道:「是啊,我当时说的是『全球最好的汽车公司之一』,他们就不喜欢加那个『之一』,老是让我被冤枉。」

魏建君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觉得他是在开玩笑,但表情又很正式。

他本就没什麽交流的心思,这一下更是一声不吭的结束了对话,只扭头对王凤瑛说道:「你等下过来。」

魏建君转身离开。

王凤瑛为自家老板找补了一句:「魏总性格比较直。」

「没事,我们做电车受到的批评和质疑比这几句话要大得多。」俞兴笑道,「我性格不一样,我和同事们的相处都很好,也很喜欢听大家的意见,不管薪资还是期权也算大方。」

王凤瑛觉得这话有点古怪。

俞兴称赞了几句长城的哈弗H6,又对旁边的秘书章阳煦说道:「去给王总拿杯摩卡,给我来杯拿铁,你自己再弄一杯焦糖玛奇朵。」

章阳煦:「……」

王凤瑛笑着摆手:「我不喜欢喝咖啡,俞总,你们喝就行,碳矽集团大力推动供应链的工作让我很佩服,这方面如果能有突破是国内汽车产业的进步,希望咱们以后有这样的合作。」

俞兴点了点头,又和王凤瑛握了握手,最后说了句:「王总,以后要是在长城不开心,可以考虑来碳矽集团这里。」

王凤瑛眉头一皱,眼下正是大力推动长城发展的时间,她完全没有出去的想法,但也没说什麽,转身去找老板了。

俞兴看着这位王总远去,又转头看了看,没瞧见魏建君那喜欢喝咖啡的女儿,大概现在还没尝试接班吧,那是一位「传奇」人物,进入长城后陆续推出摩卡丶玛奇朵丶初恋等车型,实是让人迷惑。

最终,不知道是不是不喜欢喝咖啡的缘故,王凤瑛这位大将从长城出走,很快在小鹏焕发新的光彩。

没学会走就要跑,魏总的这句评价大概也很适合他的千金。

「俞总,没有拿铁,只有美式,只有苦咖啡。」章阳煦拿着咖啡回来了。

俞兴冲他笑笑:「咖啡释兵权,是苦,确实苦哈,我不喝,你喝吧。」

章阳煦怔怔的看着继续往前走的老板,叽里咕噜说什麽呢。

他仰头干了半杯咖啡,苦涩之意恰好提振牛马精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