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孤立数据(1 / 1)

第433章 孤立数据

十二月的第一周,BTC的价格在2天之内跌至570美元,跌幅超过50%,直接来了一波腰斩。

作为刘建凯想要创立的的交易平台项目,这种筹划也受到极大的冲击,虽说上面的「通知」没有直接禁止非金融机构的交易平台运营,但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服务,也就间接掐住了国内交易平台的资金命脉。

刘建凯虽说之前就有不在内地运作的预期,但这麽猝不及防的面临如此状况,他还是格外痛苦和纠结。

连刘琬英听说了这个情况都忍不住错愕:「他怎麽回事?怎麽老是那麽波折?」

俞兴对这样的话原本没什麽反应,但看到小英的目光直往自己脸上瞄,无奈道:「你看我干什麽?又不是我乾的,总不能是我牛笔到让上面发文吧,只能说,我这刘割……属于应劫之人。」

应劫之人,经历波折一些也正常。

刘琬英连连摇头:「简直就像是一波巨大的做空。」

利空,恐慌,腰斩,天然的熟悉。

俞兴「嗯」了一声,笑道:「值得学习哈,过山峰是寻找骗局,了不起算是制造利空,但这种直接从规则层面的变化,啧……」

遵守规则,破坏规则,改变规则。

两位空头都觉莫名感慨,若有所得。

刘琬英聊了几句加密货币的情况,转而拿出自己为大众和雷诺炮制的做空报告,她最近就一直在忙着这个,上面详实的罗列了目前已经测试的两家车企的排放造假差异。

相较于过山峰之前的报告,这份做空报告反而十分朴实,就是对比了实测与官宣的数据,如果去掉开头和结尾,完全可以当作是一份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

刘琬英见俞兴看完之后把文件放在桌上,伸手拿过来把它塞进碎纸机,一边看着它的彻底粉碎,一边说道:「说起来倒是有些可惜,我前几天还在考虑你的那批加密货币,可以拿出来一部分作为做空的本金,但它就这麽跌了。」

「我反覆的想了想,还是先试一试凡利亚公司,打草惊蛇,看看有什麽变化,然后,我们把大众和雷诺分成两次来做,最好是雷诺在前,大众在后,这样最终攻击这家世界级车企的本金就能是最多的。」

俞兴微微点头,考虑了可能的变化,说道:「大众要是看了雷诺的暴雷,你说,它会是什麽反应?能够自己戳破这个窟窿吗?还有,如果雷诺造假引起第三方机构对车企的不信任,市面上会不会提前出现测试,先于我们引爆了这个骗局?」

「但凡骗局,就我们做空的,或者咱们看到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避无可避的时候才扭捏承认。」刘琬英冷静的说道,「大众看到雷诺的情况,只会拼命掩饰,绝不会主动曝光的,至于你说的外界变化,我也想了……」

她捏了一把俞兴桌上的茶叶放在杯子里,一边注水,一边说道:「雷诺不同于我们先前做空的三菱,日本的金融市场是把我们拖在泥沼,但雷诺不一样,我们是能一击脱离的,也不用在这一次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然后迅速转入到大众的做空之中,事情不是一定能做到,但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这麽尝试的。」

过山峰的两位黑手交流着做空想法,期望的还是尽量获得在这次车圈暴雷里的总体最大利润。

一直到了总裁办里的座机响起,俞兴和刘琬英才意犹未尽的停止交谈。

俞兴接了电话,听了两句后笑道:「是小颖从新加坡回来了,想要来向我进行一个汇报呢。」

刘琬英本来想走,听到这句话,颔首道:「那正好,我也听听吕总的海外试水情况。」

片刻之后,兴冲冲的吕海颖就来到师兄的办公室,又惊喜的发现英姐也在。

她打开自己的小包,笑道:「英姐,你也在,真好,我还想让师兄帮我把礼物带给你,这当面给你,更显得我上心哈。」

吕海颖送了两支口红和一条精致的金炼。

刘琬英笑眯眯的接了过来,丝毫不反感小颖把话说在明面上。

俞兴看着两人的交流感情,「咳」了两声:「到底是不是来找我聊工作的,你们要是没事就出去笑。」

刘琬英撇撇嘴,示意道:「小颖,你说你的,不用管我,我就是听听移动网际网路最新的运营经验。」

不管短视频还是海外试水,这确实都是最新的风向,也是外面很难听到的内容,隐去过山峰的身份,红隼资本BOSS也很乐意上上课。

吕海颖谈及了MusVid的正事。

自从MusVid在苹果商店上线,整个团队的前期工作就是优化软体使用体验,观察自然数据变化,而在又推出安卓版的MusVid之后,第一次从脸书买量的尝试就开始了。

吕海颖变得认真,然后就开口骂了脸书。

「师兄!我真是服了!」

「我们冷启动的数据一开始是挺不错的,第一周就能日均500,第二周基本接近900了,按照我们做软体矩阵的经验,前两周的用户里有很多是自发分享,那后续一定是能带来不错的裂变效果,结果……后面迟迟看不到这种情况。」

「我最早觉得可能是产品名字或者切入点有点小问题,但是,用户的体验反馈又挺不错,这就让我们很不解,怎麽也找不到问题。」

「结果……有个程式设计师不经意的发现,不管我们分享到Ins还是脸书的视频,Logo标志全部都是被自动裁掉的!」

「那些观看了视频的人压根不知道这样的视频是用我们的软体制作的!」

俞兴看着有些激动的吕海颖,点评道:「脸书是很成熟的巨头了。」

「这种小细节真是让我没想到,我们现在调整了Logo的位置,免得会被上传的是自动裁剪。」吕海颖谈完这个让自己印象极深的细节,又说道,「Logo一动,效果就立竿见影,上一周的日均增长在1500左右,但我们这一周从脸书买量,效果就比较一般了。」

她皱眉说道:「脸书的GG投放系统肯定也是很成熟的,我觉得还挺类似于我们在『最新热点』上的信息流,是能带来精准投放的,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我们软体的留存率很差,次日的留存率只有30%,流量导过来,实际上却很难接住。」

俞兴听到「30%」这个次日留存率,眉头也皱了起来,这个表现很差。

他问道:「你们是怎麽考虑这个30%的?」

「我在团队里重点讨论了这个事,现在很难具体说是哪种原因最关键,也可能是综合性的。」吕海颖的语速放慢,「我们觉得脸书的用户是存在他们固有习惯的,那麽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他们长年累月的使用这个软体都是习惯了以社交关系作为驱动的内容分发。」

刘琬英听到这里,觉得挺有意思,插嘴道:「小颖,你这麽说,我倒是想起来我以前在香江的时候用脸书,很多时候都是看看好友动态,看看群组讨论,这大概就算是社交关系的驱动?」

吕海颖认真的说道:「是的,就是这样,这样一个群体在我们的MusVid上面没有瞧见自己的社交关系,本身的主打又是音乐视频,第二天可能就懒得打开了。」

用户习惯是可以改变,但又很难改变的。

俞兴从办公桌后起身,伸手在白板上写出「脸书」和「Mus」,又在前者的前面写了「社交关系」四个字。

他凝视一会后探讨道:「30%确实很不好,但软体上的社交关系是要依存于用户总量的,碳矽数据本身在研究算法,如果用户总量上去,这种表现也许会有回暖。」

算法推荐要在用户基础上才能推荐,连可以推荐的用户都没有,那自然推无可推,也就难以提供用户习惯的社交关系。

吕海颖走到师兄旁边,伸手在白板上画了一道拐弯的线条,说道:「我们也这麽考虑了,觉得这应该会存在一个拐点,至于这个拐点是35%还是40%,乃至50%,现在很难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也没法判断。」

存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拐点?

俞兴看了眼线条,点头道:「嗯,我相信有这样的拐点。」

吕海颖露出一丝笑容:「这得观察,除了社交关系的习惯,脸书的核心用户群体是中青年,年龄普遍25-44岁,这可能和我们设想的青少年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MusVid主打的是音乐视频,是对口型的降低创作难度的方向。

基于这种定位,目前考虑的用户群体恰恰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按照团队具体的划分,其实就是16-24岁的年龄区间用户。

这种脸书用户群体的划分是有它自己的信息披露,本来没在吕海颖等人的考虑范围,是在买量测试的结果不佳之后才返回来思考的。

与之类似的因素还有两款软体的内容风格,脸书上的用户更习惯的是家庭照片丶朋友照片丶新闻分享等更加日常的内容,而Mus这边的音乐视频更为夸张,如果加上滤镜,就显得更加割裂。

简单说,脸书是日常向,Mus是娱乐化。

俞兴和刘琬英都没有再打断吕海颖的侃侃而谈,完整的听完了她和Mus团队的反思与分析。

从冷启动到买量尝试,Mus团队延续了碳矽数据公司做软体矩阵的经验。

吕海颖这麽说完之后先喝了口水,然后询问师兄:「师兄,你觉得哪种因素更为关键?」

「我觉得现在倒不用急于考虑哪种因素更关键,还是继续推一推,冷启动上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用户规模层级的问题,层级上去,一些问题可能就是消失了。」俞兴平静的说道,「不过,这个次日留存率的30%……」

他指了指白板上的数字。

吕海颖说道:「我们会尽量改善这个留存率,估计需……」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俞兴打断道,「这个数字是差的,这个论述没问题,但表现差的原因我刚才说了,可能是总量的问题,可能是存在拐点的问题,但大家一看到它就觉得差。」

他换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既然大家都觉得差,我们的假想敌脸书,它能不能因为这种数据而忽视我们的发展呢?留存率是实打实的。」

数据是真的,但孤立的数据未必反应全貌。

吕海颖怔了怔,没想到师兄的思路已经转到了与脸书潜在的竞争。

海外巨头远比国内更加垄断,这是她和师兄聊过的事,后面一定会存在类似上限的竞争打压。

她思考一会,斟酌道:「有这样的可能性,数据确实是真的。」

「海外市场不是统一的,本身可以划分不同的国家,用户总量也可以这麽遮一遮。」俞兴稍微把目光放远了一些,「我们现阶段还是要给脸书送钱,并且要让它判定我们送钱的效果不佳,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我觉得Mus需要找到一位幸运的脸书金牌销售。」

吕海颖有些明白师兄的意思,Mus人傻钱多,不会构成威胁。

她的念头跟着转悠了一会,提议道:「我觉得我们这个阶段的动作可以命名为『相信拐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