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势风云 仙子叛逆(1 / 1)

第141章 大势风云 仙子叛逆

鲲帮帮众离开,周奕又朝信上扫过一眼。

本打算继续在牧场待一段时间,与老鲁谈论武学,顺便和秀珣一起赏月聊聊美食。

此时却静不下心来了。

生出去意之后也不迟疑,当天下午便至后山辞行。

鲁妙子还是一副悠闲适意的姿态,抚须笑叹:

「江湖风云,群雄逐鹿,你青春年少,远比老夫当年精彩。」

「那倒未必,」周奕打趣道,「先生博学多才早有声名,追逐阴后又得风流,自是羡煞旁人。」

鲁妙子尴尬一笑,摆袖将他撵走。

又道:

「有时间再来看我。」

「当然,我还念着先生的六果酿。」

周奕道了一声,朝老人拱手欠腰:「保重。」

这段时日他收获甚大,老鲁毫无保留,让他见识大涨。

鲁妙子含笑点头,在周奕转身离开时,忽然又提点一句:

「周小子,少惹情缘,别落得和老头儿一样。」

鲁妙子说完,就听周奕头也不回地应道:

「放心,我当引以为戒。」

他话语中,似乎还夹着笑声。

鲁妙子盯着那背影,登时连声笑骂,仰头朝虚空叹道:

「向兄啊,这小子还是不如你,向兄你兢兢业业,这小子只会挥霍天赋.」

日落月升,翠煌阁楼顶楼六盏琉璃宫灯齐齐点亮。

往常一些时候,商秀珣晚间在此,处理各地发来的信笺,还有牧场大管家丶执事们带来的生意变动。

周奕便在一旁吹着晚风打坐。

她只要一抬头,便能看到他。

这麽长时间下来,似乎都习惯了。

乍一听他要走,商秀珣自然不舍,她可没有后山老头那等洒脱心境。

他身份独特,投身乾坤鼎争之内,如今天下动荡,时局莫测。

能在此耽搁这麽长时间,日日陪伴,已是出人意料。

恐怕他家军师在外,都要埋怨几句。

她自问知晓情理,更管理牧场山城,清楚知道其中有多少事情要做,口上挽留的话自不会去说。

「你别一直盯着我,吃菜。」

周奕指了指桌面,又给她夹了几条小银鱼。

「确定明日便走?」

「对。」

美人场主没理会碗中银鱼,只盯着他的脸,没看出他有什麽留念。

忽又听他道:

「江淮一地恐有大变,必须身至,不过,我会给你写信。」

商秀珣只是稍感慰藉。

她看重这份书信情义,可体会过人在身旁,书信写得再长,终究不及此刻。

「你几时还会再来?」

「这得等我去了江都才知道。」

周奕话罢,继续给她夹菜,又叫她吃。

商姑娘是个贪嘴吃货,这时却感觉菜色无味。

想着好长时间见不到他,眼神便移不开了,周奕停筷看她,忽见灯下美人俏脸生愁。

把椅子挪移凑近,伸手拉她。

美人场主感觉手腕被一只有温度的手轻握,她只需一点抗拒,便可挣脱。

以她表面含笑丶实则拒人千里的孤冷性子,断不会受人轻薄。

但是,却没有反抗,把心中的傲气心甘情愿放下,顺势找回了在后山时的感觉。

那时她心神恍惚,缺乏依靠。

这次山城井然有序,老头子起死回生,与上次的感觉大有不同。

更羞涩,心儿跳得更快了。

却又想着若是他再行轻薄,便咬他一口再逃开,免得他以为自己是个随便的女子。

可是周奕就是将她搂在怀中,又自顾自吃菜去了。

商秀珣放松了一些,却想到自己的娘亲。

忽然说道:「能问你个问题吗?」

「随便问。」

她沉吟几息:

「慈航圣女与阴癸妖女都是风华绝代之人,听说她们与你多有往来,这是真的吗?」

周奕毫不犹豫地说道:

「我与她们打过一些交道,她们也确实和秀珣一样风华绝代,但那是因为我武功特殊,她二人争斗不休,便想拿我练武。你要说关系,多半都在武学上。」

「真的?」

「至少现在是真的。」

「呸,还『现在』.」商秀珣听到这话,气得锤了他一下。

又说道:「你那麽精明,怎不会骗我几句?」

周奕停了筷子,追思道:

「想我们在南阳城外匆匆一见,而后因为当阳马帮的事互寄书信,成了无声的朋友,直至现在,这份情谊好生珍贵。我不会骗你,也没有骗过你。」

商秀珣心中念着他的话,嘴上又道:「哪有朋友的是这样的。」

她只是这样说,却没有要起来的意思。周奕左臂一弯,将她抱得更紧一些。

「秀珣,分别在即,我敬你一杯。」

周奕右手一动,晃出一层空间波动。

不远处的白玉杯飞入他手中,与面前的杯子放在一起。

倒了两杯滇国甜酒。

商秀珣拿过酒杯,宫灯下,两人轻轻碰杯,一饮而尽。

商秀珣不再说之前的话,只回味着甜酒的味道。

趴在他怀中问:「这酒甜吗?」

「当然甜。」

她面颊烧红,无比醉人:「等你下次再来,我请你喝更甜的酒。」

周奕认真思索:「还有更甜的酒?」

美人场主轻嗯一声,双手将他抱住,很是不舍。

周奕把酒杯放下,感受到她的情义,作为牧场山城的主人,她似比寻常人更缺安全感。

念及她长辈经历,周奕声音更加温和:「休说更甜之酒,哪怕只得旧醅,我也会欣然返回。」

商秀珣沉默一会:

「你此次下江南,若需马匹,便投信告知。」

周奕道:「岂不是坏你家祖训?」

「不坏,依然是在商言商。」

「哦?」

商秀珣头也不抬:「非是白送,一匹马,我卖你一个铜钱。」

周奕啧啧称奇,笑赞道:「真商业奇才也!春秋时的范蠡丶子贡,秦国的吕不韦,论及做生意,他们也远不及秀珣。」

商秀珣听罢,露出笑容。

当晚,美人场主近子时才离开翠煌阁。

周奕回到四楼住处,不及合眼。

点灯伏案,直至一个多时辰后才躺回床上。

翌日一早。

商秀珣单人送他下山,并且牵来一匹通体雪白,没有半根杂色的宝马,号作照夜玉狮子。

乃是牧场最上等的千里马。

周奕准备乘船,顺江直下,就谢绝了这份好意。

不过,另给的两葫芦酒,他却毫不犹豫地带上了。

站在东峡城楼上,望着远处青影逐渐消失,隐在清晨雾霭之中。

她正怀愁绪,身旁走来一位巍若松柏的老人。

鲁妙子眺望东方,看不到那人了,转脸看了女儿一眼,忍不住说道:

「周小子什麽都好,故而很难像我一样锺情。所以,你莫要学青雅,凡事不要藏在心底。」

商秀珣横了老头儿一眼,懒得吐槽。

不过,一路返回内堡时,也会想起娘亲。

自然而然,也联想到他与那些女子的江湖绯闻。

微皱秀眉,走上翠煌阁四楼。

一推门,她朝床上一看,忽然笑了。

这家伙那样稳重,这次走得急,竟连被褥都没收拾,还是乱糟糟的。

她时而也住在这,对周遭古剑字画,诸般挂饰都熟悉无比。

正伸手去迭被子。

忽然一怔,朝床头瞧去,那边原本挂着的一幅山水画被取了下来,变成了另外一副画作。

定睛瞧那画.

画中背景是内堡旁的膳楼,正有一个绝美女子在膳楼小院手执蒲扇,面带笑意地望着一个火炉,上面煨着肉,地上乱糟糟的,散落几个香菇,酒壶歪倒在旁。

正是她煨甜酒鸡时的画面,不过与真实不符,可见他只是猜到,没有瞧见,只凭想像作画。

虽与现实场景不符,却让她大感温馨。

似乎自己什麽都不用说,他也能明白心意。

还能以这样的方式,让她知悉。

梨花桌上的画笔颜料都被动过,用的还是她准备的绢帛。

这都是之前她看画意动,才叫人购置回来的。

再想到方才那老头儿说的话,你不懂娘亲,他却懂我。

哪里有什麽可比性.

周奕从东峡而下,至山脚不远遇到几名等候在此的巨鲲帮众。

从怀中摸出三封信。

两封薄一点的是给陈老谋丶杨镇的,另外一封厚实一点的则带给表妹。

几人得了他的嘱咐,恭声而退。

好在他的精力远超常人,少睡几个时辰没什麽影响。

戴着青竹斗笠,直往沮水码头,低调坐上一条商船。

来往行客甚多,不到一炷香,客船顺沮水而下。

周奕坐在船头,瞧着篙师弄帆,唱着开船的号子,声音极为洪亮。

正在这时,有几个懂武艺的赶路客听到他的唱喝,提起轻功,飞身上船。

付过船钱,便在周奕不远处坐下。

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周奕迎着凉爽秋风,在哗啦啦水流声中举目望远,沮水下游所在,正是江陵。

入了江陵,顺长江东奔,直去扬子津。

本该去老杜丶李靖虚行之那边瞧瞧的。

一念江都之事,便不打算再耽搁,等返回时不那麽匆忙,再行契阔.

……

鲁妙子起死回生后第七十三日。

有大队军阵顺通济渠,从梁郡来到彭城郡,正是镇寇将军尤宏达统率的人马。

自大隋义兵兴起,救火大将军张须陀在各地平叛,未尝一败。

大海寺一战之后,不少白日做梦之人幻想破灭。

大隋气数将尽!

张大将军,败了,成了瓦岗寨与李密的垫脚石。

镇寇将军遏制李密之势,他与秦叔宝丶程咬金先破李密阴谋,又在荥阳之南振臂一呼,收罗散兵近两万,聚众四万馀,把守通济渠要道,挡住瓦岗军追击,叫李密也不敢再犯。

当下,通济渠上,正有一艘五牙战船顺流而下。

数名魁梧将军站在楼船上,最前方那人,胡须点白,一脸方直刚正之色。

「宏达,这次若不是你,我已葬身大海寺,还要连累众多兄弟。」

「我常对你们说追敌太深乃兵家大忌,却犯下这样大的错误,果然是老了。」

老将军望着河水,只觉秋风萧瑟,豪情不再。

高大的身躯,没有往日那般笔挺。

他身旁那眉骨处带着三道刀疤丶凶威凌凌的将军道:

「大将军言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一败而否定所有功绩?此行便是至江都,陛下也不会怪罪。」

这倒不是张须陀担心的。

他叹了口气,望向北方:「李阀也要反了。」

「骁果军不在,我们也不在,加之大海寺一败的影响,人心思变,以李阀的影响力,长安守不了多久。」

张须陀周围,秦叔宝丶程咬金丶罗士信等将听罢,各都有些恍惚。

连李阀都要反了。

他们没应话,尤宏达却咬紧四个字:「帝在江都。」

张须陀深看尤宏达一眼,点了点头。

「为人臣子,食君之禄,理当尽忠。张某本该死在大海寺,如今苟延残喘,便让我在江南,为大隋再尽一份心力。」

他一眼扫过几人:「江南局势,你们怎麽看待?」

程咬金秦叔宝一齐答道:「江淮军势力最大。」

「不考虑武林势力,之后几大叛军便是萧铣丶林士弘丶沈法兴丶李子通。如果岭南宋阀与李阀一般,南部之凶险不逊北方。」

张须陀面露难色:「这江淮大都督可是个难缠人物。」

罗士信问:「历阳也被江淮军占据,加之清流丶六合丶同安丶庐州,以及淮河以南诸郡,想要将他们一举击溃,以我们的兵力,短时间是做不到的。」

罗士信勇力过人,却是个忠厚耿直的性格。

张须陀听罢摇头,提点道:「他们所占之地倒是其次,难对付的,乃是这个人。」

罗士信忽听他长叹一口气:

「放眼天下各路反王,唯有他正在尝试拾取大隋丢失的东西。」

不等罗士信问,张须陀又道:

「有些人嘴上说的好听,却把百姓当成傻子,无有实质。有些人多做少说,百姓能感受得到,自然就拥护。陛下修运河,三征高句丽,伤透了百姓的心。」

「现如今,有一个人,正在安抚他们。」

「来整丶尉迟胜丶公孙上哲连败,我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江淮一地的百姓,并不认可他们是来平叛的。」

「这样的对手,最难对付。」

罗程秦三人,自然明白张须陀的话。

张大将军看向尤宏达,又问:「宏达,你认为江南该怎麽理会?」

「江淮军应放在最后。」

「详细说来。」

尤宏达徐徐说道:

「应先平定李子通丶沈法兴萧铣等人,他们比江淮军好打,一旦打下,既能壮我军威,又能扩增兵力。若与江淮军相斗,反要被这些人骚扰,沦为变数。

至于岭南宋阀,既未反叛,可劝陛下拟旨安抚。

等余贼全灭,再对付江淮军不迟。」

他的话有点道理,但张须陀有个疑虑。

尤宏达又道:「将军可是担心江淮军发展过快?」

「正是。」

张须陀一脸严肃:「此人乃是大隋最大威胁,咱们平贼速度,可不一定能有他快。」

罗士信丶秦叔宝程咬金各都看向尤宏达。

忽见他满脸肃穆,低声道:

「大将军若想提前与江淮军决战,估计得不到认可。如今去到江都,入了宫廷,首先面对的便是宇文阀丶独孤阀与骁果军,这三方势力的态度,都是暂求安稳,不与江淮军相争,大将军如何改变?

若要按照大将军的心意行事,恐怕要在陛下面前斗赢这三方才成。」

张须陀也是明白是这个理,只觉头疼。

想着先去江都看看什麽情况再说,心中又担忧江淮大患。

那个人的身份,太特殊了。

张须陀正有所思,忽有快马赶至河边,金紫大营一位高手飞跃三丈,跳上船来。

「什麽事?」

尤宏达往前一步,那人递来急报,双手呈上。

「尤将军,这是安陆郡送来的急信!」

尤宏达眉色一变。

拿来给张须陀,张须陀打开一看,呼吸登时变重。

正是安陆太守鱼具容所书:

「大将军,南郡丶竟陵郡都已归附江淮大都督,安陆危矣!」

安陆郡在竟陵郡旁边,北上是弋阳,已在江淮军的虎口之下。

这鱼太守,只差献城投降了。

刚刚还在说江淮军发展快,这会儿就瞬间应验。

程咬金丶秦叔宝与罗士信这才深深体会到张须陀方才的话。

他们看了张须陀一眼,大将军心够硬,依然能保持镇定。

再看尤宏达。

这位镇寇将军看罢之后,比张须陀还要镇定,面带从容,二目清明,有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感,果有大将风范。

「鱼太守怎会将信寄到我们手上?!」

金紫大营的高手道:「另有一信送去江都。」

张须陀摆手让他退下,只觉大隋前途一片黑暗。

连鱼太守都知道,寄去江都的消息,到不了陛下手中。

「速下江都!」

他一声令下,军中再响螺号。

张军大营的五牙大舰一路从通济渠下到淮水,才近盱眙,便全军戒备,提防江淮军杀至。

然而,江淮军并未派人拦截他们。

与在白马湖被灭掉的公孙上哲比,他们这帮人可谓是一帆风顺,到山阳,入了邗沟。

盐郡的韦彻也视若不见,任凭他们出高邮湖,进扬子津

……

终南山上,帝踏峰。

秋风过境,层林尽染,悠悠山道忽现两块巨大石壁,各悬一石牌匾,刻着「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几名背负长剑的慈航弟子从长安返回,穿过七重木门,最终推开那一扇枣红色大门,入眼便是巨大广场,广场后方有一大殿,上书「慈航」。

此处并非东都分设,而是慈航静斋山门所在。

这些束着长发的女弟子来到慈航大殿前,看到了一名身着灰袍的女尼正举目望来,各都加快步伐。

女尼看上去三十岁,青丝尽褪,显得脸部更加分明,如山川一般灵秀,使人浑忘凡俗。

「斋主。」

慈航弟子一道见礼。

「长安之事如何了?」

一名气息平稳的年长门人站了出来:「长安城中的那几大派,各都支持李阀。」

梵清惠微微点头,众弟子这才散去。

她目光扫过广场,又看向大殿内部。

长安的事原本不必她费心,可是

她最得意的弟子,像是出了一些状况,也不知是该喜该忧。

上次去了南阳一趟后,回来即闭关。

那一次,梵清惠也只当徒儿在红尘走动,达到了炼心效果,没有太在意。

可是

这一次她却再不能忽视。

红尘炼心,哪有这样迅速的。

出于对剑典的了解,梵清惠如何猜不到?

能这般刻骨铭心,只能是尘世情缘,慈航剑典的情乃是极致的情,极致的爱。

以情炼心,最终斩去。

这才能让剑典大成,身心空灵,不为外扰。

唯有这等境界,才能进入剑典记载中的第十三章,闭死关。

那是一种徘徊于死亡边沿的枯禅坐,稍有杂念,立刻全身精血爆裂而亡。

梵清惠几经思索,迈步朝大殿深处走去。

她这段日子不断思考,是什麽样的人,能让妃暄炼心至此?

怎麽想都觉得不可能。

天刀宋缺丶武林判官谢晖,自己当初遇到这两位天骄人物,也没生出这般状况。

她有些担心,这个从不需要操心的徒儿,可能练功出了岔子。

梵清惠走到一栋静谧小院,院中的银杏树下,正有一名不似凡俗的空灵仙子在打坐。

许是听到了她的脚步声,慈航仙子睁开了澄澈眼眸。

里面倒映着的某道白影,转瞬消失。

「师父。」

师妃暄欲要起身问候,梵清惠已坐了下来。

「妃暄,你可有困惑?」

「徒儿有两个困惑。」

梵清惠示意她继续说。

「本门选择,可曾出错?」

梵清惠摇头:「这一点早有印证,我们推波助澜,可化解天下的戾气纷争,让无数人因此受益,少受苦痛。」

她又道:

「此事你不必怀疑,你所行所做,定然是为福苍生,你要相信祖师。」

梵清惠说到「祖师」,师妃暄心神一紧,欲言又止。

梵清惠知悉她的心意,温和一笑:「你天资绝佳,虽然功力不及为师,但境界可能已在为师之上,但再有天赋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没有人会因为这点错误而怪你。」

师妃暄面带歉意:「师父,徒儿想问」

「道胎如何能成?」

梵清惠道:「剑心通明斩去一切,先天精神无垢,便从后天成先天道胎,如此才能闭死关。倘若斩得不够彻底,哪怕达到闭死关的境界,也没有机会功成。」

「精神无垢,便是忘掉炼心之人吗?」

望着师妃暄带有一丝慌乱的表情,梵清惠拉着她的手轻轻一拍:

「为师明白你的感受,那种爱恨纠缠乃人之本能要斩去殊为不易,但这正是祖师的智慧所在。」

梵清惠细数宗派过往:

「当年初祖地尼与魔门第一代邪帝谢眺相恋,观魔道随想录,后来因道统分歧而断去情缘,初祖遁入空门,坐枯禅时顿悟,这才有慈航剑典。她老人家同样是这般修习的,所以与你所行之事一样,当心念决绝,炼剑心斩之,不必再有困惑。」

师妃暄微微点头。

梵清惠忽然问道:「让你纠结之人,可是南阳那位道门小天师?」

「嗯。」

师妃暄应了一声,她的表情在梵清惠看来很是正常。

「确实是个惊才绝艳的人物,难怪能吸引你,只是,可惜.」

「不过,他却是极适合炼心之人。」

她凭自己的经验猜测:「我看你又有精进,可是将他斩了个七七八八。」

「嗯。」

师妃暄带着深深歉意:「可徒儿未能将他全部斩去。」

「无妨,凡事不能一蹴而就。」

梵清惠宽慰一声:「你年纪尚小,便有此成就,已是本门继初祖之后最有天赋的人,也许你的成就能超越初祖。」

话罢,她站起身来:

「长安的事暂不用你帮手,继续闭关吧。等出关时,你去一次巴蜀。」

不等师妃暄问,梵清惠就给出解释:

「天下局势变化之快已到不可预料的地步,凡事都得提前了。」

她话音落下,人也离开这静谧小院。

银杏树下的仙子,也在这个时候长舒一口气:

「师妃暄啊师妃暄,你做了一件最不该做的事。」

慈航圣女第一次在慈航静斋内叛逆,她轻拍胸口,想到自己欺骗了师父,内心无比自责。

也许师父真的错了?

我若是找到正确的路,是不是对师父丶宗门有益?

她给自己找了个这样的理由才好受一些。

师妃暄闭上眼睛,上一次从南阳回来时,体会还没这般深刻。

此次从东都斋院返回终南山,为的便是清净,没想到越来越不清净。

对那个人的印象,已是深入心间,怎麽斩也斩不去。

显然,已是进入到另外一种剑典也没有记载过的修炼状态。

如果梵清惠看到此刻仙姿玉骨的圣女所展露的动人神态,恐怕会怀疑她走火入魔。

而师妃暄的脑海中,则回荡起一句话:

『你拿我练功,其实梵斋主也不一定懂。』

道兄,是你对了,妃暄也没能忘记你。

她从银杏树下站起,拧着眉头,想到了一件极为为难之事。

东都丶巴蜀丶长安.

……

济阴郡西侧,郡城外二十里处一栋破落寺庙内,晚间正升起一堆篝火。

一个老者坐在靠后一点位置,前面两个小青年,正在篝火旁烤着鸡翅膀。

周围还有一大群人。

正有一名妙龄女子笑望着两人:「你俩仔细一点,莫要烤糊了。」

「傅大姐放心。」二人异口同声。

寇仲讨好一笑:「是否我将鸡翅烤好,你傅大姐就愿意教我奕剑术哩?」

徐子陵用胳膊撞了他一下:「你别乱说了好不好。」

傅君婥没生气,反觉得这两小子很投缘,这一路随着大队人马而来,这两人一直叽叽喳喳,十分有趣。

「师姐,这两个家伙满口谎话,你可别被他们骗了。」

奕剑大师的二徒弟傅君瑜在一旁冷声说道。

寇仲龇牙笑道:「傅二姐你的宝剑在海上丢了,新剑还是我们打出来的,怎能不念我们的好。等我们遇到龙老大,让他打造一柄寒铁宝刃,傅二姐一定高兴到嘴巴都合不拢。」

傅君瑜怒瞪他们一眼:「我丢剑还不是因为你们,再废话,我把你的舌头割下来。」

高句丽武学宗师金正宗道:

「这两个小子狡猾,但是有点手艺。这次去到瓦岗寨,就先把他们放到锅炉房打铁,返回时,再把他们带上。」

一旁石龙不说话,默默看着这一切。

周围一大群高句丽高手,暂时别想走脱。

才出琉球不久,遇到海上大战,然后上了高丽大船,在海上几番波折,被高丽宗师察觉。

老老实实跟他们返回平壤,虚以委蛇之下,见到了奕剑大师,接着又与他们一起回到中土。

此次去李密所在,不知又会有什麽么蛾子。

石龙没多想,只是顺其自然。

忽然

他身旁的门板传来动静,上方昏死过去的英武魁硕青年,终于醒转过来。

今日打护城河路过,这青年漂在水上,被寇徐二人捞了上来,便一路带到这里。

高句丽这帮人也懒得管,就由着他们。

本以为这青年要死,没想到命这麽硬,竟然活了。

「小仲小陵,你们捡来的这人,他动了。」

寇仲大乐:「我就知道他没死,怎麽样,我没说错吧。」

徐子陵朝周围看了一眼:「算你厉害。」

他们把鸡翅膀朝火堆旁一插,这时,那英武青年睁开眼睛,第一眼便看到他们。

「你小子终于醒了,不枉我抬你一路。」

「小陵,他也是个用剑的。」

「你是怎麽被打落水中的?」

「……」

跋锋寒晕晕乎乎,听到一大堆聒噪之言传入耳中。

两道人影在眼前晃动,最终定下来,看清了这二人的模样。

凭藉强大坚韧的意志力,瞬间让大脑恢复清醒,想到了之前的事。

他本从榆关而下,准备寻大隋高手挑战。

还要去见识一下,什麽年轻一辈第一人。

过关之后,碰到第一个吸引他的人物,便是个背着棺材的矮胖人。

对方说什麽请他入棺的荒唐话。

于是拔剑出鞘,与其大战一场。

结果以惨败告终,那矮胖人的手段相当恐怖,这一战他身受重伤,若非正好有一夥马贼搅局,他恐怕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使用人马合一之术,一路逃到太原郡。

待伤势好转,功力又有进步。

这次才出关,便碰上一个姓裘的,几句话放对,又是一场大战。

此人亦是凶悍无比,被他打入一身魔气,差点身死。

巧妙的是,这姓裘的对头不少,来了一堆黑衣人。

跋锋寒记得很清楚,这些黑衣人全都魔气森森,无一不是高手。

虽然出名不成,还遭遇两败,但以他强大的心志,这自然算不上什麽。

一边养伤,一边往南。

到了济阴郡附近,路过一条大河,正有一位两鬓霜白的潇洒中年人在赶路。

受对方气质影响,两败之后的跋锋寒战意更浓。

但战意才起,便觉得眼前一花。接着双目晕眩,生死不知。

此时细细一想,心中发寒,知悉撞上了可怕人物。

这大隋,怎麽和自己打听到的不一样?

跋锋寒皱着眉头,没管那两个怪异的小子,朝四周看去,他已感受到一众高手的气息。

这又给跋某人干哪来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