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皇家科学院(1 / 2)
朝堂里的气氛愈发燥热了。
景帝定了定心神,赞叹道:“好!既然如此,那造船之责便交由鱼定城督造,即刻派人传旨发往鱼定城。”
“另外,朕前日观火器之利,决定在京中另立一营,操练火器,名为神机营。”
“冯杰,此事你派人去做,先给朕拟出一套章程。”
冯杰赶忙称是。
方正一骤然心里一松。
大事已定,后续就顺利了。
给鱼定城去一封信,详细安排一番就妥了。
鱼定城基本能算得上自己第二个大本营了,上下都是自己的人,也在自己掌控中。
先今兵粮足备,后续出海,只要朝廷的眼界打开,那么多聪明人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办。
自个也不必再苦哈哈的连蒙带骗了。
就在这时,景帝忽然道:“方卿,朕当初被青霉素所救。此药功效甚强,不过当初朕曾问桃源县的郎中,他却说不知成本几何。朕欲将此药引为军需,是否可行?”
青霉素?昨日在县里各研究所逛了一下还真是特别关注了一番。
方正一顿了顿道:“回陛下,青霉素疗效甚广,确实可行。”
“不过药物制作不易,尤其是保存困难,一场战争恐怕还未等使用便失了药效,短期内恐怕难以装备至军队。”
“但是并非没有解决之法,臣已命人在京城内开设医馆,利用青霉素治病救人。在这过程中可以改善工艺,或许日后便有可能装备全军了。”
景帝似有些遗憾的道:“也罢,万事不能尽善尽美,或许是朕太急于求成了。”
“青霉素的研究如若需要户部拨银,卿自当开口。”
户部拨银?
景帝这话一出,方正一神情出现了一丝恍然。
对啊,搞研究这事儿丢给皇家或朝廷就可以。
自己大包大揽的习惯了,有些事何必自己一个人硬扛呢?
现在这是最好的时机!
“多谢陛下!不过臣刚才突然想到一建议。”
“讲。”景帝道。
“桃源县内有诸多研究所,专门负责研制药物,器械一类。火器所跟青霉素皆是出于研究所,这每一项都能改变我大景的格局。”
“可桃源县毕竟是一小县,任何事都是力有不逮,所以臣请陛下建皇家科学院与附属的学院,广收天下人才,引为己用。一来可为朝廷出力,应对将来之变化。二来若有创举,也可造福天下百姓。”
“皇家科学院及附属学院初始的建设和运营,臣愿一力为陛下分忧!”
科学?
有人从方正一那听过两嗓子,但还有不少人都是一头雾水,科学是啥玩意?
“方大人,科学是何意啊?”有人问道。
“科学?科学就是一种方法论,建立客观事实,与可检验基础上...,当然了我说的未必全对,这只是桃源县的说法罢了。换个简单点的说法,科学的反义词就是迷信。”方正一道。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方大人,您这说的玄之又玄的我也算听懂了,合着科学院要招的还是匠人嘛。我工部下辖的四属部完全可以胜任,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啊!”
说话之人有些不忿的样子,您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来抢工部的活儿,着实有些过分了!
方正一愣神了一瞬。
谁上来就夹枪带棒的?开海的事都定了还指望我给你面子?!
侧目看向说话之人,见是工部侍郎曾平,拱了拱手道:“曾大人,科学院与工部不同。”
“工部要求的不过是熟手的工匠,而科学院要打造的是研究型人才,需要做的是创造性工作。”
“按部就班的活计,大可不必!况且...工部的匠人也是世代传承,一代代荒废下来,恐怕手艺也就那样吧!”
曾平没想到方正一上来就怼,看了眼景帝又看看工部尚书,脸一红道:“方大人此言大谬!工部的匠人皆是天下一等一的匠人。况且并非全由世代传承,民间若是有出挑的能工巧匠,工部也是一直在招募的呀。”
“那怎么没见你们搞出青霉素,火药,火枪呢?”方正一反问。
“啊我...这不过是一个偶然!工部又没有道士炼丹,也没拿到吴王的怀表。若是提前发现定然也能研究出来。”曾平强行辩解道。
“那青霉素呢?”
曾平面色涨的通红,吭哧瘪肚的挤出了一句:“那是太医院的事。”
景帝看着心里暗暗发笑,但是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
前一阵方正一都是老老实实的,跟谁说话都是客客气气。
如今倒好,开海的事一定,马上被打回原形了。
后面估计又要不消停了
“好了方卿,不必多言。敕造皇家科学院也无不可,此时国库充裕,可以先行一试。”景帝道。ωω
新任户部尚书许温书却在此时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曾大人所言有理。刚才方大人所说科学,臣也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四个字,格物致知。”
“可是工匠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若谈格物致知未免有些...”
话到此,许温书便不再多言了。
倒不是跟方正一不对付,实在是心里难受。
本来刚一上任没多久,国库便充裕了。
哪成想来了个锦衣卫,这锦衣卫的食量大的吓人,一个人伙食费顶寻常五个人。本来不想给那么多,架不住方正一的面子跟软磨硬泡,终于还是批下了银子。
锦衣卫要钱,忍了!没有方正一还轮不到他上位!那开海呢?五百万两被预定出去了,再造神机营还不知要花多少银子。
可又要加皇家科学院和附属学院,这后面就没头了。
到时候业绩一出来,户部的账上银子又空了,皇帝跟朝廷还怎么看自己?
一个无能之辈!只会猛花钱,不会省钱赚钱?
方正一脸一垮大声道:“许大人,你这是拉偏架啊!”
“什么叫工匠大字不识一个,难道有人生下来的就会写字么?学个字要花多长时间,瞧把你们能的。”
“格物致知也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吧!那么多读书人怎么没见有一个研究出火药火器、青霉素的呢?来来来,大伙说说咋回事?是书没念到家呀,还是书没念到家啊!都格到哪去了?”
见方正一混不吝的劲忽然冒了上来,众人心中大呼头疼。
“方大人慎言!您这不是胡搅蛮缠吗?没这样的!”
“开始了,他又开始了!”
“方大人,格物致知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可是工匠之事也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啊?君子不器,哪能像工匠一样一心扑到那些琐事杂事上呢?”
方正一吹胡子瞪眼:“什么!青霉素活人无数,火气火药将来在战场上肯定也是履历旗鼓,无数将士因此获益。”
“你们竟然说这是杂事琐事?好像你们使使劲就能弄出来似的,谁要不服咱们都拉出来溜溜!”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群臣臊眉耷眼的看着方正一发言,没人愿意再接话茬了。
这货战斗力不一般,而且不按套路走。
万一骂出两句脏话那面子还往哪搁?
方正一继续道:“陛下,科学一道并非诸位同僚想象的那般单单局限于工,而是无所不包,涉及宽泛。”
“当前工部虽然有能工巧匠,但是依臣看来那是远远不够的。”
“寻常的工匠依赖于家族传承,技巧的教学也完全是师徒制。做师傅的藏头露尾到老了才愿意教这一招。学徒学有所成之后自然是有样学样,如此下来古今不知有多少技法流逝,更难以规模化整理!”篳趣閣
“如此,臣才建议另立皇家科学院!以一套新的逻辑出发,从底层教授,打破常规!否则依照旧俗下去,那我大景的工匠技艺恐怕以难有大的突破。”
“而且老匠人通常思想僵硬,但凡有新人创造出新事物,便直斥人家玩弄奇技淫巧不务正业。”
“就如同臣这般,臣虽然年轻,但也是做出了一些微小的成绩。可是咱们这些同僚怎么就视而不见呢?无非就是人老了,观念顽固,加上内心自惭形秽,见不得臣英姿勃发的样子。从而羡慕、嫉妒、恨,最后忍不住进行人身攻击。”
???!
群臣脸绿了。
焯!你年轻!你了不起!
特么在这胡扯啥呢?攻击别人就算了还要夸自己!你立功谁对你有意见了?
自己给自己加戏!
景帝捂着额头陷入无语。
刚想着他要来劲了,还真上劲了!
虽然屁话的成分居多,但桃源县弄出的那些东西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可见方正一的方法确实是有一手的,并非毫无道理。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工部汇聚了天下顶级匠才,也没理由打不过区区一个桃源县。
工部之所以一力反对,还是会怕分权而已。
景帝也乐得让他们吵一吵,吵出结果下决定就可以了。
想着看向了工部尚书姜良,道:“姜卿,敕造皇家科院,你有何看法?”
姜良轻咳了两声:“回陛下,老臣认为并无此必要。既然已有工部何须再建什么科学院与学院呢?”
“若是从民间招募人才,重新培养,所需花费还不知几何。既然工部之内已有熟手的能工巧匠的无数,又何必作此买椟还珠之举呢?”
“至于刚才方大人所言师徒制之弊端,乃是玩笑尔。师徒制传承千年,自古皆然。徒待师如父,师傅方可用心教授,哪怕藏个一招半式也是为了考验学徒的品性,传人若是品行不良,又怎能倾囊相授呢?此乃顺应天理。”
“再进一步讲,就算方大人打算建造科学院跟学院,又如何保证师傅不会藏拙呢?”
“是极,是极!姜大人所言有理,臣等附议。”一片赞同声响起。
许温书心中一喜,看来姜还是老的辣,钱这不
请收藏:https://m.1b0112db.xyz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就保住了?
刚开心没多久,姜良话锋一转:“不过刚才方大人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前些年国库吃紧,招募工匠不力,加上缺乏工程。建造科学院的花费不如让工部多招一些匠人,再另立火器司,臣定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许温书脸嗖的白了。
你也来要?不过两相对照之下,还是工部的花费听起来少一些。
那方正一可不是个省钱的主啊!
无数道想法快速在脑海中掠过,许温书苦笑了一下道:“臣认为姜大人所言有理,不如直接令工部营建火器司。底子毕竟在那里,银子用的效率也高一些。”
方正一冷眼看着俩人一唱一和,等许温书说完,立即道:“许大人,你怎么这样啊!”
“我前一阵请你吃了好几顿饭,你还收了我的厚礼,就这么拉偏架合适么?”
群臣大惊,纷纷看向许温书!
什么?这是可以说的吗?还在陛下的面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