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铭记与传承(1 / 2)
('晚上九点,陈秋铭在211宿舍的台灯下整理着《法治思想》课的期末考试题。窗外的寒风呼啸而过,宿舍里却温暖而安静。他端起杯里的红茶抿了一口,目光无意间扫过墙上的日历——12月7日。还有两天就是12月9日了。
这个日期像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一二九运动纪念日,那个在1935年由北平学生发起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象征。作为法律系的班主任,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学生们铭记这段历史。
他拿起手机,在“共同进部”群里发了条消息:【各位班委,后天就是一二九运动纪念日,需要准备一次主题团课,谁可以负责?】
金叶子很快回复:【铭哥,太晚了吧?现在就准备来不及了啊!】
祁淇也跟着说:【是啊铭哥,时间太紧了,我还要复习呢。】
陈秋铭微微皱眉,正想再说些什么,郑燚的消息跳了出来:【我来准备吧。明早把讲稿和课件发您审阅。】
陈秋铭松了口气,回复道:【好,那就辛苦郑燚了。9日下午讲团课。】他接着安排:【金叶子、祁淇,你们负责做一个展板宣传一二九运动;段雪平,团课后组织一个条幅签名活动。】
群里顿时一片哀嚎,但大家都还是接受了任务。陈秋铭放下手机,心里有些感慨:郑燚这个爱徒,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人放心。
第二天一早,陈秋铭刚到办公室,手机就提示收到新邮件。是郑燚发来的团课讲稿和课件。他泡上一杯茶,开始仔细审阅。
课件做得十分精美,内容更是全面而深刻: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具体经过,延伸到整个抗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最后将历史与当下对比,阐述了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讲稿更是字字珠玑,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青春的激情。
陈秋铭越看越满意,回复邮件道:【做得很好,无需修改。明天下午直接使用即可。】
午饭后,陈秋铭路过文科教学楼的下沉大厅,看见金叶子、祁淇、林晓安和李一泽四人正在忙碌地制作展板。李一泽站在梯子上,正在展板顶部书写“铭记一二九,奋进新时代”几个大字,笔力遒劲,结构端正。金叶子和祁淇在下面帮忙递材料,林晓安则在一旁调试着展示用的平板电脑。
“进展如何?”陈秋铭走近问道。
金叶子回头看见陈秋铭,连忙汇报:“铭哥,展板快做好了。李一泽的字写得真好,为我们省了不少事。”
陈秋铭端详着展板上的字,点点头:“这一看就是李一泽的手笔。”
祁淇不服气:“铭哥,您怎么知道不是我们写的?”
陈秋铭笑了:“你们三个人也凑不出一个写字能看的人。”他特别看向金叶子,“尤其是你,小姑娘长得挺好看,也干净利落,但字如其人,写不好字实在太丢人了。”
金叶子委屈地嘟起嘴,却无法反驳。她的字确实潦草得像是医生开的处方,为此没少被陈秋铭批评。
李一泽从梯子上下来,拍拍手上的粉笔灰:“铭哥,我会教她练字的。”
陈秋铭满意地点头:“好,这事就交给你了。”
这时,段雪平和方圆圆拿着一卷红布走来。“铭哥,条幅做好了。”段雪平展开条幅,红底白字写着“弘扬一二九运动精神,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法律四班宣”。
陈秋铭仔细看了看,十分满意:“很好。雪平,你找几个男生,提前在西区食堂门前摆好桌椅,布置好展板,铺开条幅。团课结束后组织签名活动,向路过的同学宣传一二九运动的历史。”
段雪平郑重地点头:“明白,铭哥。”
次日下午,343教室里座无虚席。金叶子站在讲台上主持班会:“同学们,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团支部指派郑燚同学为大家讲团课。现在欢迎郑燚上台!”
郑燚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她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深色西装,显得庄重而专业。课件投映在屏幕上,“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各位同学,八十八年前的今天,北平的六千余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郑燚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她不仅详细讲述了一二九运动的经过,还通过大量历史图片和资料,生动再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当郑燚讲到学生们面对军警高压水龙和棍棒毫不退缩时,不少同学握紧了拳头;当她展示抗战时期的苦难照片时,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当她将历史与当下对比,阐述当代青年的责任时,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着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