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雪镇故人情(1 / 2)
('陈秋铭和黎晓知从寿杨回到魏次,又一起度过了一晚,他们在一起说了好多好多,面对又一次要到来的分别以及两人将要面对的挑战,黎晓知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陈秋铭耐心地安慰她。
天蒙蒙亮,送黎晓知去火车站的路上,魏次的街景在车窗外缓缓倒退。晨光熹微,为灰墙黑瓦的老城区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淡金色,街边卖早点的摊贩已经支起了炉灶,袅袅白雾在清冷的空气里升腾,带着面粉和油脂的暖香。
黎晓知靠在副驾驶座上,侧脸望着窗外,眼眶还带着昨夜哭泣后的微肿,但情绪已然平静了许多。陈秋铭一只手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始终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无声地传递着温度和支持。
“回去之后,别多想,好好陪陪阿姨。”陈秋铭的声音打破了车内的沉默,温和而沉稳,“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黎晓知转过头,看着他线条清晰的侧脸和那双透过镜片依然显得坚定认真的眼睛,心中那片因家人逼迫而生的荒芜之地,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温热的泉水。她轻轻“嗯”了一声,反手与他十指相扣:“我知道。你开车回去也要小心,路上雪刚化,可能还有暗冰。”
“放心。”陈秋铭对她笑了笑,拇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
火车站不大,人流稀疏。陈秋铭陪着她取了票,一直送到检票口。黎晓知一步三回头,眼中满是不舍与依恋。
“快进去吧,车快开了。”陈秋铭站在线外,朝她挥挥手,脸上是令人安心的笑容,“到了给我发个消息。”
“秋铭,”黎晓知忽然又跑回来,踮起脚尖飞快地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声音细细的,“谢谢你……还有,对不起……”
“傻话。”陈秋铭揉了揉她的头发,“快去吧。”
看着那个穿着米白色羽绒服的纤细身影消失在通道尽头,陈秋铭脸上的笑容慢慢淡去,轻轻叹了口气。家庭的压力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黎晓知身上,也牵扯着他的心。
回到车上,车厢里似乎还残留着黎晓知身上淡淡的馨香。陈秋铭系好安全带,发动车子,驶离了魏次小站。独自一人的归程,思绪难免纷杂。他想着黎晓知的泪眼,想着她姐姐姐夫们那些势利而伤人的话语,想着自己与这个复杂家庭可能漫长的“拉锯战”……心情不免有些沉闷。
车载音响里流淌着低缓的钢琴曲,窗外是北方冬季辽阔而略显萧索的田野。积雪未融尽,斑驳地覆盖在褐色的土地和田埂上,远山如黛,在天际勾勒出绵延的灰色剪影。他就这样开着车,任由思绪飘远。
当导航提示即将进入龙城市区时,手机铃声突兀地响了起来,打破了车内的沉寂。陈秋铭瞥了一眼车载屏幕,来电显示是“张得民”。
他按下接听键,语气刻意轻松起来:“哟,张公子,今天怎么这么闲,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电话那头传来张得民带着笑意的声音:“少贫!在哪儿呢?回龙城没?”
“刚进绕城,马上到市区了。怎么,又要组局?”
“组!必须组!”张得民声音扬高了几分,“你还记得咱们大学室友,赵洁俊吧?”
陈秋铭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小眼睛、身材微胖、总是笑呵呵的身影:“记得啊,俊俊嘛!我们几个当年在宿舍玩得挺好。我记得他后来考上了史家庄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就留校了,现在好像……在那边当了教学主任?”
“没错!就是他!”张得民笑道,“他来龙城了!出差开会,就两天时间。我这不赶紧逮着他,必须安排上!你也一起过来,老同学聚聚!”
陈秋铭的心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充满青春气息的大学时代,那些一起熬夜复习、一起在球场挥洒汗水、一起在宿舍插科打诨的画面纷至沓来,冲淡了之前的沉闷。他立刻应道:“好啊!我也好久没见他了,正好叙叙旧。在哪儿?”
“南营区这边,有家店叫‘青花小镇’,环境还不错,菜品也挺有特色。我这就把定位发你。”张得民说着,微信提示音就响了起来。
“行,那我直接过去,估计半小时到。”
挂了电话,陈秋铭打了转向灯,车子汇入绕城快速路的车流,直奔南营区。窗外,龙城的高楼大厦逐渐密集,现代都市的脉搏强劲地跳动着,与方才魏次小城的宁静古朴截然不同。
按照定位,陈秋铭很快找到了“青花小镇”。饭店门面装修得古色古香,青砖灰瓦,檐下挂着红灯笼,在傍晚渐起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暖。推开厚重的木门,室内暖意融融,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和食物香气。
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靠窗位置的张得民,以及他对面那个有些发福但笑容依旧熟悉的身影——赵洁俊。
“秋铭!这儿!”张得民也看见了他,挥手招呼。
赵洁俊闻声立刻站了起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上来:“哎呀!陈老师!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啊!”
陈秋铭也笑着上前,给了他一个结实的拥抱,用力拍了拍他的后背:“赵主任!是啊,上次见面还是大学毕业散伙饭的时候吧?这得有……七八年了?”
“可不嘛!时光飞逝啊!”赵洁俊感慨着,松开怀抱,仔细打量着陈秋铭,“啧,没怎么变,还是这么精神!就是这头发……更显个性了!”他指了指陈秋铭那半黑半白的头发。
“遗传,没办法。”陈秋铭笑着摇摇头,和张得民也打了个招呼。
三人重新落座。张得民已经点好了几个凉菜和一瓶黄盖汾。“我点了几个咱们上学时常吃的,热菜等着你来再加。”
“还是得民想得周到。”赵洁俊笑着拿出烟盒,是软中华,熟练地弹出一根递给张得民,“来一根?”
张得民摆摆手,笑道:“还是老样子,不抽。你也少抽点,对身体不好。”
赵洁俊的手又转向陈秋铭,陈秋铭也微笑着摇头:“我也不抽,谢谢。”
赵洁俊的手顿在半空,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随即自然地收回,自己也没点,把烟放回了桌上,自嘲地笑笑:“哎呀,你看我,习惯了。现在这环境,谁都让烟,不接不合适,接了自己不抽浪费……没办法,应酬多。”
陈秋铭和张得民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了然和淡淡的唏嘘。记忆中那个有些憨厚、甚至略带羞涩的赵洁俊,如今言谈举止间已染上了不少社会习气和官腔,那个朴素的青年仿佛被时光悄然改造了。
服务员送上热菜,都是些家常但味道醇厚的北方菜:锅包肉、地三鲜、小鸡炖蘑菇……熟悉的味道瞬间将记忆拉回大学时代那些在校外小馆子改善伙食的快乐时光。
“来,为我们老同学重逢,走一个!”张得民举起酒杯。
三人碰杯,气氛很快热络起来。话题自然围绕着大学时代的点点滴滴展开。
“还记得吗?那时候咱们仨,老是混在一起。”陈秋铭夹了一筷子锅包肉,笑着说道,“特别是你俩,”他指着张得民和赵洁俊,“上课吃饭打球几乎形影不离,班里好多女生私下还议论,说你俩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关系呢!”
张得民和赵洁俊闻言哈哈大笑。
聊着聊着,自然聊到了各自的现状和感情。陈秋铭抿了口酒,看着眼前两位老友,忽然感慨道:“记得毕业聚餐那晚,大家都带着自己女朋友去的。得民带着小孙,洁俊你带着小郭,我带着晓知……那时候咱们还傻呵呵地约定,以后结婚谁要是换了人,兄弟可不给面子,不去参加婚礼。”
话音落下,桌上有片刻的安静。张得民低头笑了笑,没说话。赵洁俊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掩饰着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结果呢?”陈秋铭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物是人非的怅然,“你们的都分了吧?”
张得民抬起头,扯了扯嘴角:“早分了。毕业后没多久就各奔东西了,距离远了,感情也就淡了。正常。”
“是啊,正常。”赵洁俊也附和道,语气轻松,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那时候太年轻,懂什么感情。现实压力大,走着走着就散了。”
陈秋铭看向张得民,故意揶揄道:“我可记得某人那时候喜欢小孙喜欢得不得了,整天在我耳边嘟囔‘我们家小孙这’‘我们家小孙那’,我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张得民笑骂一句:“滚蛋!少揭我短!”但眼神里却掠过一丝真实的怀念。
张得民指着赵洁俊:“哎,说到这个,我还记得有一年七夕,这家伙想给小郭送一盒自己买的爱心巧克力,在教室门口转悠了半天,怂得不敢进去!最后还是咱俩看不下去了,一人架着他一条胳膊,硬给他‘押’送过去的!哈哈哈哈!”
三人想起当时赵洁俊那副视死如归又满脸通红的窘迫模样,以及张得民在旁边起哄架秧子的坏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声引得邻桌的客人都侧目看来。那些青春的莽撞、羞涩与热烈,隔着岁月的薄纱望去,显得如此珍贵而美好。
笑过之后,赵洁俊看向陈秋铭,语气认真了些:“说起来,还是秋铭你最长情。和黎晓知……还在一起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