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石(2 / 2)

“他们说……他们说……”

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倾诉着长久以来的委屈。

他们说弟弟要中考了,小铃儿,拿点钱来吧。

女孩接听电话,难以置信:“什么?”

母亲在对面恳切而犹豫:“你也知道现在升学困难,你弟弟他那个老师不行,也不知道是怎么读的师范,总是体罚学生,每天写作业到半夜……”

“直接说要怎样吧。”聆泠打断,有些不愿再听。

他们总是在这个时候才显得特别爱女儿,“估计中考也上不了公立了,我们合计着,要不让他上国际高中吧……”

“你们疯了吗?!你们知道在说什么吗?”大概是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对家里人说话,近乎歇斯底里,有压抑许久的愤怒,“我们是什么家庭,年薪百万吗?”

“说什么上国际高中,你们觉得这现实吗?”

母亲被她突如其来的怒气质问得弱了语气,思维上却还是固执地认为女儿怎么能这样对自己,于是唯唯诺诺地说出维护着长辈尊严的话,不伦不类,和要求一样好笑。

“你这是在冲谁发火吗?我们只是商量,你这是对妈妈说话的态度?”

“翅膀长硬了就了不起?才工作一年而已,就认为自己养了这个家是吗?”

“你们也知道我才工作一年。”聆泠已经是暴怒过后的平静,“又怎么说出让我拿钱?”

母亲的话语一下子转变得犀利而早有准备,直入主题:“不是有个老板养你吗?”

“什么?”

话说得太直白难听,找补着:“不是认识了个老板可以资助你吗?”

“给了你学费和爷爷的医药费,每月都是十几万,现在爷爷出院了,把这笔钱给弟弟读书也可以吧?”

那一瞬间,聆泠前所未有的无力。

大抵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经历,因为遭遇的事情太过荒谬,而生不出任何多余的情绪。

要是放在大街上,就是一个手脚健全的人无端端抓住路人要钱,就是这样一件任谁见了都会骂一句“疯子”的事,如今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聆泠安静坐着,心绪无限悲凉。

她实在不理解父母的思想怎么会这样,可劝说继续着,如魔咒萦绕。

“反正都在拿钱,给弟弟读书正好,他高中毕业之后直接出国,比国内拿个本科找不到工作好太多了。”

“我们咨询了很多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到时候他事业有成也好帮扶你这个姐姐,两姐弟都过得幸福多好。一年也不贵,就六七十万,现在少了爷爷的住院费,不是更轻松吗?”

“小铃儿,你觉得怎么样?”

“我为什么要觉得怎么样?”她的回答轻飘飘,却比以往都直接,“是给我花的钱吗?我为什么要觉得怎么样?”

“弟弟的学费,你不帮着出吗?”

“我为什么要帮着出?你不是也说我才上班一年吗?拿什么帮着出?他是我的孩子吗?”

“你是姐姐啊!姐姐不该帮着弟弟吗?”

幼时的种种在眼前浮现。

交错的、模糊的、产房里拥抱男孩的脸,还有站在门后,背着双肩包,刚刚被告知自己有了个弟弟的女孩。

聆泠突然想笑。

听到弟弟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时她没有笑,父母说有了儿子就有了依靠时她没有笑,打趣说女儿嫁出去后还是得靠婆家时她没有笑,此刻听见“姐姐就该帮着弟弟”这种荒唐的话时,她却释怀地笑了。

或许是这样,早就该这样,在这个用“姐姐就该帮弟弟”来美化“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早就不该再用平等伪装。

把她当傻子,把她当摇钱树,把女儿当献给“老板”的礼物,心安理得地让她破碎,又恬不知耻地要她拼凑自己献媚。

原来一直维持的亲情竟然是这样。

什么是爱,是对她来说被作为受难日的生日却因为主角是弟弟于是母亲说生产那天很幸福;是女儿考上大学却被说没用而儿子考不上高中都是老师的错。

他们爱自己的儿子还不够,还要女儿来继续爱他。

聆泠很想对他们问一句为什么,却又只是自嘲地笑了下,说了句“凭什么”。

她也很想有人这样为自己着想,可——凭什么?

凭什么要拿钱给你,凭什么家里要靠自己陪睡来养,凭什么吸姐姐的血吸得这样理所应当又理直气壮,又凭什么,在当初知道生下来的是个女儿时不干脆一了百了让她死掉。

聆泠挂了电话,无视母亲发来的消息,停车场里很亮她却察觉不到光,又孤零零地回到那个雨夜里,孤寂脆弱得只能和自己拥抱。

其实聆泠那天是想退学去打工的,坐上远离城市的大巴,只要能逃离无休止的欠款和医院的催促电话,为了摆脱这一切哪怕是最苦最累的工作也甘愿。她是这样打算的,等哭完就逃跑,天那么黑没人会关注她,可湛津来了。

上天如此那么怜悯她,竟然施舍中一次头奖。

她无法忘记接过那把伞时自己血液沸腾的温度,正如此刻,那束从远处缓缓走来的光。

她无法再说服自己就这样继续无耻地沉沦,笑着回答他,用从小到大一直潜藏在心底的话:“我只是有点困了,一会儿到目的地了你可以叫醒我吗?”

泪光闪闪,黑暗中悄然隐藏。

心上的绳索终将会断掉,而那个气球,不该被她这块烂石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