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偶遇(1 / 1)

亭子采用仿古设计。

飞檐翘角,朱漆木柱,稳稳地矗立在精心平整、铺设了鹅卵石小径的地基上。

亭子周围,不再是荒芜的泥地和随风飘散的塑料袋,而是错落有致地栽种着新移栽不久的绿植——几株开得正盛的紫薇,几丛挺拔的翠竹。

还有大片生命力旺盛的鸢尾花。

虽然尚未形成浓荫。

但那份刻意营造的清新与生机,与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一条蜿蜒的防腐木栈道,从观景亭延伸出去,探向江面,想必是为了让游人能更亲近江水。

远处,浑浊的东江水在晨光下泛着金色的粼光,奔流不息。

空气中,不再是令人窒息的腐臭味。

而是混合着江水微腥、泥土清新以及草木初醒的淡淡芬芳。

江风拂面,带着湿润的凉意。

吹干了他身上的薄汗,也吹散了心中最后一丝因早起跑步带来的疲惫。

江昭宁暗自点头,目光在焕然一新的江岸线上流连。

虽然规模尚小,绿植还需时日成长,配套设施也显简陋。

但这份规划与改造的意图是清晰可见的——有点儿风光带的雏形了。

陈向荣这人还真的有两把刷子。

做事不错,起码这一步,走得扎实、看得见成效。

江昭宁嘴角不易察觉地向上弯了一下,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带着这份不错的观感。

江昭宁开始沿着沿江大道折返。

身体的兴奋度经过刚才的冲刺和驻足观察,稍稍回落,步伐变得稳定而富有节奏。

就在这节奏之中,一种熟悉的“空荡感”再次浮现。

以往,只要他出现在晨跑的路上,身后总会不紧不慢地缀着那么几条“尾巴”。

那通常是几个嗅觉灵敏的机关干部——可能是某个局的副局长,某个新提拔的股长。

或者某个急于在书记面前露脸的年轻后备干部。

他们穿着崭新的运动服,努力调整着自己并不习惯的呼吸节奏,试图跟上书记的脚步,寻找一个看似“偶遇”实则精心策划的搭讪机会。

目的不而喻:混个脸熟,留个印象,或许能在某个关键时刻派上点用场。

只是,江昭宁的跑步节奏快,耐力好,绝非这些临时抱佛脚的“跟跑者”能轻易适应的。

往往跑不了几百米,后面的人就开始气喘如牛,脸色发白。

想要凑近些,说上几句“书记早”、“书记身体真好”之类的套话,都显得异常艰难。

远不如上班时间拿着文件直接去办公室汇报来得方便和体面。

久而久之,跟跑的人便日渐减少。

从最初的七八个,慢慢缩减到三四个。

最后只剩下两三个意志最为“坚定”的。

今天,因为是休息日,那仅存的两三个“尾巴”也彻底没了踪影。

江昭宁对此心知肚明。

他理解这些人的心思,也理解他们选择在周末“休息”的原因——大概是在家补觉,或者陪家人了吧。

毕竟,周末清晨的“偶遇”戏码,演起来更刻意,也更容易被看穿。

少了那些追随的目光和刻意调整的脚步声。

清晨的空气似乎都更纯粹、更自由了。

江昭宁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真正的独处时光,只有脚步声、呼吸声与苏醒的城市低语相伴。

然而,就在他跑过一段相对僻静、两侧香樟树浓荫蔽日的路段时,一种微妙的、被注视的感觉悄然爬上脊背。

这并非来自前方或侧方,而是……身后?

这是一种久经官场、长期处于权力中心的人所特有的敏锐直觉。

江昭宁不动声色,没有立刻回头,只是稍稍调整了呼吸,耳朵捕捉着身后的动静。

果然,除了自己规律有力的脚步声,还有另一个同样富有节奏,但更轻盈、频率略快的脚步声,稳定地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大约又跑了几百米,在一个视野开阔的转弯处,江昭宁装作不经意地侧头,用眼角的余光迅速向后扫了一眼。

一个身影清晰地映入眼帘。

是一位身着浅灰色普通款运动服的女子。

距离他大约二十米左右,保持着匀速奔跑。

显然,她并非刚刚出现,而是跟了一段不短的距离。

这一瞥,让阅人无数的江昭宁也不由得多留了几分意。

这女子身形窈窕,比例极佳。

即使那身略显臃肿、毫无设计感的运动服,也丝毫掩饰不了其起伏的、迷人的曲线。

随着奔跑的动作,那流畅的线条在宽松的布料下若隐若现。

充满了健康而内敛的生命力。

她束着高高的马尾,随着步伐在脑后活泼地跳跃,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

晨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白皙的皮肤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柔光。

衬得她模样姣好的五官更加清晰——眉毛细长,鼻梁挺直,嘴唇是自然的樱粉色,未施粉黛,却透着一种清爽干净的活力。

似乎是察觉到书记的目光,女子抬起头,恰好迎上江昭宁略带审视的眼神。

她没有丝毫慌乱或羞涩,反而莞尔一笑,笑容明朗,牙齿洁白,声音清亮地喊道:“书记好!”

这声问候自然大方,既没有刻意的谄媚,也没有过分的拘谨。

倒像是遇到了一个普通的晨跑熟人。

江昭宁微微颔首,算是回应。

他放慢了些脚步,让女子能够自然地跟上来,与自己并行。

近距离看,她的年纪大约在二十七八岁到三十岁之间,气息均匀,显然有长期锻炼的底子。

“你一直在坚持晨跑?”江昭宁开口问道,语气平和,带着一丝领导者惯有的询问意味。

目光则落在她运动鞋磨损的程度和手臂上紧致的肌肉线条上。

这是他的习惯,通过细节观察人。

“是的。”女子回答得很干脆,声音带着跑步后的微喘,却充满笃定,“风雨无阻!”

这四个字,她说得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风雨无阻?”江昭宁重复了一遍,侧过头,目光带着一丝探究,扫过她被汗水微微濡湿的鬓角和光洁的额头,“一旦雨天,不怕把自己淋成落汤鸡?”

“那样反而适得其反,容易感冒。”

他的语气很随意,像是闲谈,但话语里却藏着一根小小的刺。

作为县委书记,他深知“绝对化”的承诺背后往往藏着水分。

他自己在下雨天是绝对不跑户外的,一来淋雨水怕感冒,二来也避免不必要的形象问题。

而眼前这个女子,如此年轻,却声称“风雨无阻”?

这话听着,未免就带了几分刻意表现、甚至是不切实际的不靠谱。

一瞬间,江昭宁对她的印象立马打了折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