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原子记忆融合(2 / 2)
但莉娜和凌峰的团队,硬是凭藉著奇点科技不计成本的投入和自身顶尖的才智,在经歷了无数次失败后,初步实现了一种基於“门控量子隧穿与光辅助读取”的混合接口方案。
此刻,在奇点智能的ai原型验证实验室,气氛庄重而肃穆。苏阳、陈景德、刘宇,以及汉斯·穆勒、莉娜·霍夫曼、凌峰、艾伦·费米这几位分別代表了ai硬体两大核心:“大脑”与“记忆”与灵魂:“易数enl”算法的顶尖科学家齐聚一堂。
在他们面前的特製低温恆温实验平台上,“燧石二號”碳基神经元阵列晶片与“文昌一號”原子核自旋存储阵列,通过一排闪烁著微弱幽光的特种光纤和量子隧穿耦合器,首次实现了物理层面的紧密连接和系统集成。
“所有接口自检通过,系统压力稳定。”一名负责集成的工程师报告道。
“瑶光ai原型机1.0版本硬体系统,准备就绪。”陈景德教授,作为奇点科技集团的首席科学家,也是这次硬体系统集成的总协调人,郑重宣布。
苏阳深吸一口气,对凌峰和费米点了点头:“启动易数enl算法加载程序,目標:验证瑶光在学习过程中对原子记忆的自主调用与知识固化能力。”
凌峰的指尖在控制光幕上飞速舞动,经过进一步优化和针对新硬体適配的“易数enl”算法模块,开始如涓涓细流般注入“燧石二號”的控制核心。
艾伦·费米则启动了一个经典的强化学习测试场景——一个需要长期记忆和复杂策略规划的“迷宫探索与资源管理”任务。
“瑶光,开始学习。”
命令刚下达,代表“燧石二號”神经元活动的数万个光点瞬间活跃起来,形成了复杂而有序的动態图谱。
同时,一块屏幕上,显示著“文昌一號”原子记忆阵列中数据块的实时读写状態。
最初,“瑶光”在迷宫中的行动显得有些笨拙和盲目,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会在“燧石二號”的短期工作记忆区留下痕跡。
但很快,眾人便观察到,当“瑶光”在某个关键节点做出正確决策或习得某种有效策略后,“燧石二號”会通过那个神秘的量子隧穿接口,將这些成功的经验片段以一种高度压缩编码的形式,高速写入“文昌一號”的原子记忆阵列中。
而当它再次面临相似情境时,它会主动从“文昌一號”中调取相关的歷史经验,其决策速度和准確率明显提升!
“看!”艾伦·费米激动地指著一条陡峭上升的学习效率曲线,“它正在有效地利用长期记忆!每一次成功的经验都在固化,每一次失败的教训都在被铭记!这比我们之前在超算上单纯模擬enl算法时的学习速度,快了至少两个数量级!”
莉娜·霍夫曼也紧盯著原子记忆阵列的读写指示灯,它们正以纳秒级的频率闪烁著,证明著ai的思考与记忆之间,正在进行著前所未有的高速、高效的协同工作。
这一刻,奇点科技不仅仅是製造出了两块性能卓越的晶片,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將ai的大脑与海马体连接在了一起,赋予了“瑶光”这个初生的智能,一个可以不断积累知识、沉淀智慧的坚实基础。
“瑶光”的物理形態,在这一天,变得前所未有的完整和强大。
一个能够真正学习、记忆、並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思考的智能核心,已然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