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田亩清查(1 / 2)

('内政管理体系初步理顺,如同给生锈的机器更换了精准的齿轮和润滑,虽然初期嘎吱作响,但终究开始朝着高效、有序的方向运转。粮草、物资、钱财的流向变得清晰可控,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基本的物资保障。

然而,云芷清楚,仅仅管理好现有的存量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支撑苏源势力的发展,要吸纳流民,要训练新军,要应对未来的扩张,必须开拓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而在这个农业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财富来源,无疑是土地。

小镇及周边区域,历经战乱,地广人稀,大量田地荒芜,但同时也存在着土地兼并和隐匿的情况。一些原本的乡绅、胥吏乃至地方豪强,利用旧朝崩溃、新秩序未立的机会,侵占公田,隐匿田产,逃避税赋。这使得本应成为府库支柱的田税收入大打折扣。

这一日,云芷再次召集相关人等,拿出了她下一项重磅改革方案——全面清丈田亩,核实户籍,按实际土地占有情况及田地肥瘠等级(估算产量)重新核定税赋。

方案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苏源首先表示支持,他深知税赋不公之弊,理想化的仁政也需要财力支撑。墨尘则目光闪烁,他深知此举必然触及地方豪强的根本利益,阻力极大,但若能成功,无疑能极大增强实力,故而沉默未语,静观其变。

而代表旧有地方势力的王掌柜等人,则是脸色大变,冷汗涔涔。

“云…云先生,”王掌柜声音发颤,“此事…此事恐需从长计议啊!清丈田亩,牵涉甚广,且眼下人力不足,流民未定,是否稍缓…”

“迟缓即是纵容,纵容即是损失。”云芷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损失的是本可用于养民、强军的资财。此事已决,即刻推行。”

她根本不给拖延和反驳的机会,直接下达指令:

“第一,成立田亩清查司。由墨先生总领,抽调识文断字、精通算数之人及部分可靠兵丁组成清查队。”

“第二,发布安民告示。言明清查旨在均平赋税,减轻良民负担,打击奸猾隐匿。新税制将设置起征点,贫困者减免,垦荒者优惠。”

“第三,制作标准丈量工具,统一度量衡。制定田亩登记册籍,详细记录田主、位置、面积、等则(肥瘠等级)、预估产量。”

“第四,清查队分片包干,实地丈量,绘图造册。每丈量完毕,需田主(或实际耕种者)签字画押确认,若有争议,即刻上报。”

条令清晰,雷厉风行。

然而,阻力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猛烈。

告示刚贴出,小镇及附近村落便暗流涌动。几家原本还算安分的乡绅地主,纷纷托人找到苏源或王掌柜,言辞恳切又隐含威胁地表示“此举恐引发地方动荡”、“寒了士绅之心”。

更有甚者,一些与地方豪强有勾结的胥吏旧员,在清查过程中阳奉阴违,故意指错地界,隐瞒田产,甚至散布谣言,称清查是为了加征赋税,盘剥百姓。

丈量队伍下到田间地头时,更是遇到了各种软硬抵抗。有的农户被地主威胁,不敢如实指认自家耕种的土地范围;有的地方突然冒出许多“祖坟”、“林地”,声称无法耕种,企图逃避清查;甚至有一支丈量小队在偏远处,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乡民”围堵驱赶,险些发生冲突。

利益受损的旧阶层,开始本能地反扑。

面对重重阻力,苏源显得有些焦虑和犹豫。他既想推行新政,又担心真的引发民变,坏了“仁政”的名声。

墨尘则手段强硬得多,他直接派兵丁护卫丈量队伍,对于围堵驱赶者,抓了几个带头的一番“讯问”,很快揪出了背后指使的一个当地豪强,将其当众惩戒,并罚没部分田产充公,以儆效尤。暂时压制住了硬性抵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