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孙子弘文馆回来,非要露一手!(1 / 2)

('翌日。

弘文馆。

李易老老实实来上学。

虽然对改变历史上既定的命运,颇为急不可待。

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六岁孩童,如今已经在皇爷爷面前刷了不少好感,没必要用力过猛。

相反,弘文馆内的勋贵子弟都是人脉。

对他还是有些好处的。

学堂内。

“殿下,这是您的功课。”程尚礼嘿嘿一笑,将手中的一沓册子放在李易面前。

李易满意的点点头。

身为皇孙么,那当然是不可能自己写功课的!

这程尚礼是个懂事的。

李易略微沉吟。

“老是让你帮我写功课,怪不好意思的。”

程尚礼连忙拍着胸脯,嘿嘿一笑。

“能帮殿下解决问题,是我的荣幸。”

李易点点头。

“那好吧,本来想给你一些奖赏的,看来也不用了。”

程尚礼:“......”

补药啊!皇长孙殿下!

见到他笑的比哭的还难看,李易嘴角一勾。

“去拿些纸来,再找一根炭笔。”

程尚礼一愣,下意识道。

“殿下,您要这些做什么?”

李易没好气道。

“当然是给你奖赏。”

“本皇孙向来赏罚分明,准备传授你两手绝技。”

“绝技?”程尚礼一惊,眼睛瞪大。

李易点了点头。

“没错,凭这一手,说不定你以后还能在兄弟们面前颇受欢迎呢。”

程尚礼闻言,顿时乐不可支,当下便立刻离开,去找寻皇长孙殿下所需要的东西。

片刻后。

程尚礼抱着宣纸、炭笔,一溜烟的跑到李易面前,气喘吁吁。

“皇长孙殿下,东西拿到了。”

李易点点头,拿起炭笔,在洁白如雪的纸上,轻轻勾勒几笔,眨眼间,一个孩童的轮廓就跃然纸上。

旁边的程尚礼看的心里一惊,黑乎乎的脸上满是震撼。

他一眼就看出来皇长孙画在纸上的是他!

这画的也太像了!

简直就像是照镜子!

程尚礼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皮。

乖乖,这皇长孙殿下真是神了。

纸面上的人像,简直栩栩如生,像是拿他脸皮直接印刻上去一样,分毫毕现。

他甚至还能看到纸上自己的睫毛。

太传神了!

嘶!

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响起。

程尚礼一愣。

这吸冷气的声音不是他传出来的。

他下意识抬头一看。

好家伙,周围不由得什么时候围成了乌压压一片。

整个学堂内的孩童全都围聚过来,一个个眸子放光的看着李易面前的画作。

李易倒是颇为淡定,甚至还挥了挥手。

“去去去,都围在这里做什么?”

旁边一个身材魁梧的孩童瞪着放光的眼睛。

“皇长孙殿下,这是什么技艺?”

“简直如同印染在上面一样!”

“是啊,我祖父收藏了丹青大家阎立德的画,他画的人物也没有这么像的!”旁边的魏颖大呼小叫。

其余一众孩童也是哇哇叫。

“阎氏兄弟已然是画技高超,乃是我大唐宫廷的御用画家,但是我看他们画人的水平还不如皇长孙!”

“是啊,我看他们画的人都不够真,哪像皇长孙这个这么像!”

“不错,跟程尚礼一模一样,简直神技!”

“......”

周围顿时一片吵吵嚷嚷的声音。

李易嘴角一抽。

这些小屁孩懂个屁。

阎立德、阎立本那是华夏画史著名的画家,尤其是阎立本,简直贯穿了盛唐的丹青宗师。

他这一手熟练度堪堪达到【登堂入室】的素描画技,怎么可能跟阎立本的水平相比?

哪怕这位丹青宗师此时还没有到达最巅峰,也不是他一个业余的来碰瓷。

不过嘛,他这一手素描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东晋顾恺之首倡以形写神,以神驭形。

直至大唐,又有不少画家总结奠定了画技的基础理念。

即以形为基,以神为魂,形可取舍,神必贯通,形神相济,气韵方生。

总结一句话来说,爷画的不是画,是寂寞。

眼下大唐的画师基本上是奔着画“神”去的。

因此更看重写意,而非是写实。

而素描技法就是彻彻底底的写实技法。

比起传统人物画要更与实际人物相似。

简直如照镜子一般。

落在这群孩童眼里,自然是神乎其技。

当然,要是在丹青大家眼里,这幅画就浮于其表,没有神意了。

不过,素描这玩意,突出的就是一个简单快捷,也有其优势所在。

旁边的程尚礼,见到一众人围聚过来,忍不住自得道。

“皇长孙殿下刚刚说了,这一手要教我!”

周围一众孩童顿时吸了口气,一个个瞪大眼睛,一脸羡慕的看着程尚礼。

这小子好走运啊!

这时,旁边的一个长相清秀、瘦瘦高高的孩童忍不住道。

“皇长孙,此技法叫什么名字?”

“为何,我从未见过?”

李易瞥了他一眼,笑道。

“十四皇叔,此技法名为素描,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雕虫小技,岂能登大雅之堂,以免贻笑大方。”

十四皇子李明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