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生存之道(1 / 2)
('307房间的“更换”像一记闷棍,彻底敲碎了林辰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反抗、探究、甚至仅仅是过多的好奇,带来的可能都不是警告或惩罚,而是直接、彻底的“更换”。就像擦掉黑板上的一个错误答案,然后毫无痕迹地写下新的。
死亡以另一种形式,chiluo裸地展现在他面前。不是血腥的,而是程序化的、冷漠的、高效的。
极致的恐惧过后,一种奇异的冷静反而逐渐沉淀下来。既然无法逃离,既然挣扎可能加速毁灭,那么剩下的路似乎只有一条——不惜一切代价地生存下去。
像101的老妇那样,沉默地、长久地生存下去。
他不再将那本《入住须知》视为荒诞的压迫,而是开始将其奉为唯一的生存手册。他不再是被动地遵守,而是开始主动地、极致地研究、记忆、并执行其中的每一条规则,甚至尝试从中推导出更深层的逻辑。
生存,成了他唯一的目标。
他发现,规则并非完全无迹可寻。有些条款似乎暗示着某种“安全时间”或“安全模式”。
例如,【条款4】关于弹珠声的禁令只在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五点生效。那么,是否意味着白天,甚至晚上十一点前,走廊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安全”的?尽管他从未见过其他邻居在走廊活动。
再比如,【条款12】关于红色衣物的处理,明确指出了“阴雨天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这是否意味着公寓的某些“现象”受外部环境或某种内部“计时”的影响?
他甚至开始注意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消毒水的味道。有时它会变得格外浓烈,通常是在“清理”夜之后,或者当他感觉到某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时。这是否是某种环境指标,预示着“管理”力量的活跃度?
他将自己的活动时间严格限制在自认为的“安全时段”。尽可能在白天完成所有必要的外出(虽然几乎已经没有面试,外出主要是去更远的超市采购囤积食物),一旦天色开始变暗,便立刻返回404房间,反锁房门,不再外出。
他学会了忽略。忽略任何不同寻常的声音(只要不是规则明确要求回应的),忽略视线的余光偶尔捕捉到的诡异移动阴影,忽略有时水龙头流出的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他强迫自己的大脑将这些信息过滤掉,当作背景噪音处理。认知即危险,无视即安全。
他与邻居们保持着绝对的、冷漠的距离。遇到203的销售员,他会立刻低头快步走过,不给对方任何搭话推销的机会。看到101的门缝,他会立刻移开视线,绝不试图与那只警告的眼睛有任何交流。对于307可能存在的“新住户”,他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连上下楼都尽量放轻脚步,避免引起注意。
他变得极度依赖公寓的内网,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因为【条款39】严禁使用个人网络。他害怕因为连接了手机热点而触发某种他无法理解的监控机制。内网首页那些单调的、循环播放的社区公告和天气信息(永远显示阴天或小雨),他几乎能背下来。这种信息隔离带来的窒息感,他被迫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