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1 / 1)

林清远走后,云菀将思念化作笔下的秋装设计图。

直到赵建国带着考察团来访,才打断了她沉浸的工作状态。

“云菀同志,我们是来取经的。”

赵建国一进门就感受到与国营厂截然不同的活力。

他身后那些干部起初不以为然,直到跟随云泽阳走过规划分明的生产区

原料区、裁剪区、缝制区、质检区,物流通道与访客通道泾渭分明。

每个工位上方都悬挂着当日产量看板,消防设施旁贴着醒目的疏散示意图。

干部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

这个被他们轻视的“小作坊”,竟比国营大厂还要井然有序。

难怪赵书记调研的第一站就选在了梧桐服装厂。

会客室里,干部们面前清一色摆着白瓷茶杯。

有人皱着眉头瞥了眼杯中寡淡的茶水,又扫了眼空荡荡的茶几,脸上写满不悦

连个果盘都没有,这接待也太寒酸了。

“赵书记,厂里熬了消暑的绿豆汤,要不要尝尝?”

云菀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唇角挂着得体的微笑,“这天气确实闷热。”

她特意强调了“闷热”二字,暗示这群不请自来的客人打乱了厂里的正常秩序。

赵建国摆摆手:“不必麻烦。”

他转向随行人员,语气严肃:“今天是我们冒昧来访,没有提前通知,这是工作上的失误。”

这番话让在场的干部们面面相觑。

往常下乡考察,哪次不是前呼后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你们厂办得很有特色,很多管理经验值得国营单位借鉴。”

赵建国翻开笔记本,“云菀同志,目前有什么需要政府协调的困难吗?”

这次调研是省委部署的重要工作,旨在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云菀对这位务实的新任书记印象颇佳:“不瞒您说,我们确实遇到发展瓶颈。”

她指向窗外拥挤的厂房,“现有场地已经制约了产能扩张。”

“我们计划在省城设立分厂,但对政策扶持和营商环境还不太了解。”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一位两鬓斑白的干部忍不住插话:“三个月就要开分厂?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啊。”

他旁边的同僚立即帮腔:“私营企业更要稳扎稳打,冒进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云泽阳听得青筋暴起,正欲反驳,却被妹妹悄悄拽住了衣角。

“各位领导,”赵建国突然提高声调,“你们了解过梧桐服饰的市场口碑吗?”

他拿出一份调查报告,“根据我们的调研,不仅本省消费者,连周边省份的顾客都对他们的产品赞不绝口。”

书记的发让会议室骤然安静。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顿道:“县委将全力支持像梧桐服饰这样管理规范、市场认可的民营企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

这番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

刚才还七嘴八舌的干部们,此刻纷纷点头附和,会客室里顿时充满了对梧桐服装厂的赞美之词。

送走考察团后,云泽阳憋了一肚子气,转身看向妹妹:“菀菀,刚才干嘛拦着我?他们也太瞧不起人了!”

云菀轻轻摇头:“大哥,你想用什么说服他们?告诉他们我们的日产量?还是日销售额?”

a